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PV/T一体化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80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0
热管‑PV/T一体化遮阳装置,即在PV/T的基础上应用热管技术,通过管内工质的相变,提升PV/T遮阳装置的集热效率和发电产量。该装置应用于温室大棚,主要包括PV/T组件、热管、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交流负载、直流负载、温度传感器、U型槽、连接杆架、支杆、套杆、螺丝杆套、连接杆、螺丝杆、支撑杆等。通过温度传感器观测棚内温度,松动和拧紧螺丝套筒从而上下改变PV/T组件的遮阳角度,同时可转动连接杆架来实现遮阳装置跟踪太阳光照,对棚内进行遮阳的同时,实现集热和发电的功效。改善由于室内温度过高引发的作物生长停滞,甚至枯萎的现象,以期为作物生长营造适宜的室内环境,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PV/T一体化遮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大棚遮阳
,具体为热管-PV/T一体化遮阳技术。
技术介绍
国内研究发现,在夏季晴天大棚薄膜封闭的时候,棚内温度比棚外高20℃以上,甚至可达30℃。冬季,一小时就可以使棚内温度达到40℃以上。国外学者CastellanoS发现夏季在高辐射地区,温室大棚通常面临过度温升引起的作物枯萎、甚至枯死问题。短暂的或持续的高温导致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生理发生变化,它们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并可能导致其经济产量急剧减少,通过合理地遮阳可以有效地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刘春香指出温度和湿度可能是产生作物“午休”的原因之一。遮阳在降低光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温危害。除此,温室内CO2浓度随温室作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而波动。随着白天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和温室通风的限制,温室内的CO2浓度往往会下降到低于外部的水平。CossuM指出遮阳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秋季(平均71%),其次是冬季(69%)、春季(66%)和夏季(60%)。国内学者吴雪霞等人研究发现光照强度对于棚内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抗病虫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管-PV/T一体化遮阳装置,热管-PV/T组件(1)的光热模块采用热管,利用管内工质的相变和对流换热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通过循环泵(23)将低温水通过软管(24)进行循环换热,将太阳能以热能的方式存储进蓄热水箱(25);所述热管-PV/T组件(1)的光电模块与逆变控制一体机(28)连接,安装电压表(26)和电流表(27);所述逆变控制一体机(28)与负载(29)和蓄电池(30)连接,通过热管-PV/T组件(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部分供给负载(29),另一部分存储到蓄电池(30);第一U型槽(2)、第二U型槽(3)、第三U型槽(4)、第四U型槽(5)之间用螺纹连杆(11)连接,以穿孔的...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管-PV/T一体化遮阳装置,热管-PV/T组件(1)的光热模块采用热管,利用管内工质的相变和对流换热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通过循环泵(23)将低温水通过软管(24)进行循环换热,将太阳能以热能的方式存储进蓄热水箱(25);所述热管-PV/T组件(1)的光电模块与逆变控制一体机(28)连接,安装电压表(26)和电流表(27);所述逆变控制一体机(28)与负载(29)和蓄电池(30)连接,通过热管-PV/T组件(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部分供给负载(29),另一部分存储到蓄电池(30);第一U型槽(2)、第二U型槽(3)、第三U型槽(4)、第四U型槽(5)之间用螺纹连杆(11)连接,以穿孔的方式,分别用第一螺丝杆(7)、第二螺丝杆(8)、第三螺丝杆(9)、第四螺丝杆(10)固定;所述螺纹连杆(11)用螺丝套筒(12)连接,通过松动和拧紧螺丝套筒(12)的方式改变螺纹连杆(11)的行程距离;其中,螺纹连杆(11)能绕螺丝杆(7)的杆轴转动;第二U型槽(3)和第三U型槽(4)与套杆(6)连接,套杆(6)套嵌在连接支杆(13)上,绕连接支杆(13)转动;固定板(16)与支撑杆(15)焊接,与套筒(17)焊为一体,其中套筒(17)表面箍丝,通过螺丝顶杆(14)插入进而固定遮阳装置整体高度;固定板(16)焊接到温室大棚两侧龙骨之间的横杆上承载整个装置;热管-PV/T组件(1)的背部分别焊接了第一U型槽(2)、第二U型槽(3)、第三U型槽(4),连接套杆(6),通过第二螺丝杆(8)和第三螺丝杆(9)固定;第四U型槽(5)与连接杆架(13)焊接,第一U型槽(2)与第三U型槽(4)通过螺纹连杆(11)连接,通过第一螺丝杆(7)和第四螺丝杆(10)固定;螺纹连杆(11)上加装螺丝套筒(12),通过松拧螺丝套筒(12)来改变螺纹连杆的行程,从而调整热管-PV/T组件(1的遮阳角度;固定板(16)上焊接四根支撑杆(15),通过焊接连接套筒(17),其中固定板(16)安装于温室大棚龙骨之间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平韩肖星程达陈文文黄娟娟郑键王昱张学民张东任海伟南军虎李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