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687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存药箱,所述存药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存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存药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取泵,所述抽取泵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装置。该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通过设置支撑装置,利用上、下颚支板可对患者上牙和下牙进行辅助支撑工作,配合活动杆可沿着调节柱的方向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对上、下颚支板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将患者口腔撑开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达到了将患者口腔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了防止患者咬到输送管的优点,解决了输送管破损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大肠癌、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泻、肠炎、肠结核、慢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炎、胰腺癌、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表现为: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呃逆、烧灼感或烧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腹胀、腹痛、腹部肿块、肝肿大、脾肿大、腹水、便秘、呕血、便血、黑便、黄疸、肝源性低血糖、肝性糖尿病。现有技术中,食道给药装置大多将输送管通过口腔插入食道内部,这种方式需要患者将口腔自行撑开,但是长时间撑开口腔会导致患者的口腔内部积攒口水,从而引起患者容易咬到输送管,导致输送管破损,从而影响给药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具备防止患者咬到输送管的优点,解决了输送管破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防止患者咬到输送管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包括存药箱,所述存药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存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存药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取泵,所述抽取泵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装置,所述输药管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出药管;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夹持环,所述夹持环的内部与输药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夹持环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上支杆和下支杆,两个所述下支杆的底端均与下颚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支杆的顶端均与上颚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颚支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板,所述调节柱顶部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连接套,所述活动杆的顶端通过连接套与上颚支板的底部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颚支板的顶部和下颚支板的底部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活动放置有接触软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柱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座,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与放置座的内部活动插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柱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的背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为螺纹杆,所述连接套的内侧面开设与活动杆相适配的螺纹槽。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通过设置支撑装置,利用上、下颚支板可对患者上牙和下牙进行辅助支撑工作,配合活动杆可沿着调节柱的方向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对上、下颚支板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将患者口腔撑开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达到了将患者口腔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了防止患者咬到输送管的优点,解决了输送管破损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过程的正常进行。2、该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通过设置放置槽和接触软套,接触软套为一次性硅胶套,利用接触软套可与患者的牙齿相接触,使得患者的牙齿可避免直接与支板相接触,从而避免患者的口腔在给药过程中收到污染的情况,同时接触软套可随时进行更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存药箱;2、进料管;3、底板;4、抽取泵;5、输药管;6、支撑装置;7、夹持环;8、连接杆;9、下支杆;10、下颚支板;11、上支杆;12、上颚支板;13、放置槽;14、接触软套;15、调节柱;16、活动杆;17、放置座;18、滑板;19、滑槽;20、连接套;21、出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包括存药箱1,所述存药箱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所述存药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3,所述存药箱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取泵4,所述抽取泵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输药管5,所述输药管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装置6,所述输药管5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出药管21;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夹持环7,所述夹持环7的内部与输药管5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夹持环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上支杆11和下支杆9,两个所述下支杆9的底端均与下颚支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支杆11的顶端均与上颚支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颚支板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调节柱15,所述调节柱1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板18,所述调节柱15顶部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连接套20,所述活动杆16的顶端通过连接套20与上颚支板12的底部铰接,所述活动杆16为螺纹杆,所述连接套20的内侧面开设与活动杆16相适配的螺纹槽,通过设置支撑装置6,利用上、下颚支板10可对患者上牙和下牙进行辅助支撑工作,配合活动杆16可沿着调节柱15的方向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对上、下颚支板10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将患者口腔撑开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达到了将患者口腔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了防止患者咬到输送管的优点,解决了输送管破损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过程的正常进行。具体的,所述上颚支板12的顶部和下颚支板10的底部均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放置槽13的活动放置有接触软套1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放置槽13和接触软套14,接触软套14为一次性硅胶套,利用接触软套14可与患者的牙齿相接触,使得患者的牙齿可避免直接与支板相接触,从而避免患者的口腔在给药过程中收到污染的情况,同时接触软套14可随时进行更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具体的,所述调节柱15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座17,所述活动杆16的底端与放置座17的内部活动插接。本实施方案中,利用放置座17可对活动杆16的底部进行限制,从而避免活动杆16发生晃动的情况。具体的,所述调节柱15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9,所述滑板18的背端延伸至滑槽19的内部。本实施方案中,利用滑板18可沿着滑槽19方向运动,从而提高了滑板18的移动稳定性。具体的,所述活动杆16为螺纹杆,所述连接套20的内侧面开设与活动杆16相适配的螺纹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输药管5以及支撑装置6放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包括存药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药箱(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所述存药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3),所述存药箱(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取泵(4),所述抽取泵(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输药管(5),所述输药管(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装置(6),所述输药管(5)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出药管(21);/n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夹持环(7),所述夹持环(7)的内部与输药管(5)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夹持环(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上支杆(11)和下支杆(9),两个所述下支杆(9)的底端均与下颚支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支杆(11)的顶端均与上颚支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颚支板(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调节柱(15),所述调节柱(1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板(18),所述调节柱(15)顶部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连接套(20),所述活动杆(16)的顶端通过连接套(20)与上颚支板(12)的底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给药装置,包括存药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药箱(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所述存药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3),所述存药箱(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取泵(4),所述抽取泵(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输药管(5),所述输药管(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装置(6),所述输药管(5)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出药管(21);
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夹持环(7),所述夹持环(7)的内部与输药管(5)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夹持环(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上支杆(11)和下支杆(9),两个所述下支杆(9)的底端均与下颚支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支杆(11)的顶端均与上颚支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颚支板(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调节柱(15),所述调节柱(1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板(18),所述调节柱(15)顶部的开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君蓉王敏慧孙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