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0114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由基底、仿生材料和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组成,仿生材料附着于基底上形成仿生涂层,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附着于仿生涂层上形成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通过固定介体自由基的强氧化能力和MOFs的吸附能力,实现快速去除有机微污染物,对黄曲霉毒素、双酚A和双氯芬酸具有较好的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膜
,尤其涉及一种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仿生技术是人类向自然学习,利用人工合成材料模仿生物宏观或微观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高效、便捷、绿色等特点的技术。其中,仿生催化膜是一种通过效仿生物膜的功能研制人工功能膜,不仅能够模仿生物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能,还能够模仿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等)的反应活性,能够显著提升膜过程对于特定物质的分离、转化、去除能力及其自身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仿生催化膜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有机微污染物是河流、湖泊、再生水等水体中含有的各类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小分子污染物,具有浓度低、结构稳定、危害性大等特点。有机微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例如从制药、医疗卫生行业泄露的各种抗生素、人工合成药物等;从化工行业泄露的塑化剂等;从农业泄露的杀虫剂、除草剂、真菌毒素等。有机微污染物的对人畜健康具有巨大威胁,从生态环境角度,有机微污染物在鱼类等体内的富集会影响其种群的繁殖,抗生素类的泄露会导致耐药的超级细菌的出现;从健康角度,有机微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由基底、仿生材料和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组成,所述仿生材料附着于所述基底上形成仿生涂层,所述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附着于所述仿生涂层上形成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由基底、仿生材料和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组成,所述仿生材料附着于所述基底上形成仿生涂层,所述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附着于所述仿生涂层上形成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丝网、多孔膜、片材或微球,材质为聚酰胺、聚砜、聚醚砜、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聚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合金、单一金属、陶瓷或玻璃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材料为聚多巴胺、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或聚多巴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体限域型仿酶MOFs颗粒为内部限域介体分子的铁基MOFs,所述铁基MOFs选自MIL-53(Fe)、MIL-68(Fe)、MIL-100(Fe)、MIL-101(Fe)、NH2-MIL-53(Fe)、NH2-MIL-101(Fe)、PCN-222或PCN-600中的一种,所述介体分子选自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丁香醛、丁香酸、乙酰丁香酮、紫脲酸、1-羟基苯并三唑或香兰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体限域型仿生催化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清洗干净的基底浸泡于浓度为0.1-100g/L的多巴胺盐酸盐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介于7-12,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泉任重远陈向荣杨运国冯世超万印华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中科恩吉科创新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