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东学院专利>正文

智能婴儿保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630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6
一种智能婴儿保温箱,主体由培养箱、箱盖、可移动支撑架、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培养箱和箱盖具有双层的保温结构,开设操作孔使人及时护理婴儿,开设的通风口便于保障婴儿保温箱内空气清新;可移动支撑架使整个保温箱随时可以变化位置,避免婴儿在调整时,脱离监控和在箱外裸露过多时间,引发感染;通过主控芯片编程,利用传感器监测保温箱内环境数据,再通过电容触摸屏、控制器对执行机构进行操作,无线多终端连接传输数据可满足医护人员和婴儿家属的不同需求;监测与实时报警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婴儿成长环境,减少了安全隐患;此箱既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家属的担心,也能使婴儿得到更好的照料与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婴儿保温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温箱,属于医疗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智能控制的婴儿保温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婴儿保温箱对于温度监控度不及时、不准确,婴儿被烫伤甚至烤死的事件常有发生,尤其是现有的婴儿保温箱在信息监控上无法实现远程多终端监控效果,婴儿家属更是无法实时获取婴儿的情况,这也是增加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之一;而对于医院方面,当医生及医护人员忙于处理某些突发情况或高强度工作后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时,他们极有可能疏于照顾婴儿,甚至无暇顾及;现有婴儿保温箱设计的功能缺失在远程监测或远程控制或高温断电,也难以满足医护人员和婴儿家属的多项不同需求,这样一来,婴儿便无法能够得到及时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家属难以既放心又安心,婴儿的健康安全也无法得到了更加严格的保障;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和理念的不足,即保温环境得不到远程多终端监控、大多数婴儿进入保温箱的初期阶段家属只能在特定时间观察婴儿的状态、医护人员疲劳工作、突发紧急救护情况时的情况多名婴儿只由一名医护人员照顾甚至无医护人员照顾的情况,鉴于此特提供一种新型保温箱,能够更加有效地提供具备优良保护性和监护性能的保障,使婴儿家属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婴儿情况;远程多终端监控功能的运用,可以使一个医护人员同时兼顾多个婴儿,而一个婴儿也能同时得到多名医护人员的照料,这大大减少了婴儿家属的担心,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最重要的是给婴儿创造了一个安全健康有保障的舒适成长环境。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婴儿保温箱,其特征是:主体由保温箱、箱盖、可移动支撑架、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保温箱内壳体后板4-1与保温箱内壳体右侧板4-2和保温箱内壳体左侧板4-4、保温箱内壳体右侧板4-2和保温箱内壳体左侧板4-4再与保温箱内壳体前板4-3通过榫卯结构连接90°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再通过榫卯结构与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连接,所述内壳体相邻各板间再用90°角件6-3固定,搭建了稳定的保温箱内壳体4,保温箱外壳体后侧板3-1与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再与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所述四个保温箱外壳体侧板再与保温箱外壳体底板3-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90°保温箱外壳体,再用90°角件6-3固定,搭建了稳定的保温箱外壳体3,保温箱外壳体底板3-5上四个角固定连接块A7,连接块A7安放压力传感器8,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坐在压力传感器8上,且保温箱内壳体4通过连接块A7与所述相应保温箱外壳体侧壁和底板之间有30mm的间隙,由此搭建成了保温箱,在保温箱正面和后面均匀分布了两个操作孔,在保温箱左面和右面中心也均匀分布两个操作孔,孔径满足医护人员小臂伸入操作;箱盖内壳体右侧板2-1、箱盖内壳体前板2-2、箱盖内壳体左侧板2-3、箱盖内壳体后板2-4、箱盖内壳体盖板2-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了箱盖内壳体2;箱盖外壳体右侧板1-1、箱盖外壳体前板1-2、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箱盖外壳体后板1-4、箱盖外壳体顶板1-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