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28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11
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包括两芯棒、撑开件;芯棒包括配合面、支撑面,芯棒的外侧设置有凹位,凹位包括顶壁、侧壁;芯棒上设置有两个盲孔,侧壁上开设有两列通孔,其中一列通孔均与其中一个盲孔导通、另一列通孔均与另一个盲孔导通;凹位中嵌置有导热件,导热件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贴合于侧壁、外侧面与芯棒的支撑面平齐,导热件内设置有多个导通孔,多个导通孔的一个开口分别与其中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多个导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分别与另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其中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媒输出端、另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媒回流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热量在管件的局部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焊接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管件焊接夹具。
技术介绍
在管件外部焊接工件或管件对接焊时,通常需要利用夹具对管件进行定位,现有的夹具通常是在管件外部对管件进行装夹固定,在施焊过程中,由于工件的管壁厚度较薄,焊道处温度较高造成热量集中,且热量难以快速散发,从而导致焊道容易出现漏焊、焊穿等情况,造成工件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其能够将焊接导致的热量快速散发,避免热量集中,以提高管件焊接的良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插接于管件内的芯棒、置于两芯棒之间用于撑开两芯棒以使两芯棒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撑开件;芯棒包括位于其内侧并受撑开件挤压的配合面、以及位于其外侧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呈弧形且与管件的内壁匹配,芯棒的外侧设置有一凹位,该凹位包括顶壁、以及由顶壁的内侧向着芯棒的下端部延伸的侧壁;芯棒上设置有由芯棒的顶端面向下延伸的两个盲孔,侧壁上开设有两列通孔,每一列通孔均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且其中一列通孔均与其中一个盲孔导通、另一列通孔均与另一个盲孔导通;每一个芯棒的凹位中均嵌置有一与芯棒固定连接的导热件,该导热件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贴合于侧壁、外侧面与芯棒的支撑面平齐,导热件内设置有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多个导通孔,该导通孔的两开口均位于内侧面上,且多个导通孔的一个开口分别与其中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多个导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分别与另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其中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媒输出端、另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媒回流端。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铜块,该多个导热铜块层叠设置,导通孔位于相邻的两导热铜块之间。相邻的两导热铜块互相贴合的面上均设置有一凹槽,且相邻两导热铜块上的凹槽共同组成一个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嵌置有一导流管,导通孔位于该导流管内;导流管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两列通孔中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通孔内。在导热铜块的内侧面上位于凹槽的周缘设置有一容纳槽,相邻两导热铜块上的容纳槽组成一个位于导流管外围的环槽,在该环槽内嵌置有一密封垫圈,该密封垫圈被夹持于导热铜块和凹位的侧壁之间。凹槽呈弧形并顺延导热铜块的外侧边缘延伸。每一个导热铜块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在凹位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孔正对的螺栓孔,一固定螺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多个导热铜块的固定孔后锁紧于螺接于螺栓孔内。两芯棒的配合面上均设置有沿新芯棒高度方向延伸的通槽,在两芯棒的配合面互相贴合时,两芯棒上的通槽共同组成一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孔,撑开件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撑开部,撑开部嵌置在孔内,且撑开部椭圆形的长轴大于孔椭圆形的短轴。在其中一个芯棒上设置有导向槽,另芯棒上设置有滑动的嵌置在导向槽内的嵌块。本专利技术在焊接时,管件焊接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上,将冷却液分流至导热件的不同位置处,通过冷却液在不同位置处与导热件换热,冷却液可快速的将焊接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带出,从而避免热量在管件的局部集中,提高了件焊接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中导热件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3、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其包括芯棒10、芯棒20、撑开件30、两个导热件40,其中,芯棒10和芯棒20相对设置并插接在管件90中,撑开件30置于芯棒10和芯棒20之间,该撑开件30用于将芯棒10和芯棒20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顶推,使芯棒10和芯棒20组成的组件能够胀开,以与管件90的内壁贴合。