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改善提胶效率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包括圆筒状壳体,壳体的上部设有进胶口,壳体的中部设有提胶结构,所述提胶结构由相互隔离的排液腔和排渣腔构成,排液腔的顶壁为设有过滤孔的过滤板,排液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出液口;排渣腔的顶端与壳体上部相通,下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排渣口;明胶提胶锅过滤器还设有向下穿过壳体顶壁而伸入至壳体内的转轴,转轴的下部安装有刮板,刮板的底部与过滤板的顶面接触,转轴的上部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可以大大提高胶液与残渣的分离速度和效率,改善进入到稀胶罐内的胶液质量,并减少回流至提胶锅的胶液量,可有效保护提胶锅的篦字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胶提胶锅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水产品生产
,具体涉及到一种明胶提胶锅过滤器。
技术介绍
提胶锅放胶至稀胶罐的过程中,胶液会经过三角过滤器进行胶液及残渣分离。因三角过滤器只是简单的滤网分隔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胶液经过滤网时,因没有停留时间,只有约一半的胶液能通过滤网,部分胶液跟残渣被滤网阻隔而重新回流至提胶锅,从而造成抽液时间过长(1小时或更长)。2、胶液跟残渣大量回流至提胶锅,击打在提胶锅的篦字板上,易引起篦字板松动变形。3、胶液停留时间过长,不但影响胶液品质(如冻力),生产过程也因此而延长,同时需要长时间开启打胶泵,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改善提胶效率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本技术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包括圆筒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进胶口,壳体的中部设有提胶结构,所述提胶结构由相互隔离的排液腔和排渣腔构成,所述排液腔的顶壁为设有过滤孔的过滤板,排液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出液口;所述排渣腔的顶端与壳体上部相通,下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排渣口;所述明胶提胶锅过滤器还设有向下穿过壳体顶壁而伸入至壳体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部安装有刮板,刮板的底部与过滤板的顶面接触,转轴的上部与驱动机构连接。上述明胶提胶锅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提胶锅的胶液由进胶口进入到壳体内的过滤板上,刮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转轴转动,刮板将过滤板上的胶液刮向排渣腔,在胶液的移动过程中,大部分胶液会经过滤网而向下掉入到排液腔内,进而由出液口排放到稀胶罐内,进行后续的稀释作业,而胶液中的残渣无法通过滤网而向下掉入到排液腔内,只能随着刮板逐渐移动至排渣腔,并向下掉落到排渣腔内,最终由排渣口回流至提胶锅,进行二次提胶。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对应于过滤板的上游方向,而排渣腔对应于过滤板的下游方向;所述刮板由过滤板的上游方向向下游方向转动。这样可以延长胶液在过滤板上的行进路径,进而提高胶液与残渣的分离效率,减少由排渣腔回流至提胶锅的胶液量。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出液口、排渣口分别位于漏斗状结构最底端的两侧,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来帮助胶液、残渣分别汇聚在出液口、排渣口处,进而方便胶液、残渣的收集及输送。进一步地,所述滤板的面积大于排渣腔的面积,以提高胶液与残渣的分离效率。本技术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可以大大提高胶液与残渣的分离速度和效率,改善进入到稀胶罐内的胶液质量,并减少回流至提胶锅的胶液量,可有效保护提胶锅的篦字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的部分剖视图。附图标示:1、壳体;2、进胶口;3、排液腔;4、排渣腔;5、过滤板;6、出液口;7、排渣口;8、转轴;9、刮板;10、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以改善提胶效率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包括圆筒状壳体1,壳体1的顶壁设有进胶口2,壳体1的中部设有提胶结构,所述提胶结构由相互隔离的排液腔3和排渣腔4构成,所述排液腔3的顶壁为设有过滤孔的过滤板5,排液腔3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1外部相通的出液口6;所述排渣腔4的顶端与壳体1上部相通,下部设置有与壳体1外部相通的排渣口7;明胶提胶锅过滤器还设有向下穿过壳体1顶壁而伸入至壳体1内的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下部安装有四块刮板9,刮板9的底部与过滤板5的顶面接触,转轴8的上部与驱动机构10(可采用电机与减速器来充当驱动机构10)连接。进胶口2对应于过滤板5的上游方向,而排渣腔4对应于过滤板5的下游方向;所述刮板9由过滤板5的上游方向向下游方向转动。这样可以延长胶液在过滤板5上的行进路径,进而提高胶液与残渣的分离效率,减少由排渣腔4回流至提胶锅的胶液量。滤板的面积大于排渣腔4的面积,以提高胶液与残渣的分离效率,具体来说,滤板占整个壳体1截面积的3/4,而排渣腔4的截面积占整个壳体1截面积的1/4。上述明胶提胶锅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出液口6通过出液管与稀胶罐相接,将排渣口7通过排渣管与提胶锅相接(图中未画出稀胶罐与提胶锅)。提胶锅的胶液由进胶口2进入到壳体1内的过滤板5上,刮板9在驱动机构10的驱动下绕转轴8转动(刮板9周转次数最好为20转/分钟以下,以增加胶液通过过滤板5的时间),刮板9将过滤板5上的胶液刮向排渣腔4,在胶液的移动过程中,大部分胶液会经过滤网而向下掉入到排液腔3内,进而由出液口6排放到稀胶罐内,进行后续的稀释作业,而胶液中的残渣无法通过滤网而向下掉入到排液腔3内,只能随着刮板9逐渐移动至排渣腔4,并向下掉落到排渣腔4内,最终由排渣口7回流至提胶锅,进行二次提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出液口6、排渣口7分别位于漏斗状结构最底端的两侧,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来帮助胶液、残渣分别汇聚在出液口6、排渣口7处,进而方便胶液、残渣的收集及输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进胶口,壳体的中部设有提胶结构,所述提胶结构由相互隔离的排液腔和排渣腔构成,所述排液腔的顶壁为设有过滤孔的过滤板,排液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出液口;所述排渣腔的顶端与壳体上部相通,下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排渣口;所述明胶提胶锅过滤器还设有向下穿过壳体顶壁而伸入至壳体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部安装有刮板,刮板的底部与过滤板的顶面接触,转轴的上部与驱动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胶提胶锅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进胶口,壳体的中部设有提胶结构,所述提胶结构由相互隔离的排液腔和排渣腔构成,所述排液腔的顶壁为设有过滤孔的过滤板,排液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出液口;所述排渣腔的顶端与壳体上部相通,下部设置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排渣口;所述明胶提胶锅过滤器还设有向下穿过壳体顶壁而伸入至壳体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部安装有刮板,刮板的底部与过滤板的顶面接触,转轴的上部与驱动机构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莉莉,梁吕保,蔡雯雯,杨天龙,陆田,董广生,黄建聪,张龙,陶赵邦,卢致远,王军,李观艺,张良勇,叶景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明洋明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