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袖损伤康复运动状态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56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肩袖损伤康复运动状态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采集芯片;采集芯片卡放固定在装置外壳下表面开设的卡放凹槽内,采集芯片包括电源供给单元、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运动数据储存单元和上下位机通讯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随时佩戴在患者身上并进行实时且精确的肩袖运动数据采集,并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存储后向管理终端进行信息传输,让医生及时的得到患者的康复状态数据,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袖损伤康复运动状态采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康复,尤其涉及一种肩袖运动状态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的腱性组织构成的一个袖口状解剖结构,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损伤是一种多发病。据Depalma等人通过尸体解剖发现,50—60岁死亡人群中30%的人有肩袖损伤,70岁以上死亡者中有90%一100%有肩袖损伤。说明肩袖损伤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中。外伤性肩袖破裂临床常见于青壮年,其中冈上肌全层撕裂与肩峰过度外侧伸展时的损伤有很大关联。肩袖撕裂和损伤是肩膀疼痛和残疾的常见原因。手术修复肩袖是改善肩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然而,肩袖修补术后仍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康复管理才能得到痊愈。而现有的肩袖康复管理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康复检测,无法实时有效检测出肩袖撕裂修复术后患者的状态,无法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为医生以及患者带来了极大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袖损伤康复运动状态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和采集芯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芯片(2)卡放固定在装置外壳(1)下表面开设的卡放凹槽(3)内,所述装置外壳(1)外侧连接有固定带(4),所述固定带(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上;/n所述采集芯片(2)包括电源供给单元、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运动数据储存单元和上下位机通讯单元,所述电源供给单元分别与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运动数据储存单元和上下位机通讯单元呈电性连接,所述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袖损伤康复运动状态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和采集芯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芯片(2)卡放固定在装置外壳(1)下表面开设的卡放凹槽(3)内,所述装置外壳(1)外侧连接有固定带(4),所述固定带(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上;
所述采集芯片(2)包括电源供给单元、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运动数据储存单元和上下位机通讯单元,所述电源供给单元分别与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运动数据储存单元和上下位机通讯单元呈电性连接,所述肩袖运动状态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运动状态元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运动数据储存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运动数据储存单元的输出端与上下位机通讯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损伤康复运动状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芯片(2)通过装置外壳(1)与固定带(4)所构成的固定结构贴合于肩袖撕裂修复术后患者肩部肌肉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静宜何亚兰王辰浩汪豪何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