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62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包括矩形结构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滑道、侧枕和颈枕,所述颈枕沿着基板前部伸出设置,所述滑道平行于基板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滑道内设有固定孔,所述侧枕设有两组,该两组侧枕沿着滑道滑动进行调节,位于侧枕底部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插入固定孔将侧枕固定于基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满足术后患者头部的固定,同时避免针头对其手术部位的压迫,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的同时,便于患者的康复和正常休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
本技术涉及针头分离以及收纳用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
技术介绍
枕骨,俗称后脑勺,针对临床上枕骨术后康复,需要避免其手术部位的受压,因此需要保证术后患者头部的中立位,并且保持不动,通常临床上实在患者头部两侧垫上沙袋,提高头部位置防止其压迫,但是固定性差,使用不方便,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式术后用枕,当病患平躺时,针头枕骨手术位置留有空隙,并且通过颈枕、左右两边侧枕进行头部固定,满足保持平躺时头部固定问题的同时,避免针头对手术部位的施压;当需要进行侧卧位时,将两组侧枕移动至一起,和颈枕同时固定头部位置,手术部位暴露在一侧,满足患者调整睡姿便于固定,同时避免压迫,使用方便简单,可以根据病患的头围随意调试侧枕位置进行固定,大大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临床上枕骨部位手术患者在术后躺卧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包括矩形结构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滑道、侧枕和颈枕,所述颈枕沿着基板前部伸出设置,所述滑道平行于基板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滑道内设有固定孔,所述侧枕设有两组,该两组侧枕沿着滑道滑动进行调节,位于侧枕底部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插入固定孔将侧枕固定于基板上。进一步的,所述侧枕为近矩形结构,位于侧枕一侧设有弧形面,两组侧枕弧形面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面的底部高于基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栓为实心圆柱体,所述固定栓的直径小于固定孔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颈枕截面为U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滑道设有两组。进一步的,所述侧枕、颈枕为软质海绵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要调节两组侧枕在基板上固定的不同位置,即可满足不同变换暴露手术部位,达到预防受压的目的,同时颈枕、位于两组侧枕的弧形面,进一步进行对患者头部固定,防止病患头部乱动影响其手术部位的康复,使用简单,调节便捷,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保障了病患的顺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前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两组侧枕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前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板,2-滑道,3-侧枕,4-弧形面,5-固定孔,6-固定栓,7-颈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作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包括矩形结构的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有滑道2、侧枕3和颈枕7,所述颈枕7沿着基板1前部伸出设置,所述滑道2平行于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滑道2内设有固定孔5,所述侧枕3设有两组,该两组侧枕3沿着滑道2滑动进行调节,位于侧枕3底部设有固定栓6,所述固定栓6插入固定孔5将侧枕3固定于基板1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枕3为近矩形结构,位于侧枕3一侧设有弧形面4,两组侧枕弧形面4对称设置;设置的弧形面4,确保患者头部的固定,预防其在熟睡过程中头部的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面4的底部高于基板1顶部;通过弧形面4的底部高于基板1的顶部,确保了两组弧形面4和基板1之间形成镂空的间隙,避免接触患者头部手术部位,放置压迫。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5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栓6为实心圆柱体,所述固定栓6的直径小于固定孔5的直径;通过固定栓6插入固定孔5内将侧枕固定于基板1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颈枕7截面为U型结构;U型结构符合人体生理学,患者颈部恰好固定于其凹陷结构,预防患者头部的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道2设有两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枕3、颈枕7为软质海绵材质。实施例:使用时,当病患需要平躺时,首先根据病患的头围,将两组侧枕3固定于基板的合适位置,却把病患手术部位悬空,放置对该部位的压迫,并通过侧枕3底部设置的固定栓6,插入到滑道2内设置的固定孔5上,完成两组侧枕3的固定,由于侧枕3设置了弧形面4,两组弧形面4恰好能将后脑勺其他部位包裹,同时位于基板1前端延伸设置的U型结构的颈枕7,进一步将患者头部进行位置固定,通过上述装置,该调节枕能够满足患者平躺时,避免术后部位压迫的问题,同时能够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预防其熟睡时无意识乱动的问题,大大方便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确保病患的康复;当病患需要侧卧位时,如图5所示,将两组侧枕3合并至一起,其两组弧形面4正位于耳朵底部,形成头部的初固定,此时手术部位则暴露在弧形面4的高度以上,避免针头对手术部位的压迫,同时通过颈枕7的使用进一步固定患者头部,确保患者手术部位的暴露和患者头部的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患者平躺或侧卧位时手术部位的暴露以及头部的固定,预防枕头对其造成压迫,利于其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结构的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有滑道(2)、侧枕(3)和颈枕(7),所述颈枕(7)沿着基板(1)前部伸出设置,所述滑道(2)平行于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滑道(2)内设有固定孔(5),所述侧枕(3)设有两组,该两组侧枕(3)沿着滑道(2)滑动进行调节,位于侧枕(3)底部设有固定栓(6),所述固定栓(6)插入固定孔(5)将侧枕(3)固定于基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结构的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有滑道(2)、侧枕(3)和颈枕(7),所述颈枕(7)沿着基板(1)前部伸出设置,所述滑道(2)平行于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滑道(2)内设有固定孔(5),所述侧枕(3)设有两组,该两组侧枕(3)沿着滑道(2)滑动进行调节,位于侧枕(3)底部设有固定栓(6),所述固定栓(6)插入固定孔(5)将侧枕(3)固定于基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枕骨术后用调节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枕(3)为近矩形结构,位于侧枕(3)一侧设有弧形面(4),两组侧枕弧形面(4)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芹徐艳牛璐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