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升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096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均由添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制成,内筒的外径小于外筒的内径,内筒的一端伸至外筒内,且所述内筒的一端沿外筒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外筒内。以解决目前骨髓炎截骨及骨搬移术治疗存在的效率低、所需手术次数多、操作不便等问题。属于慢性骨髓炎治疗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骨髓炎治疗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骨髓炎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此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发生了感染所导致。发生骨髓炎以后会对患者造成破坏,患病之后延误治疗会使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症状和表现。骨髓炎属于可治愈性的慢性疾病,常发病于成人,得了这种疾病之后要积极采取抗生素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手术治疗为治疗骨髓炎最好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彻底的根治此种疾病,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将病骨截断后通过骨搬移术使截断处逐渐完整,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时,第一次手术中需在截骨处填充带有抗生素的填充物为截骨处进行抗菌消炎,待一段时间后,手术取出填充物并进行骨搬移术,施行骨搬移术的过程中,血肉还会进入截骨段,需进行血肉及截骨段新骨的清理,手术次数多,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目前骨髓炎截骨及骨搬移术治疗存在的效率低、所需手术次数多、操作不便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这样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均由添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制成,内筒的外径小于外筒的内径,内筒的一端伸至外筒内,且所述内筒的一端沿外筒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外筒内。前述骨水泥套筒中,还包括有第二内筒,第二内筒的外径小于内筒的内径,且第二内筒的一端滑动设置于内筒内;前述骨水泥套筒中,所述内筒的外径较外筒的内径小0.01-0.2mm,即略小于外筒的内径,以使内筒的一端刚好能够伸至外筒内;前述骨水泥套筒中,所述内筒的一端还设置有活塞,内筒的一端通过活塞滑动设置于外筒内;前述骨水泥套筒中,所述外筒和内筒的外径分别与截骨端的两个断面直径偏差小于10mm。其使用方法如下:手术时,将骨髓炎病骨截断,利用骨搬移术,先将牵引架固定,搬移骨沿搬移骨截骨线截断,将外筒和内筒植入两个病骨截断面之间,且外筒和内筒的外端分别抵于两个病骨截断面上,手术完成后,随着搬移骨截骨线处的新骨逐渐生长,即根据新骨生长情况每天适当牵引搬移骨将其向病骨截骨方向适当搬移,搬移过程中,内筒逐渐向外筒内滑入,直到内筒完全滑入外筒内,再通过手术将外筒和内筒取出。前述方法中,外筒和内筒植入前,需对该骨水泥套筒内置入的抗生素与患者进行匹配,选择与患者对症的抗生素置入骨水泥内制成外筒和内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替代目前骨髓炎手术截骨处的填充物进行截骨处的填充,在实行骨搬移术时,首先,由于骨水泥套筒本身就携带抗生素,术后无需等待一周左右再进行骨搬移,而是手术后,根据新骨生长情况即可直接进行适当的骨搬移,同时,无需像现有方法一样一周左右后就将骨水泥套筒取出,而是可以长时间置于体内,一般抗生素骨水泥可持续释放抗生素三个月左右,但由于前述现有技术的限制,目前最多放置一个月左右,造成抗生素浪费,而本技术由于无需早期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因此可在体内放置3个月左右,抗生素能更长时间的持续释放,持续高浓度的抗生素释放,能够提升对细菌的杀灭效果;减少了手术次数,使用该骨水泥套筒后,仅需两次手术,即植入骨水泥套筒和取出骨水泥套筒即可,而现有方法需进行至少3-4次手术才能完成;骨搬移的过程中,截骨段均由该骨水泥套筒填充,该骨水泥套筒不断向周边释放抗生素,且阻挡血肉进入截骨段,手术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骨髓炎截骨并安装骨搬移术的牵引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入该骨水泥套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