了箱盖外壳体1,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上设有把手23,箱盖外壳体后板1-4安装有合页22与保温箱外壳体后侧板3-1连接,使箱盖外壳体1通过合页22与保温箱外壳体3进行连接,箱盖外壳体右侧板1-1、箱盖外壳体前板1-2和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的底边凸缘分别与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上边相应的凹缘配合,稳定箱盖外壳体1与保温箱外壳体的连接,箱盖内壳体2通过连接块B24与箱盖外壳体1连接,以保证箱盖内壳体2既可稳定固定在箱盖外壳体1上,也可以形成保温层及轻易取下,箱盖外壳体1和箱盖内壳体2共同组成箱盖,握住把手23向上推,可以使箱盖绕合页22旋转,打开箱盖,便于取放婴儿的操作;用铝型材9-1、45°角件6-1、90°角件6-3、135°角件6-2和脚轮10搭建可移动支撑架9,其中所述支撑架主体由铝型材9-1组成,45°角件6-1、90°角件6-3、135°角件6-2用来固定整个支撑架,脚轮10固定在支撑架底部,以保证支撑架可移动由此组成可移动支撑架9;控制系统由加湿装置5、压力传感器8、控制箱11、调压模块12、电容触摸屏13、CO2浓度传感器14、温湿度传感器15、声音传感器16、主控芯片17、5V电源18、物联网WIFI模块19、温度传感器20和加热毯21组成,控制箱11由控制箱后板11-1、控制箱左侧板11-2、控制箱前板11-3、控制箱右侧板11-4和控制箱底板11-5组成,主控芯片17、5V电源18和物联网WIFI模块19固定在控制箱内控制箱底板11-5上表面,调压模块12固定在控制箱前板11-3外表面,5V电源18通过电线连接调压模块12电源输入引脚后,再用排线将调压模块12电源输出引脚与主控芯片17连接,主控芯片17的多个接口分别连接加湿装置5、压力传感器8、电容触摸屏13、CO2浓度传感器14、温湿度传感器15、声音传感器16、物联网WIFI模块19和温度传感器20的相应引脚,及连接加热毯21的控制引脚,加湿装置5固定在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通风口外侧,电容触摸屏13固定在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表面,温度传感器20和加热毯21固定在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上,CO2浓度传感器14、温湿度传感器15和声音传感器16固定在电容触摸屏13上方,保温箱内壳体前板4-3箱内表面,外接电源通过电线连接加热毯21的电源引脚,在电容触摸屏13上设定温湿度传感器15和温度传感器20工作的数值,传输给主控芯片17实现智能的监测与智能的控制,当温湿度传感器15的测量值低于预先设定值以后,主控芯片17控制加湿装置5实现自动加湿,当温湿度传感器15的测量值高于预先设定值以后,主控芯片17控制加湿装置5实现自动排风,当温度传感器20的测量值低于预先设定值以后,主控芯片17控制加热毯21实现自动加热,当温度传感器20的测量值高于预先设定值以后,主控芯片17控制加热毯21断电,调压模块12上有旋转按钮和显示屏幕,通过旋转按钮的旋转并观测显示屏幕,来达到调节电压目的,压力传感器8、CO2浓度传感器14、温湿度传感器15、声音传感器16和温度传感器20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并把检测好的数据传输到电容触摸屏13上,达到数据观测的目的;当通过主控芯片17的控制,以主控芯片17为主体、附属物联网WIFI模块19和网站组成物联网系统,其中通过AppInventor编写一款手机软件,通过WIFI进行无线连接,把保温箱内环境数据传输到手机和网站上,当某些数值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危险数值时,手机终端和网站终端可进行实时报警,婴儿家属和医护人员即使进不到婴儿保温室内,也能随时随地知道婴儿在保温箱内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根据监测数据实施相应的医护处理。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一种智能婴儿保温箱,主体由保温箱、箱盖、可移动支撑架、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保温箱和箱盖具有双层的保温结构,开设操作孔使人及时护理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婴儿保温箱,其特征是:主体由保温箱、箱盖、可移动支撑架、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保温箱内壳体后板(4-1)与保温箱内壳体右侧板(4-2)和保温箱内壳体左侧板(4-4)、保温箱内壳体右侧板(4-2)和保温箱内壳体左侧板(4-4)再与保温箱内壳体前板(4-3)通过榫卯结构连接90°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再通过榫卯结构与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连接,所述内壳体相邻各板间再用90°角件(6-3)固定,搭建了稳定的保温箱内壳体(4),保温箱外壳体后侧板(3-1)与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再与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所述四个保温箱外壳体侧板再与保温箱外壳体底板(3-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90°保温箱外壳体,再用90°角件(6-3)固定,搭建了稳定的保温箱外壳体(3),