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瞳孔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564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瞳孔笔,包括笔杆、设于笔杆内的光圈调节机构和平行光源,笔杆的前端可拆卸插接眼部支撑件,眼部支撑件包括筒状的插接套以及连接在插接套前端的上下两片弹性硅胶拨片,两个弹性硅胶拨片为弧面状拨片且凹部正对设置,弹性硅胶拨片的前端具有向后内凹的板状唇沿,插接套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的止旋槽,笔杆的前端设置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止旋凸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的时候,眼睑在推力作用下和板状唇沿一起顺着眼球形状被撑开,露出瞳孔,方便下一步的测量操作,测量后,对下一个测量对象测量的时候,更换新的眼部支撑件,防止病人因眼部细菌而出现交叉感染,同时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瞳孔笔
本技术涉及一种观测瞳孔大小的瞳孔笔。
技术介绍
瞳孔大小对于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作用,医生把瞳孔看作是生命机能的灵敏指示器,也是病情观察中的一项主要指标,因此需要客观记录瞳孔的大小。公开号为CN10883625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捷测量的瞳孔笔,包括设于笔杆内的若干片叶片、转盘、平行光源、步进电机、电机开关、显示器和控制器,叶片能转动以形成不同大小的光圈,转盘设有凹槽,叶片上设有在凹槽内滑动的限位块,转动转盘使在凹槽内滑动的限位块带动叶片转动以形成不同大小的光圈,步进电机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电机开关用于控制步进电机转动,平行光源、步进电机、电机开关、显示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光圈调节属于现有技术,和相机手动调节光圈的原理一致,结构上只不过将手动转动转盘调节光圈改为步进电机驱动光圈,具体的,转盘转动设置在笔杆内,转盘上设有带内齿轮的驱动圈,内齿轮与设在步进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使用的时候通过开关控制步进电机动作,进而带动光圈收缩,待照射范围和通孔区域一致的时候,通过控制器计算出通孔的大小,使用比较方便。但是,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瞳孔笔,包括笔杆、设于笔杆内的光圈调节机构和平行光源,所述光圈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光圈调节叶片和转盘,转盘上设有带内齿轮的驱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前端可拆卸插接眼部支撑件,所述眼部支撑件包括筒状的插接套以及连接在插接套前端的上下两片弹性硅胶拨片,两个弹性硅胶拨片为弧面状拨片且凹部正对设置,弹性硅胶拨片的前端具有向后内凹的板状唇沿,且弹性硅胶拨片的后端固定在插接套上,两所述板状唇沿相距2-5mm,插接套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的止旋槽,所述笔杆的前端设置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止旋凸条,插接套插接在笔杆前端上时止旋槽和止旋凸条插接配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瞳孔笔,包括笔杆、设于笔杆内的光圈调节机构和平行光源,所述光圈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光圈调节叶片和转盘,转盘上设有带内齿轮的驱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前端可拆卸插接眼部支撑件,所述眼部支撑件包括筒状的插接套以及连接在插接套前端的上下两片弹性硅胶拨片,两个弹性硅胶拨片为弧面状拨片且凹部正对设置,弹性硅胶拨片的前端具有向后内凹的板状唇沿,且弹性硅胶拨片的后端固定在插接套上,两所述板状唇沿相距2-5mm,插接套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的止旋槽,所述笔杆的前端设置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止旋凸条,插接套插接在笔杆前端上时止旋槽和止旋凸条插接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孔笔,其特征在于:笔杆内壁上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亚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