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67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射定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纸主体,所述卡纸主体后侧表面均匀覆盖有亲肤粘胶,所述亲肤粘胶一侧表面固定粘接于卡纸主体,且所述亲肤粘胶另一侧表面均匀粘接有离型纸,所述卡纸主体中央左侧贯穿开设有肚脐限位孔,所述肚脐限位孔右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一针引导孔,所述肚脐限位孔右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二针引导孔,所述肚脐限位孔左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三针引导孔,且肚脐限位孔左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四针引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护士注射操作的精准定位,节约护士判断定位的思维时间,缩短了药品配置后尽快注射的时间,减少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
本技术属于注射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
技术介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血液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疾病,传统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较低,中位生存其仅3年,近年来,硼替佐米作为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全球第一个以蛋白酶体为目标的癌症用药,逐渐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取得显著疗效,硼替佐米多以皮下注射为主,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未按规范进行腹部注射,如注射部位未按照规范的顺序进行,或注射时因为腹部定位时间偏长而影响其注射疗效(其药品配置后按其说明书要在几秒钟内完成全部药液的推注),会引起患者局部皮肤损伤,疼痛等不良反应。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药物产品说明书规定“下一次的注射部位需距离上一次注射部位至少2.5cm”,但未具体安排的注射部位的细节位置,由于药物注射时间间隔周期长(即第1、4、8和11天注射或每周一次)、同一病人的单疗程的分次注射,或多个患者同一日期的不同单疗程的分次注射,或多人不同日期的不同单疗程的分次注射,护士容易混淆的患者注射的具体部位,也可能存在同一部位或相近部位的注射,年轻护士对特殊的注射要求不熟悉,无法精准确定位置,由于患者的不信任,对于给药定位的问题对护士产生疑问,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会导致药物外渗、皮下硬结、红斑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具有实用性更强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纸主体,所述卡纸主体后侧表面均匀覆盖有亲肤粘胶,所述亲肤粘胶一侧表面固定粘接于卡纸主体,且所述亲肤粘胶另一侧表面均匀粘接有离型纸,所述卡纸主体中央左侧贯穿开设有肚脐限位孔,所述肚脐限位孔右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一针引导孔,所述肚脐限位孔右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二针引导孔,所述肚脐限位孔左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三针引导孔,且肚脐限位孔左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四针引导孔,所述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外侧分别印刷有注射记录框,所述卡纸主体前侧右端表面固定粘接有信息卡纸,所述信息卡纸前侧表面打印有病人信息框,所述信息卡纸底部打印有注射引导图。优选的,所述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外侧分别贯穿开设于卡纸主体,所述第一针引导孔与第二针引导孔中心垂直间距为五厘米,所述第一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垂直间距为两厘米,所述第二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垂直间距为三厘米。优选的,所述第四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外侧分别贯穿开设于卡纸主体,所述第四针引导孔与第三针引导孔中心垂直间距为五厘米,所述第四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垂直间距为两厘米,所述第三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垂直间距为三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一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开设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中心水平间距为十八厘米,所述第一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水平间距为九厘米,所述第四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水平间距为九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三针引导孔与第二针引导孔开设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针引导孔与第二针引导孔中心水平间距为十八厘米,所述第三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水平间距为九厘米,所述第二针引导孔与肚脐限位孔中心水平间距为九厘米。优选的,所述注射记录框数量为四个,所述注射记录框分别与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且所述注射记录框均印刷于卡纸主体前侧表面。