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659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贴,包括:硬质基层以及贴敷层;硬质基层包括中间的硬质层以及包覆在硬质层外侧的PET塑料膜层;贴敷层为多个,且形状相同均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其长为30±2mm,宽为12.5±0.5mm;贴敷层包括聚乳酸膜层、药物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层;聚乳酸膜层一侧与PET塑料膜层黏贴,另一侧依次设置药物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层向药物层边缘延伸将药物层包覆在聚乳酸膜层与明胶层之间;贴敷层呈阵列设于PET塑料膜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可以保护药物不受损失,最外层为无纺布层,保护其免受污染,便于携带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贴
本技术涉及保健用品
,具体的涉及一种眼贴。
技术介绍
眼贴是一种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治疗眼部疾病的医药用品,通过调理眼部气血平衡、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全面迅速补充眼部营养,提高眼部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眼部组织新陈代谢,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节视神经,从而有效消除视疲劳,改善和提高视力。但是现有的眼贴都是短时间的一次性用品,一次敷眼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而且渗透效果不好;并且仅仅是单独包装等,不便于大量携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眼部疾病的治疗使用中,需要药物缓释给药,需要一天多次使用,所以说目前亟须一种贴幅度好,便于携带,可以进行缓释给药的一种眼贴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幅度好,便于携带,可以进行缓释给药的一种眼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贴,包括:硬质基层以及贴敷层;所述硬质基层包括中间的硬质层以及包覆在所述硬质层外侧的PET塑料膜层;所述贴敷层为多个,且形状相同均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其长为30±2mm,宽为12.5±0.5mm;所述贴敷层包括聚乳酸膜层、药物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层;所述聚乳酸膜层一侧与所述PET塑料膜层黏贴,另一侧依次设置药物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层;所述明胶层以及无纺布层向药物层边缘延伸将所述药物层包覆在所述聚乳酸膜层与所述明胶层之间;所述贴敷层呈阵列设于所述PET塑料膜层上。本技术的贴敷层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符合东方人的眼形,使用更贴服眼部,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并且本技术采用聚乳酸膜层可以直接贴附在眼周皮肤上,且温和无刺激,药物可透过聚乳酸膜层渗入眼底,部分聚乳酸分子可与药物颗粒结合,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药物进入眼周血液循环,以达到长效治疗眼部疾病的功效,其上覆明胶层,可以保护药物不受损失,最外层为无纺布层,保护其免受污染,便于携带和使用。进一步的,所述聚乳酸膜层厚度为0.1-0.2mm;所述药物层厚度为0.5-1mm;所述明胶层厚度为药物层厚度的0.1mm;所述无纺布层厚度为0.2mm。进一步的,药物层为蜂窝状层。可直接将药物颗粒或者药物喷雾或者药物凝胶等放置于其中。进一步的,所述聚乳酸膜层的膜孔隙率为40-60%。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层为矩形,其长为90±5mm,宽为55±5mm。本技术眼贴整体为平面形状,包装方便,使用时将无纺布层(24)揭开,然后尖角的两端能够很好的贴服在眼角的两端,能够更好的促进眼部对凝胶层的吸收。本技术完全可以放置在钱包、卡包等较小的包中,便于携带,而且便于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眼贴整体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眼贴整体主视图;其中图中:1为硬质基层,11为硬质层,12为PET塑料膜层,2为贴敷层,21为聚乳酸膜层,22为药物层,23为明胶层,24为无纺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眼贴,包括:硬质基层1以及贴敷层2;硬质基层1包括中间的硬质层11以及包覆在硬质层11外侧的PET塑料膜层12;贴敷层2为多个,且形状相同均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其长为30±2mm,宽为12.5±0.5mm;本实施例中,贴敷层2为8个;其长为30mm,宽为12.5mm;贴敷层2包括聚乳酸膜层21、药物层22、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聚乳酸膜层21一侧与PET塑料膜层12黏贴,另一侧依次设置药物层22、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向药物层22边缘延伸将药物层22包覆在聚乳酸膜层21与明胶层23之间;贴敷层2呈阵列设于PET塑料膜层12上。本技术的贴敷层2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符合东方人的眼形,使用更贴服眼部,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并且本技术采用聚乳酸膜层21可以直接贴附在眼周皮肤上,且温和无刺激,药物可透过聚乳酸膜层21渗入眼底,部分聚乳酸分子可与药物颗粒结合,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药物进入眼周血液循环,以达到长效治疗眼部疾病的功效,其上覆明胶层23,可以保护药物不受损失,最外层为无纺布层24,保护其免受污染,便于携带和使用。本实施例中,聚乳酸膜层21厚度为0.1-0.2mm;药物层22厚度为0.5-1mm;明胶层23厚度为药物层厚度的0.1mm;无纺布层24厚度为0.2mm。本实施例中,药物层22为蜂窝状层。可直接将药物颗粒或者药物喷雾或者药物凝胶等放置于其中。本实施例中,聚乳酸膜层21的膜孔隙率为5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聚乳酸膜层21的膜孔隙率为40-60%。药物可透过聚乳酸膜层21渗入眼底,部分聚乳酸分子可与药物颗粒结合,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药物进入眼周血液循环,以达到长效治疗眼部疾病的功效。本实施例中,硬质层11为矩形,其长为90mm,宽为55mm。本另一些实施例中,硬质层11为矩形,其长为90±5mm,宽为55±5mm。本技术眼贴整体为平面形状,包装方便,使用时将无纺布层24揭开,然后尖角的两端能够很好的贴服在眼角的两端,能够更好的促进眼部对凝胶层的吸收。本技术完全可以放置在钱包、卡包等较小的包中,便于携带,而且便于使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贴,其特征在于,包括:/n硬质基层(1),所述硬质基层(1)包括中间的硬质层(11)以及包覆在所述硬质层(11)外侧的PET塑料膜层(12);/n贴敷层(2),所述贴敷层(2)为多个,且形状相同均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其长为30±2mm,宽为12.5±0.5mm;/n所述贴敷层(2)包括聚乳酸膜层(21)、药物层(22)、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n所述聚乳酸膜层(21)一侧与所述PET塑料膜层(12)黏贴,另一侧依次设置药物层(22)、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所述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向药物层(22)边缘延伸将所述药物层(22)包覆在所述聚乳酸膜层(21)与所述明胶层(23)之间;/n所述贴敷层(2)呈阵列设于所述PET塑料膜层(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质基层(1),所述硬质基层(1)包括中间的硬质层(11)以及包覆在所述硬质层(11)外侧的PET塑料膜层(12);
贴敷层(2),所述贴敷层(2)为多个,且形状相同均为两端为尖角的纺锤形,其长为30±2mm,宽为12.5±0.5mm;
所述贴敷层(2)包括聚乳酸膜层(21)、药物层(22)、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
所述聚乳酸膜层(21)一侧与所述PET塑料膜层(12)黏贴,另一侧依次设置药物层(22)、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所述明胶层(23)以及无纺布层(24)向药物层(22)边缘延伸将所述药物层(22)包覆在所述聚乳酸膜层(21)与所述明胶层(2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康正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