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78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上设有旋转轮和用于驱动旋转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旋转轮位于手持杆的一端,旋转轮包括芯轴、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和刀片,第一挡圈与第二挡圈分别安装在芯轴的两端,且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均与芯轴同轴;刀片位于芯轴的外侧并相切于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刀片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密集的油茶树间作业,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树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以种子、插条或嫁接繁殖。为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多采用插条或嫁接育苗,然后进行栽植造林。由于种植的油茶成苗后,书面之间的间距较小,现有的除草设备无法适用,因此,油茶林的田间管理依旧以人工用锄头锄或直接手拔的方式进行除草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上设有旋转轮和用于驱动旋转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旋转轮位于手持杆的一端,旋转轮包括芯轴、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和刀片,第一挡圈与第二挡圈分别安装在芯轴的两端,且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均与芯轴同轴;刀片位于芯轴的外侧并相切于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刀片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上。优选地,旋转轮的轴线方向由靠近手持杆一端向远离手持杆的一端延伸。优选地,刀片的刃口为锯齿结构。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1),所述手持杆(1)上设有旋转轮(2)和用于驱动旋转轮(2)转动的驱动机构(3);旋转轮(2)位于手持杆(1)的一端,旋转轮(2)包括芯轴(21)、第一挡圈(22)、第二挡圈(23)和刀片(24),第一挡圈(22)与第二挡圈(23)分别安装在芯轴(21)的两端,且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23)均与芯轴(21)同轴;刀片(24)位于芯轴(21)的外侧并相切于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23),刀片(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挡圈(22)、第二挡圈(2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1),所述手持杆(1)上设有旋转轮(2)和用于驱动旋转轮(2)转动的驱动机构(3);旋转轮(2)位于手持杆(1)的一端,旋转轮(2)包括芯轴(21)、第一挡圈(22)、第二挡圈(23)和刀片(24),第一挡圈(22)与第二挡圈(23)分别安装在芯轴(21)的两端,且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23)均与芯轴(21)同轴;刀片(24)位于芯轴(21)的外侧并相切于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23),刀片(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挡圈(22)、第二挡圈(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轮(2)的轴线方向由靠近手持杆(1)一端向远离手持杆(1)的一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其特征在于,刀片(24)的刃口为锯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油茶树田间除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持杆(1)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的框体(4),旋转轮(2)位于框体(4)内侧并转动安装在框体(4)上;驱动机构(3)包括固定在框体(4)上的电机,且该电机的输出轴与芯轴(2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伍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龙成山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