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0814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土地耕整、大田施肥、种子精选及处理、播种育秧、水稻移栽、喷施“葛林美”营养剂等田间管理方法进行种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提高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能较好满足对优质食品的新型社会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选取最佳营养剂施用量的方法,使水稻量质同升的同时,能够提高整精米率的提高,促进水稻产品的加工增值;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等内在品质,增加稻农收入;同时,由于整精米率提高,加工企业也能提高加工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20世纪70年代,全球面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持续增长的双重压力,追求高产是世界粮食生产研究主要目标。杂交水稻的专利技术,中国创造了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3%人口的奇迹。由于杂交水稻因生长势强,生物产量高而对肥料的吸收相对较多。因此,种植者倾向认为杂交稻产量越高、需肥越大,常常盲目地加大施肥量。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也不利于大面积稳产高产,难以保证稻米品质。大量研究表明,杂交水稻的过量施肥,导致了水稻奢侈吸肥,恶化了水稻后期群体、降低水稻结实性能、诱导倒伏,使杂交水稻的后期优势丧失。同时,稻米整精米率下降,加工转化效益降低。因此,协调好杂交稻丰产与提质增效,及与节肥、环境友好之间的关系,亟需从战略层面上开展杂交水稻节肥丰产、提质增效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21世纪,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大多数国家从单纯追求高产向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人们不断探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生产技术,归纳来看,研究者们在方法上主要是通过改善施肥习惯、施用生长调节剂等物化技术,品质性状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垩白度、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特殊营养元素如铁等指标方面。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种植杂交稻方法成本上升、外观品质、食味品质有所下降,内在品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等)、加工品质为主的品质指标没有改善或突破。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就水稻育种和栽培而言,高产和优质一直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从难度上看,首先是施肥量难以精准确定;其次是物化技术的最佳施用时间难以精确把握;最后是物化技术的使用方法难以保障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提升稻米品质,最大程度的协同好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二是精准施用营养剂,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一定的肥料用量,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优化农田环境;三是在提高杂交稻米的内在营养品质的同时,保障同等面积水稻产出更高产量,从而促进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进而有利于保障国家水稻产能安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稻农增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土地耕整、大田施肥、种子精选及处理、播种育秧、水稻移栽、施用营养剂;所述种子精选及处理即于浸种催芽前,采用一定浓度的“葛林美”营养剂浸种处理;所述处理条件为:水温为22℃~30℃,将“葛林美”营养剂调配为浓度500ml/L的液体,营养剂液与处理种子量比例为1:1,处理时间为2h~4h;种子处理后用湿布或袋子包好,再进行催芽技术处理,催好芽后待播种使用。进一步,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选取一水稻生产区,然后在水稻生产区内选取形状规则的试验田,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分,每个等分设为一单元区。步骤二,土地耕整;利用旋耕机将准备好的农田进行旋耕,再进行大田平整,然后将农田分垄。步骤三,大田施肥;通过人工对农田施加肥料,肥料品种、用量根据种植季别、土壤肥力,以及品种特性而定。步骤四,种子处理;精选并用营养剂处理好的水稻种子,经过消毒、浸种、催芽,将种子催好芽后待播。步骤五,播种育秧;将催好芽的种子播到准备好的秧田、或育秧软盘、或机插配套硬盘。步骤六,水稻移栽;秧龄20~28d后,将育好的秧苗移植到设置的单元区内,每个单元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均相同,且将至少三个单元区作为一个重复组。步骤七,施用营养剂;分别在水稻分蘖、孕穗、齐穗时,对每个重复组人工叶面喷施“葛林美”营养剂,并进行统一的灌溉、病虫杂草防治处理,且每个重复组的各单元区内的施用量相同,待水稻成熟后收割。进一步,步骤三中,旋耕前提前灌水,泡水时间为2~3d;浅水旋耕掌握田面水层2~3cm;使用配套埋茬机械,耕深15cm。进一步,步骤四中,选用的水稻种子先用清水浸种8h,用强氯精600倍液浸12h,并用清水冲洗2~3次;再用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48h。进一步,步骤五中,大田用种量早稻播种量为2.5~3.0公斤,晚稻播种量1.0~1.2公斤,一季稻播种量0.8~1.0公斤。进一步,步骤六中,所述移栽密度为:早稻密度为2.2~2.5万穴/亩,晚稻播种量1.5~2.0万穴/亩,一季稻播种量1.0~1.5万穴/亩。进一步,步骤六中,移栽后,“灌-露”结合,保持浅水促分蘖,移栽后5~7d补充分蘖肥。进一步,步骤七中,分蘖中期用“葛林美”营养剂200ml兑水叶15公斤叶面喷施。进一步,步骤七中,孕穗期用“葛林美”营养剂200ml兑水叶15公斤叶面喷施。进一步,步骤七中,齐穗期用“葛林美”营养剂200ml兑水叶15公斤叶面喷施。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杂交稻必需氨基酸含量、改进适口性,能较好满足对优质食品的新型社会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选取最佳营养剂施用量的方法,使水稻量质同升的同时,能够提高整精米率的提高,促进水稻产品的加工增值;使用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稻米内在品质,增加稻农收入,同时,由于整精米率提高,加工企业也能提高加工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土地耕整、大田施肥、种子精选及处理、播种育秧、水稻移栽、施用营养剂;所述种子精选及处理即于浸种催芽前,采用一定浓度的“葛林美”营养剂浸种处理;所述处理条件为:水温为22℃~30℃,将“葛林美”营养剂调配为浓度500ml/L的液体,营养剂液与处理种子量比例为1:1,处理时间为2h~4h;种子处理后用湿布或袋子包好,再进行催芽技术处理,催好芽后待播种使用。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土地耕整、大田施肥、种子精选及处理、播种育秧、水稻移栽、施用营养剂;/n所述种子精选及处理即于浸种催芽前,采用营养剂浸种处理;/n所述种子处理后用湿布或袋子包好,再进行催芽技术处理,催好芽后待播种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土地耕整、大田施肥、种子精选及处理、播种育秧、水稻移栽、施用营养剂;
所述种子精选及处理即于浸种催芽前,采用营养剂浸种处理;
所述种子处理后用湿布或袋子包好,再进行催芽技术处理,催好芽后待播种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的种子处理条件为:水温为22℃~30℃,将营养剂调配为浓度500ml/L的液体,营养剂液与处理种子量比例为1:1,处理时间为2h~4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杂交稻米内在品质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选取一水稻生产区,然后在水稻生产区内选取形状规则的试验田,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分,每个等分设为一单元区;
步骤二,土地耕整;利用旋耕机将准备好的农田进行旋耕,再进行大田平整,然后将农田分垄;
步骤三,大田施肥;通过人工对农田施加肥料,肥料品种、用量根据种植季别、土壤肥力,以及品种特性而定;
步骤四,种子处理;精选并用营养剂处理好的水稻种子,经过消毒、浸种、催芽,将种子催好芽后待播;
步骤五,播种育秧;将催好芽的种子播到准备好的秧田、或育秧软盘、或机插配套硬盘;
步骤六,水稻移栽;秧龄20~28d后,将育好的秧苗移植到设置的单元区内,每个单元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均相同,且将至少三个单元区作为一个重复组;
步骤七,施用营养剂;分别在水稻分蘖、孕穗、齐穗时,对每个重复组人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继锐李建武郭夏宇许文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