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57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属于静脉采血技术领域。该静脉采血辅助枕包括枕头组件和护套绑片。所述枕头组件包括外壳、内套、上垫和下垫,所述内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上垫包括外隔层和内加热层,所述外隔层覆盖于所述内加热层表面,所述外隔层和所述内加热层均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所述下垫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护套绑片包括片带和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片带两侧,所述片带一侧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手臂提供一定的温暖,另外,在外壳两侧设有护套绑片,利用片带可以包裹在手臂表面,也能够提供一定的辅助温暖的作用,提高人员采血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
本技术涉及静脉采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
技术介绍
静脉采血是通过针管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的方法。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在静脉采血时,需要用到静脉采血枕垫在手臂下方,在寒冷季节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人员将手臂上的衣服脱掉,由于静脉采血枕缺乏提供温暖的作用,导致在静脉采血时的舒适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旨在改善静脉采血枕温暖舒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包括枕头组件和护套绑片。所述枕头组件包括外壳、内套、上垫和下垫,所述内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上垫包括外隔层和内加热层,所述外隔层覆盖于所述内加热层表面,所述外隔层和所述内加热层均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所述下垫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护套绑片包括片带和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片带两侧,所述片带一侧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片带和所述片带之间也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表面位于所述外隔层和所述内加热层安装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部位于所述下垫安装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分别靠近所述内加热层和所述下垫均设有第二连接片,所述内加热层和所述下垫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片带和所述外壳相接触一侧两侧均开设有间隙,所述片带和所述片带相接触一侧也均开设有间隙。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均为魔术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拉锁头和拉链条,所述拉链条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片带两侧,所述拉链条和所述拉链条之间通过所述拉锁头闭合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设备,所述电源设备包括电池盒、电池和盒盖,所述电池盒设置于所述下垫一侧,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盒内,所述盒盖盖在所述电池盒底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盒盖表面设有开关,所述内加热层、所述开关和所述电池依次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外皮层和内夹层,所述内夹层覆盖于所述外皮层内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使用时,通过将枕头组件分为外壳、内套、上垫和下垫结构,并且由外隔层和内加热层组成的上垫,在手臂静脉采血时,内加热层对外隔层进行加热,可以对手臂提供一定的温暖,另外,在外壳两侧设有护套绑片,利用片带可以包裹在手臂表面,也能够提供一定的辅助温暖的作用,提高人员采血时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脉采血辅助枕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脉采血辅助枕展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设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外壳内部材料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枕头组件;110-外壳;111-外皮层;112-内夹层;120-内套;130-第一安装槽;140-第二安装槽;150-上垫;151-外隔层;152-内加热层;160-下垫;170-第二连接片;200-护套绑片;210-片带;220-第一连接片;300-连接件;310-拉锁头;320-拉链条;400-电源设备;410-电池盒;420-电池;430-盒盖;440-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包括枕头组件100和护套绑片200。请参阅图1和5,枕头组件100包括外壳110、内套120、上垫150和下垫160,内套120设置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其特征在于,包括/n枕头组件(100),所述枕头组件(100)包括外壳(110)、内套(120)、上垫(150)和下垫(160),所述内套(12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内部,所述上垫(150)包括外隔层(151)和内加热层(152),所述外隔层(151)覆盖于所述内加热层(152)表面,所述外隔层(151)和所述内加热层(152)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0)顶部,所述下垫(16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底部;/n护套绑片(200),所述护套绑片(200)包括片带(210)和第一连接片(220),所述第一连接片(220)设置于所述片带(210)两侧,所述片带(210)一侧通过连接件(30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一侧,所述片带(210)和所述片带(210)之间也通过所述连接件(30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头组件(100),所述枕头组件(100)包括外壳(110)、内套(120)、上垫(150)和下垫(160),所述内套(12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内部,所述上垫(150)包括外隔层(151)和内加热层(152),所述外隔层(151)覆盖于所述内加热层(152)表面,所述外隔层(151)和所述内加热层(152)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0)顶部,所述下垫(16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底部;
护套绑片(200),所述护套绑片(200)包括片带(210)和第一连接片(220),所述第一连接片(220)设置于所述片带(210)两侧,所述片带(210)一侧通过连接件(30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一侧,所述片带(210)和所述片带(210)之间也通过所述连接件(30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0)表面位于所述外隔层(151)和所述内加热层(152)安装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0)底部位于所述下垫(160)安装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辅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0)内分别靠近所述内加热层(152)和所述下垫(160)均设有第二连接片(170),所述内加热层(152)和所述下垫(160)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片(1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春彭娜方钰曾鑫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