【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力浇筑装置
本技术涉及重力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生产具备内镶件W1的工件W的重力浇筑装置,其通常包括,第一模11、第二模12以及底模13,第一模11、第二模12以及底模13合围形成模腔19,底模13固定且第一模11、第二模12可相互远离。将浇筑斗9内的浇筑液【比如铅液、锡液等】到浇筑进入模腔19、冷却后形成工件W。在放置内镶件W1时,通常都是人手或者机械手将内镶件W1放入底模13的内镶件腔139;在取出工件W时,通常都是待第一模11、第二模12相互远离后、通过人手或者机械手将工件W取出。由于放置内镶件W1、取出工件W时,人手或者机械手均比较靠近温度较高的浇筑斗9,容易烫伤人手或者加速机械手老化。对于人手放置内镶件W1、取出工件W的情形,由于误操作导致人手在第一模11、第二模12之间时、第一模11、第二模12相互贴合,夹伤人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重力浇筑装置,放置内镶件、取走工件时,底模远离浇筑斗、温度较低,工作环境较 ...
【技术保护点】
1.重力浇筑装置,其包括成型模(1)、开合模装置(2)、底模驱动装置(3)以及机架(8),开合模装置(2)设置在机架(8)上;成型模(1)包括第一模(11)、第二模(12)以及底模(13),其特征是,/n底模(13)还包括底模基座(131);开合模装置(2)与第一模(11)和/或第二模(12)连接,使第一模(11)可相对第二模(12)平移;底模驱动装置(3)包括底模升降装置(32)以及设置在机架(8)上的底模平移装置(31);底模平移装置(31)的输出端与底模基座(131)连接;底模升降装置(32)固定在底模基座(131)上,底模升降装置(32)的输出端与底模(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力浇筑装置,其包括成型模(1)、开合模装置(2)、底模驱动装置(3)以及机架(8),开合模装置(2)设置在机架(8)上;成型模(1)包括第一模(11)、第二模(12)以及底模(13),其特征是,
底模(13)还包括底模基座(131);开合模装置(2)与第一模(11)和/或第二模(12)连接,使第一模(11)可相对第二模(12)平移;底模驱动装置(3)包括底模升降装置(32)以及设置在机架(8)上的底模平移装置(31);底模平移装置(31)的输出端与底模基座(131)连接;底模升降装置(32)固定在底模基座(131)上,底模升降装置(32)的输出端与底模(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浇筑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模(11)固定在机架(8)上,第二模(12)与开合模装置(2)连接,底模平移装置(3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拉出装置(311);拉出装置(311)的输出端与底模基座(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浇筑装置,其特征是,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