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68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包括主机、设于所述主机上的药液杯和设于所述药液杯上的出雾嘴;所述药液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雾化装置;可加热的雾化器还包括具有加热通道的环形加热装置;所述环形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雾化装置的前方,所述出雾嘴设有容纳所述环形加热装置的收容槽;所述环形加热装置由所述主机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加热装置,使药雾在进入人体呼吸道前被加热到高于室温,甚至接近体温的温度,从而避免被吸入后引起人体生理上的不适感,改善了用户体验,使雾化器能够充分地发挥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鼻腔护理
,具体涉及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微网雾化器,作为雾化治疗的使用工具,已经渐渐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的雾化器在将药液雾化后,都被设计为直接吸入呼吸道。常温下的雾气在被使用者大量吸入呼吸道后,会引起人体的极度不适应,甚至会伴随产生咳嗽、呼吸加速等负面生理反应,不仅大大影响了人的使用感受,并降低了治疗的效果,甚至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使雾化器失去了原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通过将雾化后的药雾加热后供使用者吸入,可以改善不良反应。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包括主机、设于所述主机上的药液杯和设于所述药液杯上的出雾嘴;所述药液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雾化装置;可加热的雾化器还包括具有加热通道的环形加热装置;所述环形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雾化装置的前方,所述出雾嘴设有容纳所述环形加热装置的收容槽;所述环形加热装置由所述主机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加热装置包括隔热套和电热线圈,所述电热线圈设于所述隔热套内,所述电热线圈的首尾两端互不相连,其首尾两端均设有加热电极。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线圈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加热直板,相邻两个加热直板的前沿之间通过前连接弯板相连,后沿之间通过后连接弯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直板的板面均平行于所述加热通道的中心轴线。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直板在径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加热通道的半径的0.5~1倍。>进一步地,所述前、后连接弯板上均沿径向分布有若干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的内壁设有若干前限位柱和后限位柱;所述前限位柱位于对应的前连接弯板的后方,所述后限位柱位于对应的后连接弯板的前方。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设有电极固定座,所述电极固定座上设有供所述加热电极穿过的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直板沿周向均布,所述加热电极设于所述加热直板首、尾两端靠近外沿的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加热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信号给所述主机用于调节所述环形加热装置的温度。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加热装置,使药雾在进入人体呼吸道前被加热到高于室温,甚至接近体温的温度,从而避免被吸入后引起人体生理上的不适感,改善了用户体验,使雾化器能够充分地发挥功效。2、本专利技术中的加热装置采用板状线圈结构,增大了药雾与电热线圈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的加热装置为独立模块,可以单独拆卸,便于维修和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雾化器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中环形加热装置的结构立体图(箭头为药雾移动方向);图3为图2所示环形加热装置的结构前视图;图4为图2所示环形加热装置中隔热套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环形加热装置中电热线圈的结构立体图(箭头为药雾移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包括主机1、设于主机1上的药液杯3和设于药液杯3上的出雾嘴2。主机1上设有主机电极8,药液杯3上设有出液口和位于出液口一侧的药杯电极7。药液杯3的出液口处设有雾化装置4,出雾嘴2设置于药液杯3上并将雾化装置4固定在两者之间。雾化装置4将来自出液口的药液雾化后,经出雾嘴2进入使用者的呼吸道中。雾化装置4安装时,其电极与药液杯3上的药杯电极7电性相连。出雾嘴2的后部还设有收容槽,收容槽内设置环形加热装置5,环形加热装置5设于雾化装置4的前方。环形加热装置5具有加热通道6,使药雾经过加热通道6的过程中被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环形加热装置5由主机1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加热装置5包括隔热套501和电热线圈502,电热线圈502设于隔热套501内,电热线圈502的首尾两端互不相连,其首尾两端均设有加热电极508。环形加热装置5安装到位后,加热电极508同样与药杯3上的药杯电极7电性相连。电热线圈502通电后发热,从而将药雾加热。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热线圈502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加热直板509,相邻两个加热直板509的前沿之间通过前连接弯板511相连,后沿之间通过后连接弯板510相连。由加热直板509和连接弯板构成的线圈相比传统电热线圈而言,其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加热效率。需要说的是,由于电热线圈502需要通电,因此其中两个相邻的加热直板509的后部之间不连通,并且各连接一个加热电极508。这两个不连通的加热直板509构成整个电热线圈502的首尾两端。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直板509和连接弯板的厚度均较小,电热线圈502可由一定宽度的“S”型板沿圆周围成一圈而成。为了便于制造,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直板509的板面均平行于加热通道6的中心轴线。更进一步地,加热直板509沿周向均布,加热电极508设于加热直板509首、尾两端靠近外沿的位置。为了增加与药雾的接触面积,电热线圈502不仅要在轴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而且在径向上也要有较大的尺寸。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直板509在径向上的尺寸W为加热通道6的半径R的0.5~1倍,优选值为1倍。由于电热线圈502在径向上具有一定尺寸,这就导致连接弯板会对药雾的移动产生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影响出雾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后连接弯板511、510上均沿径向分布有若干通孔507。通过通孔507可以使药雾直接穿过通孔507向前输送,改善出雾效果。为了能够在更换电热线圈502时快速将其固定在隔热套501内,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套501的内壁设有若干前限位柱503和后限位柱504;前限位柱503位于对应的前连接弯板511的后方,后限位柱504位于对应的后连接弯板510的前方。电热线圈502安装到位后,其通过前限位柱503实现向后移动的约束,通过后限位柱504实现向前移动的约束。为了防止加热电极508遇水短路,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套501设有电极固定座505,电极固定座505上设有供加热电极508穿过的固定孔506。电热线圈502安装好之后,加热电极508的根部完全设于固定孔506中,其头部伸出固定孔506从而与药杯电极7相连。为了实现温度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检测加热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信号给主机用于调节环形加热装置5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可以设于加热通道6内,可以设于出雾嘴2的内壁上,其与主机1的内部控制电路相连,从而实现温度反馈,控制过程为现有技术,故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包括主机(1)、设于所述主机(1)上的药液杯(3)和设于所述药液杯(3)上的出雾嘴(2);所述药液杯(3)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雾化装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加热通道(6)的环形加热装置(5);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设于所述雾化装置(4)的前方,所述出雾嘴(2)设有容纳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的收容槽;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由所述主机(1)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包括主机(1)、设于所述主机(1)上的药液杯(3)和设于所述药液杯(3)上的出雾嘴(2);所述药液杯(3)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雾化装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加热通道(6)的环形加热装置(5);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设于所述雾化装置(4)的前方,所述出雾嘴(2)设有容纳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的收容槽;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由所述主机(1)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热装置(5)包括隔热套(501)和电热线圈(502),所述电热线圈(502)设于所述隔热套(501)内,所述电热线圈(502)的首尾两端互不相连,其首尾两端均设有加热电极(5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线圈(502)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加热直板(509),相邻两个加热直板(509)的前沿之间通过前连接弯板(511)相连,后沿之间通过后连接弯板(5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直板(509)的板面均平行于所述加热通道(6)的中心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雾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