优选的,所述注射引导图打印于卡纸主体前侧右端表面,所述注射引导图外侧分别与信息卡纸、注射记录框之间均留有间距,所述离型纸数量为四个,所述离型纸外侧尺寸分别为亲肤粘胶整体外径尺寸四分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有肚脐限位孔与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而且由于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的开孔位置依次为肚脐限位孔的左上、左下、右下、右上,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各个注射引导孔的间距以及它们与肚脐限位孔之间的距离给予了明确的限定与标注,直观明了的将注射位置进行了限定,以脐为中心,距离上缘至厘米,距离下缘至厘米,左右距离至厘米,有效提示所有护士注射具体部位,避免注射偏差的情况出现,提高护士注射操作的精准定位,节约了护士判断定位的思维时间,从而大大缩短了药品配置后尽快注射的时间,做到越快注射,效果越好,有效减少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通过设有注射记录框、信息卡纸与注射引导图,利用注射记录框进行了注射顺序的明确标注,可以给予医护人员明确指定注射顺序,避免同一部位或相近部位反复注射,而且节约了护士判断定位的思维时间,直接对照第一针引导孔、第二针引导孔、第三针引导孔与第四针引导孔依次注射即可,精准快速的注射保证了药物的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增强药物效能,制作方法简单、便捷、价廉物美,通过将病人信息与注射日期清楚的记录在指定位置,还能规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注射引导图的温馨提示,进一步提高操作正确性,规范的操作方法,直接有效的避免药物外渗、皮下硬结、红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引导孔之间的距离示意图;图中:1、卡纸主体;2、亲肤粘胶;3、离型纸;4、肚脐限位孔;5、第一针引导孔;6、第二针引导孔;7、第三针引导孔;8、第四针引导孔;9、注射记录框;10、信息卡纸;11、病人信息框;12、注射引导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纸主体1,卡纸主体1后侧表面均匀覆盖有亲肤粘胶2,亲肤粘胶2一侧表面固定粘接于卡纸主体1,且亲肤粘胶2另一侧表面均匀粘接有离型纸3,卡纸主体1的制作纸张为抗撕扯、贴肤的纸制品,卡纸主体1中央左侧贯穿开设有肚脐限位孔4,肚脐限位孔4右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一针引导孔5,肚脐限位孔4右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二针引导孔6,肚脐限位孔4左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三针引导孔7,且肚脐限位孔4左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四针引导孔8,第一针引导孔5、第二针引导孔6、第三针引导孔7与第四针引导孔8外侧分别印刷有注射记录框9,卡纸主体1前侧右端表面固定粘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纸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纸主体(1)后侧表面均匀覆盖有亲肤粘胶(2),所述亲肤粘胶(2)一侧表面固定粘接于卡纸主体(1),且所述亲肤粘胶(2)另一侧表面均匀粘接有离型纸(3),所述卡纸主体(1)中央左侧贯穿开设有肚脐限位孔(4),所述肚脐限位孔(4)右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一针引导孔(5),所述肚脐限位孔(4)右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二针引导孔(6),所述肚脐限位孔(4)左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三针引导孔(7),且肚脐限位孔(4)左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四针引导孔(8),所述第一针引导孔(5)、第二针引导孔(6)、第三针引导孔(7)与第四针引导孔(8)外侧分别印刷有注射记录框(9),所述卡纸主体(1)前侧右端表面固定粘接有信息卡纸(10),所述信息卡纸(10)前侧表面打印有病人信息框(11),所述信息卡纸(10)底部打印有注射引导图(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纸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纸主体(1)后侧表面均匀覆盖有亲肤粘胶(2),所述亲肤粘胶(2)一侧表面固定粘接于卡纸主体(1),且所述亲肤粘胶(2)另一侧表面均匀粘接有离型纸(3),所述卡纸主体(1)中央左侧贯穿开设有肚脐限位孔(4),所述肚脐限位孔(4)右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一针引导孔(5),所述肚脐限位孔(4)右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二针引导孔(6),所述肚脐限位孔(4)左侧下方贯穿开设有第三针引导孔(7),且肚脐限位孔(4)左侧上方贯穿开设有第四针引导孔(8),所述第一针引导孔(5)、第二针引导孔(6)、第三针引导孔(7)与第四针引导孔(8)外侧分别印刷有注射记录框(9),所述卡纸主体(1)前侧右端表面固定粘接有信息卡纸(10),所述信息卡纸(10)前侧表面打印有病人信息框(11),所述信息卡纸(10)底部打印有注射引导图(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引导孔(5)、第二针引导孔(6)外侧分别贯穿开设于卡纸主体(1),所述第一针引导孔(5)与第二针引导孔(6)中心垂直间距为五厘米,所述第一针引导孔(5)与肚脐限位孔(4)中心垂直间距为两厘米,所述第二针引导孔(6)与肚脐限位孔(4)中心垂直间距为三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标准单疗程皮下注射定位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针引导孔(8)、第三针引导孔(7)外侧分别贯穿开设于卡纸主体(1),所述第四针引导孔(8)与第三针引导孔(7)中心垂直间距为五厘米,所述第四针引导孔(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雯吴怡陈丽佳黄黎娟徐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