保温箱外壳体底板(3-5)上四个角固定连接块A(7),连接块A(7)安放压力传感器(8),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坐在压力传感器(8)上,且保温箱内壳体(4)通过连接块A(7)与所述保温箱外壳体左右侧板、前后板和底板之间有30mm的间隙,由此搭建成了保温箱,在保温箱正面和后面均匀分布了两个操作孔,在保温箱左面和右面中心也均匀分布两个操作孔,孔径满足医护人员小臂伸入操作;箱盖内壳体右侧板(2-1)、箱盖内壳体前板(2-2)、箱盖内壳体左侧板(2-3)、箱盖内壳体后板(2-4)、箱盖内壳体盖板(2-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了箱盖内壳体(2);箱盖外壳体右侧板(1-1)、箱盖外壳体前板(1-2)、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箱盖外壳体后板(1-4)、箱盖外壳体顶板(1-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了箱盖外壳体(1),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上设有把手(23),箱盖外壳体后板(1-4)安装有合页(22)与保温箱外壳体后侧板(3-1)连接,使箱盖外壳体(1)通过合页(22)与保温箱外壳体(3)进行连接,箱盖外壳体右侧板(1-1)、箱盖外壳体前板(1-2)和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的底边凸缘分别与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上边相应的凹缘配合,箱盖外壳体(1)与保温箱外壳体的连接,箱盖内壳体(2)通过连接块B(24)与箱盖外壳体(1)连接固定,并形成箱盖外壳体(1)与箱盖内壳体(2)间隙,箱盖外壳体(1)和箱盖内壳体(2)共同组成箱盖,可以使箱盖绕合页(22)旋转,开或合箱盖;用铝型材(9-1)、45°角件(6-1)、90°角件(6-3)、135°角件(6-2)和脚轮(10)搭建可移动支撑架(9),其中所述支撑架主体由铝型材(9-1)组成,45°角件(6-1)、90°角件(6-3)、135°角件(6-2)用来固定整个支撑架,脚轮(10)固定在支撑架底部,以保证支撑架可移动由此组成可移动支撑架(9);控制系统由加湿装置(5)、压力传感器(8)、控制箱(11)、调压模块(12)、电容触摸屏(13)、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婴儿保温箱,其特征是:主体由保温箱、箱盖、可移动支撑架、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保温箱内壳体后板(4-1)与保温箱内壳体右侧板(4-2)和保温箱内壳体左侧板(4-4)、保温箱内壳体右侧板(4-2)和保温箱内壳体左侧板(4-4)再与保温箱内壳体前板(4-3)通过榫卯结构连接90°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再通过榫卯结构与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连接,所述内壳体相邻各板间再用90°角件(6-3)固定,搭建了稳定的保温箱内壳体(4),保温箱外壳体后侧板(3-1)与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再与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所述四个保温箱外壳体侧板再与保温箱外壳体底板(3-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90°保温箱外壳体,再用90°角件(6-3)固定,搭建了稳定的保温箱外壳体(3),保温箱外壳体底板(3-5)上四个角固定连接块A(7),连接块A(7)安放压力传感器(8),保温箱内壳体底板(4-5)坐在压力传感器(8)上,且保温箱内壳体(4)通过连接块A(7)与所述保温箱外壳体左右侧板、前后板和底板之间有30mm的间隙,由此搭建成了保温箱,在保温箱正面和后面均匀分布了两个操作孔,在保温箱左面和右面中心也均匀分布两个操作孔,孔径满足医护人员小臂伸入操作;箱盖内壳体右侧板(2-1)、箱盖内壳体前板(2-2)、箱盖内壳体左侧板(2-3)、箱盖内壳体后板(2-4)、箱盖内壳体盖板(2-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了箱盖内壳体(2);箱盖外壳体右侧板(1-1)、箱盖外壳体前板(1-2)、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箱盖外壳体后板(1-4)、箱盖外壳体顶板(1-5)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了箱盖外壳体(1),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上设有把手(23),箱盖外壳体后板(1-4)安装有合页(22)与保温箱外壳体后侧板(3-1)连接,使箱盖外壳体(1)通过合页(22)与保温箱外壳体(3)进行连接,箱盖外壳体右侧板(1-1)、箱盖外壳体前板(1-2)和箱盖外壳体左侧板(1-3)的底边凸缘分别与保温箱外壳体右侧板(3-2)、保温箱外壳体前板(3-3)和保温箱外壳体左侧板(3-4)上边相应的凹缘配合,箱盖外壳体(1)与保温箱外壳体的连接,箱盖内壳体(2)通过连接块B(24)与箱盖外壳体(1)连接固定,并形成箱盖外壳体(1)与箱盖内壳体(2)间隙,箱盖外壳体(1)和箱盖内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梅李静刘千瑞董炯李鑫宇倪培植徐英
申请(专利权)人:辽东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