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74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包括:构筑在河底上的坝基基础;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上游侧的上游级配碎石体;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下游侧的下游级配碎石体;以及构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的坝芯过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芯过滤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坝芯过滤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可通过检测方式确定坝芯过滤体的替换周期,及时更换坝芯材料,提高透水吸附能力,避免造成砾石坝淤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景观水体过滤整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砾石坝结构多用于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中以水利设施中采用较为普遍。砾石坝结构多采用不透水混凝土或黏土心墙,心墙两侧分层碾压夯实填筑石料,以抵抗水压,维持坝体自身稳定。随着城市水利景观技术的发展需要,鉴于不同级配砾石的反滤作用,借助坝体两侧水头差的渗流原理,通过反滤级配碎石碾压夯实而形成的透水砾石坝结构,可使砾石坝达到过滤水体悬浮颗粒,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伴随着反滤作用的进行,不同粒径颗粒滞纳入级配碎石,随着粒径空隙减小,滞纳颗粒积累阻碍空隙而影响砾石坝透水能力的影响越专利技术显,最终造成砾石坝淤堵,反滤功能丧失,结构荒废而不得不挖出重建的恶性循环。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更换滤芯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包括:构筑在河底上的坝基基础;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上游侧的上游级配碎石体;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下游侧的下游级配碎石体;以及构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的坝芯过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芯过滤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坝芯过滤体由若干分层垒叠的框格式滤芯单元体构成,每一框格式滤芯单元包括一网状框格箱体、铺设在所述网状框格箱体的内侧面上的过滤土工布以及填充在所述网状框格箱体内且被所述过滤土工布包裹住的高吸附性过滤介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状框格箱体由箱式角钢框架以及敷设在所述箱式角钢框架周围的第一石笼网面构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箱式角钢框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吊装耳环。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高吸附性过滤介质为活性炭或氟石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坝基基础采用不透水材料填筑而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不透水材料为不透水黏土或者混凝土材料。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砾石层、第一中粒砂层以及第一细沙层,所述下游级配碎石体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二细沙层、第二中粒砂层以及第二砾石层。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砾石层的砾石粒径为50mm~100mm,所述第一、第二中粒砂层的中粒砂粒径为10mm~50mm,所述第一、第二细沙层的细沙粒径低于10mm。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下游级配碎石体与坝芯过滤体之间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上、下游石笼墙体。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游石笼墙体均包括一网状石笼框体、铺设在所述网状石笼框体内的石笼土工布以及填充在所述网状石笼框体内且被所述石笼土工布包裹住的细砂。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石笼框体由石笼角钢框架以及敷设在所述石笼角钢框架周围的第二石笼网面构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石笼角钢框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吊装耳环。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上游石笼墙体、坝芯过滤体、下游石笼墙体以及下游级配碎石体的顶面上铺设有一护面砂砾层。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的坝芯过滤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可通过检测方式确定坝芯过滤体的替换周期,及时更换坝芯材料,提高透水吸附能力,避免造成砾石坝淤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网状框格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网状石笼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包括坝基基础100、上游级配碎石体200、下游级配碎石体300以及坝芯过滤体400。坝基基础100构筑在河底上,坝基基础100宜采用不透水材料填筑而成,避免因地质原因而造成坝基基础100渗漏破坏,进而影响坝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透水材料为不透水黏土或者混凝土材料。此外,坝基基础100的换填区域不应小于坝体投影面,亦可按不透水坝身结构根据水头差及地质情况计算渗径长度,进而确定坝基换填范围。上游级配碎石体200填筑在坝基基础100上且位于坝基基础100的上游侧。上游级配碎石体200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砾石层210、中粒砂层220以及细沙层230,其中砾石层210的砾石粒径为50mm~100mm,中粒砂层220的中粒砂粒径为10mm~50mm,细沙层230的细沙粒径低于10mm。当然,具体粒径应可根据水体中悬浮物颗粒粒径大小而调整。下游级配碎石体300填筑在坝基基础100上且位于坝基基础100的的下游侧。下游级配碎石体300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细沙层310、中粒砂层320以及砾石层330,其中细沙层310的细沙粒径低于10mm,中粒砂层320的中粒砂粒径为10mm~50mm,砾石层330的砾石粒径为50mm~100mm。当然,具体粒径应可根据水体中悬浮物颗粒粒径大小而调整。坝芯过滤体400构筑在坝基基础100上且位于上游级配碎石体200与下游级配碎石体3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坝芯过滤体40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具体地,坝芯过滤体400由若干分层垒叠的框格式滤芯单元体410构成,每一框格式滤芯单元体410包括一网状框格箱体411、铺设在网状框格箱体411的内侧面上的380g/m2过滤土工布(图中未示出)以及填充在网状框格箱体411内且被过滤土工布包裹住的高吸附性过滤介质。在本实施例中,高吸附性过滤介质为活性炭或氟石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参见图2,网状框格箱体411由箱式角钢框411a以及敷设在箱式角钢框411a周围的石笼网面411b构成。箱式角钢框411a采用不锈钢角钢焊接而成,避免变形。石笼网面411b采用合金镀锌石笼网面。在箱式角钢框411a的顶面上设置有吊装耳环411c,方便对框格式滤芯单元体410进行吊装。此外,在上、下游级配碎石体200、300与坝芯过滤体400之间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包括:/n构筑在河底上的坝基基础;/n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上游侧的上游级配碎石体;/n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下游侧的下游级配碎石体;以及/n构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的坝芯过滤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坝芯过滤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包括:
构筑在河底上的坝基基础;
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上游侧的上游级配碎石体;
填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坝基基础的下游侧的下游级配碎石体;以及
构筑在所述坝基基础上且位于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的坝芯过滤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坝芯过滤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游级配碎石体与下游级配碎石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芯过滤体由若干分层垒叠的框格式滤芯单元体构成,每一框格式滤芯单元包括一网状框格箱体、铺设在所述网状框格箱体的内侧面上的过滤土工布以及填充在所述网状框格箱体内且被所述过滤土工布包裹住的高吸附性过滤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框格箱体由箱式角钢框架以及敷设在所述箱式角钢框架周围的第一石笼网面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式角钢框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吊装耳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附性过滤介质为活性炭或氟石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基础采用不透水材料填筑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透水砾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材料为不透水黏土或者混凝土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龙张尧穆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