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提供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由针管套、活塞、乳头构成,在活塞端面中央设有辅助用小活塞,辅助小活塞形状与乳头腔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乳头腔内的残液量,减少贵重药品的浪费;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后,减少的残液量,即增加药物注射量将计入针管套刻度总量的计量中,保证了实际有效的注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医疗精密注射装置、器材有两大类:一类为连续输液的精密注射泵,另一类为传统的针管套/活塞式精密注射器。这类注射器多指1-2毫升的精密注射器,应用中这类注射器常用于贵重药品的注射,这类注射器存在的问题是乳头腔内的残留药液是不能推出进入患者体内的。因此,乳头腔内的残余是一种浪费,这对于小剂量贵重药品而言浪费是惊人的。以“特比奥”为例,1毫升注射液的价位为人民币1100元。还有些贵重药物每毫升价位达数万元。以1毫升注射器为例,乳头腔内残液的浪费容量可达6%-8%。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少乳头腔内的残液量就成了精密注射器技术改进中的关键性技术,也是一种迫切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用以解决小剂量精密注射器残液量过大(1毫升的6-8%左右),贵重药品浪费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由针管套、活塞、乳头构成,在活塞端面中央设有辅助用的小活塞,小活塞形状与乳头腔相适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活塞为固定在活塞端面中央并突出的柱状结构,小活塞的外径略小于乳头腔的内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小活塞的长度等于乳头腔的长度。这一构造有利于活塞推进到顶部时排出药液而不至于被小活塞堵住,多推出的药液将纳入整个针管套的刻度计量中,以保证实际的有效精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小活塞与乳头腔之间按活塞/缸套方式配合,小活塞材料为弹性软材料,结构为中空囊状圆柱形或软性直径可压缩结构,当活塞进入针管套的终端区后,小活塞开始进入乳头腔,由于活塞推进液体压力将压缩囊性或软性小活塞壁,使小活塞与乳头腔之间产生间隙,有利于针管中和乳头腔中的药液推出减少和堵塞。活塞和小活塞都到位后,小活塞弹性回复,进一步排出残余,这一方案排残液的比例高,但对材料、性能和制造的要求较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活塞套于活塞中央,小活塞与小活塞杆连接,小活塞杆位于活塞杆中心,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后,再推进辅助用的小活塞杆,使小活塞进入乳头腔排液。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活塞杆和小活塞杆之间设置旋转式解卡扣的两档推进结构,第一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用,小活塞杆上的凸起结构嵌在活塞杆上的卡槽中,第二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后,旋转小活塞杆,小活塞杆上的凸起结构离开活塞杆上的卡槽进行解扣,再推进小活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活塞杆和小活塞杆之间设置推进式两档卡扣结构,第一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用,第二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后,再加力向前推动卡扣进入第二档,推进小活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小活塞的端部常态是与活塞端部平齐的,活塞到达针管套终端后,再将小活塞杆推进,使小活塞进入乳头腔排出残液,小活塞、活塞杆与活塞杆中心的配合要求不漏液、不倒行;也可将小活塞杆与活塞杆做成连体结构,活塞到达针管套终端后,再加大对活塞杆推力,使小活塞推入乳头腔,可采用弹性和推力和旋转解扣式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增加小活塞后,根据乳头腔排出的残液量计入在整个针管的刻度计量中。通常的小剂量精密注射器,多采用乳头中置式结构而不是偏置式结构,本技术即是针对这种结构进行的一种改进,本技术能有效解决小剂量精密注射器残液量过大(1毫升的6-8%左右),贵重药品浪费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注射器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小活塞推入乳头腔排残液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注射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小活塞推入乳头腔排残液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注射器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注射器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四旋转解扣后的示意图。其中:1.针管套,2.乳头,3.活塞,4.活塞杆,5.小活塞,6.乳头腔,7.小活塞杆,8.推进式两档卡扣结构,9.旋转式解卡扣的两档推进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更详细阐明本技术,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由针管套1、活塞3、乳头2构成,在活塞3端面中央设有辅助用的小活塞4,小活塞5形状与乳头腔6相适配。所述小活塞5为固定在活塞3端面中央并突出的柱状结构,小活塞5的外径略小于乳头腔6的内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小活塞5的长度等于乳头腔6的长度。这一构造有利于活塞3推进到顶部时排出药液而不至于被小活塞5堵住,多推出的药液将纳入整个针管套的刻度计量中,以保证实际的有效精度。间隙的容量为乳头腔容量的1/7,以便于活塞推进到针管套终端位置附近,小活塞才进入乳头腔,活塞的排液不至于增加阻力乃至于堵塞,其多出的排液量计入整个针管套的刻度中。小活塞5在制作中,采用与活塞相同的医用材料,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小活塞5与乳头腔6之间按活塞/缸套方式配合,小活塞5材料为弹性软材料,结构为中空囊状圆柱形或软性直径可压缩结构,当活塞3进入针管套1的终端区后,小活塞5开始进入乳头腔6,由于活塞3推进液体压力将压缩囊性或软性小活塞壁,使小活塞5与乳头腔6之间产生间隙,有利于针管中和乳头腔中的药液推出减少和堵塞。活塞3和小活塞5都到位后,小活塞5弹性回复,进一步排出残余,这一方案排残液的比例高,但对材料、性能和制造的要求较高。实施例2如图3、4所示,所述小活塞5套于活塞3中央,小活塞5与小活塞杆7连接,小活塞杆7位于活塞杆4中心,活塞3推进至针管套1终端位置后,再推进辅助用的小活塞杆7,使小活塞5进入乳头腔6排液。实施例3如图5所示,在活塞杆4和小活塞杆7之间设置推进式两档卡扣结构8,第一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用,第二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后,再加力向前推动卡扣进入第二档,推进小活塞。实施例4如图6、7所示,在活塞杆4和小活塞杆7之间设置旋转式解卡扣的两档推进结构9,第一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用,小活塞杆上的凸起结构嵌在活塞杆上的卡槽中,第二档为活塞推进至针管套终端位置后,旋转小活塞杆,小活塞杆上的凸起结构离开活塞杆上的卡槽进行解扣,再推进小活塞。在上述实施例2、3、4中,小活塞的端部常态是与活塞端部平齐的,活塞到达针管套终端后,再将小活塞杆推进,使小活塞进入乳头腔排出残液,小活塞、活塞杆与活塞杆中心的配合要求不漏液、不倒行;也可将小活塞杆与活塞杆做成连体结构,活塞到达针管套终端后,再加大对活塞杆推力,使小活塞推入乳头腔,可采用弹性和推力和旋转解扣式结构。进一步对本技术效果进行说明。(一)减少乳头腔内的残液量,减少贵重药品的浪费。(二)按本技术改进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由针管套、活塞、乳头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端面中央设有辅助用的小活塞,小活塞形状与乳头腔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由针管套、活塞、乳头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端面中央设有辅助用的小活塞,小活塞形状与乳头腔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活塞为固定在活塞端面中央并突出的柱状结构,小活塞的外径略小于乳头腔的内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小活塞的长度等于乳头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小活塞与乳头腔之间按活塞/缸套方式配合,小活塞材料为弹性软材料,结构为中空囊状圆柱形,受压时直径减小,与乳头腔间留下排液缝隙,小活塞到达乳头腔末端位置时压力解除,小活塞自动弹回原状,排液缝隙减小,进一步排出残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乳头腔残液加辅助小活塞的精密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活塞套于活塞中央,小活塞与小活塞杆连接,小活塞杆位于活塞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薇,胡佑伦,朱高琳,吴晓宁,胡钧,胡珍妮,孙悦,张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胡培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