骨搬移一段距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三段套筒状态下,植入该骨水泥套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三段套筒状态下,骨搬移一段距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包括外筒1和内筒2,外筒1和内筒2均由添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制成,外筒1和内筒2的外径分别与截骨端的两个断面直径偏差小于10mm,内筒2的外径较外筒1的内径小0.1mm,即略小于外筒1的内径,内筒2的一端伸至外筒1内,且所述内筒2的一端沿外筒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优选地,内筒2的一端还设置有活塞3,内筒2的一端通过活塞3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以提高二者间滑动连接效果。使用时如附图1-3所示,手术时,将骨髓炎病骨截断,利用骨搬移术,先按图1所示将牵引架4固定,搬移骨5沿搬移骨截骨线6截断,将外筒1和内筒2植入两个病骨截断面之间,且外筒1和内筒2的外端分别抵于两个病骨截断面上,手术完成后,随着搬移骨截骨线6处的新骨逐渐生长,即可根据新骨生长情况每天适当牵引搬移骨5将其向病骨截骨方向适当搬移,搬移过程中,内筒2逐渐向外筒1内滑入,直到内筒2完全滑入外筒1内,即可手术将外筒1和内筒2取出,外筒1和内筒2植入前,需对该骨水泥套筒内置入的抗生素与患者进行匹配,选择与患者对症的抗生素置入骨水泥内制成外筒1和内筒2,该骨搬移过程中,首先,由于骨水泥套筒本身就携带抗生素,术后无需等待一周左右再进行骨搬移,而是手术根据骨生长情况即可直接进行适当的骨搬移;减少了手术次数,使用该骨水泥套筒后,仅需两次手术,即植入骨水泥套筒和取出骨水泥套筒即可,而现有方法需进行至少3-4次手术才能完成。实施例2参照图1、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包括外筒1、内筒2和第二内筒7,外筒1、内筒2和第二内筒7均由添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制成,外筒1、内筒2和第二内筒7的外径分别与截骨端的两个断面直径偏差小于10mm,内筒2的外径较外筒1的内径小0.1mm,即略小于外筒1的内径,内筒2的一端伸至外筒1内,且所述内筒2的一端沿外筒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优选地,内筒2的一端还设置有活塞3,内筒2的一端通过活塞3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以提高二者间滑动连接效果,第二内筒7的外径较内筒2的内径小0.1mm,即略小于内筒2的内径,第二内筒7的一端伸至内筒2内,且所述第二内筒7的一端沿内筒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内筒2内,优选地,第二内筒7的一端还设置有活塞3,第二内筒7的一端通过活塞3滑动设置于内筒2内。使用时如附图1、4和5所示,手术时,将骨髓炎病骨截断,利用骨搬移术,先按图1所示将牵引架4固定,搬移骨5沿搬移骨截骨线6截断,将外筒1、内筒2和第二内筒7植入两个病骨截断面之间,且外筒1和第二内筒7的外端分别抵于两个病骨截断面上,手术完成后,随着搬移骨截骨线6处的新骨逐渐生长,即可根据新骨生长情况每天适当牵引搬移骨5将其向病骨截骨方向适当搬移,搬移过程中,内筒2逐渐向外筒1内滑入,第二内筒7逐渐向内筒2内滑入,直到内筒2完全滑入外筒1内,第二内筒7完全滑入内筒2内,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2),外筒(1)和内筒(2)均由添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制成,内筒(2)的外径小于外筒(1)的内径,内筒(2)的一端伸至外筒(1)内,且所述内筒(2)的一端沿外筒(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2),外筒(1)和内筒(2)均由添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制成,内筒(2)的外径小于外筒(1)的内径,内筒(2)的一端伸至外筒(1)内,且所述内筒(2)的一端沿外筒(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内筒(7),第二内筒(7)的外径小于内筒(2)的内径,且第二内筒(7)的一端滑动设置于内筒(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的外径较外筒(1)的内径小0.0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慢性骨髓炎手术的骨髓水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的一端设置有活塞(3),内筒(2)的一端通过活塞(3)滑动设置于外筒(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梅邓升杰邹欣乐淼
申请(专利权)人:邓升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