芯棒10和芯棒20的结构大体相同,下面以芯棒10为例,来对其结构进行说明;芯棒10包括位于其内侧的配合面102、以及位于其外侧的支撑面101,其中,配合面102为受撑开件30挤压的面,支撑面101为芯棒10在被撑开件30挤压时与管件30的内壁贴合并相互压紧,对管件30进行支撑,因此,支撑面101被设置为弧形并与管件90的内壁形状匹配,且支撑面101的两侧分别通过折弯构造与配合面102衔接,在芯棒10的外侧设置有一由其底端面向上延伸的凹位11,该凹位11包括顶壁111、以及由顶壁111的内侧顺延芯棒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芯棒10底端面的侧壁112;此外,在芯棒10上还设置有盲孔12和盲孔13,盲孔12和盲孔13均是由芯棒10的顶端面向下延伸,并在靠近芯棒10下端面的位置处形成盲端结构,同时,盲孔12和盲孔13在芯棒10的顶部形成开口,盲孔12的开口处通过软管122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输出端,盲孔13的开口处通过软管132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流端。在芯棒10上还设置有一列沿着其高度方向排列的通孔121、以及一列沿其高度方向排列的通孔131,其中,多个通孔121均是由凹位11的侧壁112延伸至盲孔12,多个通孔131则是由凹位11的侧壁112延伸至盲孔13,即是说,多个通孔121分别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与盲孔12导通,多个通孔131分别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与盲孔13导通。两个导热件40分别嵌置在芯棒10和芯棒20的凹位中,以与芯棒10配合的导热件40为例来说明,其中,导热件40嵌置在凹位11中,并且导热件40是与芯棒10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导热件40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内侧面与凹位11的侧壁112贴合,外侧面则是与芯棒10的支撑面平齐,可以看做是,导热件40与凹位11的形状和大小相当,在将导热件40填充于凹位11中后,导热件40与芯棒10组成一个组件,该组件的任意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均是相同的,如此,导热件40的外侧面同样可以在芯棒10横移时,挤压管件90的内壁并与管件90的内壁压紧,以对管件进行支撑。在导热件40内部设置有多个沿芯棒10的高度方向排列的导通孔,该导通孔的两开口均位于导热件40的内侧面上,并且多个导通孔与多个通孔121以及多个通孔131一一对应,在将导热件40与芯棒10固定到位后,导通孔的其中一个开口连通于与导通孔匹配的通孔121、另一个开口则是连通于与导通孔匹配的通孔131,也就是说,导通孔的两开口分别连通于位于同一高度上的通孔121和通孔131,这样,软管122、盲孔12、通孔121、导通孔、通孔131、盲孔13、软管132以及冷却系统组成一个供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回路,在导热件40上设置的多个导通孔配合多个通孔121、通孔131,在盲孔12和盲孔13之间形成多个并联的通路,冷却液从冷却系统流出后,经过盲孔12流动,接着通过多个通孔121分流至不同的导通孔中,由于多个导通孔分别处于导热件40的不同高度位置,因此,可是冷却液在导热件40的不同位置与导热件40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通孔131、盲孔13回流至冷却系统中。本专利技术在施焊时,将芯棒10和芯棒20置于管件90中,利用撑开件30将芯棒10和芯棒20撑开,使芯棒10和芯棒20支撑并压紧管件90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插接于管件内的芯棒、置于两芯棒之间用于撑开两芯棒以使两芯棒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撑开件;芯棒包括位于其内侧并受撑开件挤压的配合面、以及位于其外侧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呈弧形且与管件的内壁匹配,芯棒的外侧设置有一凹位,该凹位包括顶壁、以及由顶壁的内侧向着芯棒的下端部延伸的侧壁;芯棒上设置有由芯棒的顶端面向下延伸的两个盲孔,侧壁上开设有两列通孔,每一列通孔均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且其中一列通孔均与其中一个盲孔导通、另一列通孔均与另一个盲孔导通;每一个芯棒的凹位中均嵌置有一与芯棒固定连接的导热件,该导热件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贴合于侧壁、外侧面与芯棒的支撑面平齐,导热件内设置有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多个导通孔,该导通孔的两开口均位于内侧面上,且多个导通孔的一个开口分别与其中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多个导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分别与另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其中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媒输出端、另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媒回流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插接于管件内的芯棒、置于两芯棒之间用于撑开两芯棒以使两芯棒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撑开件;芯棒包括位于其内侧并受撑开件挤压的配合面、以及位于其外侧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呈弧形且与管件的内壁匹配,芯棒的外侧设置有一凹位,该凹位包括顶壁、以及由顶壁的内侧向着芯棒的下端部延伸的侧壁;芯棒上设置有由芯棒的顶端面向下延伸的两个盲孔,侧壁上开设有两列通孔,每一列通孔均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且其中一列通孔均与其中一个盲孔导通、另一列通孔均与另一个盲孔导通;每一个芯棒的凹位中均嵌置有一与芯棒固定连接的导热件,该导热件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贴合于侧壁、外侧面与芯棒的支撑面平齐,导热件内设置有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多个导通孔,该导通孔的两开口均位于内侧面上,且多个导通孔的一个开口分别与其中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多个导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分别与另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其中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媒输出端、另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媒回流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铜块,该多个导热铜块层叠设置,导通孔位于相邻的两导热铜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导热铜块互相贴合的面上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耀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澳斯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