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93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此装置包括注射单元和导管单元,其中,注射单元,包括注射筒和活塞,活塞活动配合在注射筒的内腔中,且注射筒远离活塞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导管单元,包括吸油导管和出油导管,吸油导管的一端与进油孔相连,出油导管的一端与出油孔连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注射单元用于从油瓶中吸取矿物质油,同时可用于将吸取的矿物质油排出,而导管单元则用于对矿物质油进行引导,吸油导管与油瓶相连,将矿物质油吸出,出油导管则将矿物质油导向并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生殖科,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培养皿,用于培养细胞或菌类,在制作皿的过程中,培养皿内的液滴为具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液体,由于培养内的温度为37度,(为了符合人体的温度,液体在37度下回蒸发,影响胚胎培养液的成分,因此需要添加矿物油覆盖,防止水分蒸发)需要覆盖矿物质油,矿物质油起到保护液体防止被污染的作用,防止水分蒸发,保证胚胎培养液渗透压稳定,防止液滴游走的作用。但是在添加矿物质油时,由于培养皿不同,所需覆盖的矿物质油量也不同,由于目前没有定量转移及加油的用具,且多由医务人员根据经验添加,因此工作效率低,且会影响培养皿的成功率,因此提出一种可改善上述问题的加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定量且高效地向培养皿内添加矿物质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此装置包括注射单元和导管单元,其中,注射单元,包括注射筒和活塞,所述活塞活动配合在所述注射筒的内腔中,且所述注射筒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导管单元,包括吸油导管和出油导管,所述吸油导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孔相连,所述出油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油孔连接配合。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注射筒的内腔中空,其远离所述进油孔及出油孔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注射筒由透明材质制成,其沿径向的侧壁上设置由容量刻度。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活塞轴和活塞柄,所述活塞头和所述活塞柄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塞轴的两端,且所述活塞轴连接所述活塞头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孔活动连接在所述注射筒的内腔中。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塞头远离所述活塞轴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径向直径与所述注射筒的内腔径向直径相等。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塞轴的长度大于所述注射筒的长度。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油导管位于所述进油孔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吸油导管远离所述进油孔的一端插接在油瓶的内腔底部。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油导管包括导油管和出油滴管,所述导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油孔相连,且此端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另一端通过流量控制阀与所述出油滴管相连。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吸油导管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所述导油管的安装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所述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壳体、阀芯和限位弹簧,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空,且其内腔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阀芯配合的槽腔,所述阀芯活动设置在所述槽腔内,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阀芯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槽腔的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注射单元用于从油瓶中吸取矿物质油,同时可用于将吸取的矿物质油排出,而导管单元则用于对矿物质油进行引导,吸油导管与油瓶相连,将矿物质油吸出,出油导管则将矿物质油导向并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第一单向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第一单向阀导通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第一单向阀堵塞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和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此装置包括注射单元100和导管单元200,其中,注射单元100,包括注射筒101和活塞102,活塞102活动配合在注射筒101的内腔中,且注射筒101远离活塞102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101a和出油孔101b;导管单元200,包括吸油导管201和出油导管202,吸油导管201的一端与进油孔101a相连,出油导管202的一端与出油孔101b连接配合。其中,注射单元100用于从油瓶中吸取矿物质油,同时可用于将吸取的矿物质油排出,而从油瓶中吸取矿质油时需要配合导管单元200中的吸油导管201,而将其注射筒101内的矿物质油排出则需要配合导管单元200中的出油胆管202,而导管单元200则用于对矿物质油进行引导和约束;注射筒101用于承装和暂存矿物质油,活塞102活动在注射筒101的内腔,运动挤压产生压力,从而对注射筒101内腔中的矿物质油产出作用,吸油导201管与油瓶相连,用于将矿物质油吸出,进入注射筒101内,出油导管202则引导矿物质油并排出注射筒101的内腔,直至进入培养皿内。实施例2参照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注射筒101的内腔中空,其远离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射单元(100),包括注射筒(101)和活塞(102),所述活塞(102)活动配合在所述注射筒(101)的内腔中,且所述注射筒(101)远离所述活塞(102)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101a)和出油孔(101b);/n导管单元(200),包括吸油导管(201)和出油导管(202),所述吸油导管(201)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孔(101a)相连,所述出油导管(202)的一端与所述出油孔(101b)连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射单元(100),包括注射筒(101)和活塞(102),所述活塞(102)活动配合在所述注射筒(101)的内腔中,且所述注射筒(101)远离所述活塞(102)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101a)和出油孔(101b);
导管单元(200),包括吸油导管(201)和出油导管(202),所述吸油导管(201)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孔(101a)相连,所述出油导管(202)的一端与所述出油孔(101b)连接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101)的内腔中空,其远离所述进油孔(101a)及出油孔(101b)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101c),所述注射筒(101)由透明材质制成,其沿径向的侧壁上设置由容量刻度(101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02)包括活塞头(102a)、活塞轴(102b)和活塞柄(102c),所述活塞头(102a)和所述活塞柄(102c)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塞轴(102b)的两端,且所述活塞轴(102b)连接所述活塞头(102a)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孔(101c)活动连接在所述注射筒(101)的内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皿内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102a)远离所述活塞轴(102b)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径向直径与所述注射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曾定员林忠刘帅韦柳延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