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529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保温圈,保温圈设置在锅体内,其中,锅体包括外壳和中板结构,中板结构设置在外壳的上部,中板结构包括中板本体和限位部,限位部向下凸出地设置在中板本体上并与保温圈抵接,以将保温圈压紧在外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保温圈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锅体内,导致电压力锅的装配方式复杂,且还需要在保温圈上开设用于穿过螺钉的安装孔,增加了保温圈的加工制造难度,提升了电压力锅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厨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以其使用方便、快捷烹饪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保温圈,其中,保温圈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锅体内,这种装配方式复杂,增加了电压力锅的组装难度;且保温圈上述的装配方式还需要在保温圈上开设用于穿过螺钉的安装孔,这样便增加了保温圈的加工制造难度,增加了电压力锅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保温圈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锅体内,导致电压力锅的装配方式复杂,且还需要在保温圈上开设用于穿过螺钉的安装孔,增加了保温圈的加工制造难度,提升了电压力锅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保温圈,保温圈设置在锅体内,其中,锅体包括外壳和中板结构,中板结构设置在外壳的上部,中板结构包括中板本体和限位部,限位部向下凸出地设置在中板本体上并与保温圈抵接,以将保温圈压紧在外壳内。应用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10)和保温圈(20),所述保温圈(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内,其中,所述锅体(10)包括外壳(11)和中板结构(12),所述中板结构(12)设置在所述外壳(11)的上部,所述中板结构(12)包括中板本体(121)和限位部(122),所述限位部(122)向下凸出地设置在所述中板本体(121)上并与所述保温圈(20)抵接,以将所述保温圈(20)压紧在所述外壳(11)内;/n所述外壳(11)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凸台(111),所述保温圈(20)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凸台(111)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和保温圈(20),所述保温圈(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内,其中,所述锅体(10)包括外壳(11)和中板结构(12),所述中板结构(12)设置在所述外壳(11)的上部,所述中板结构(12)包括中板本体(121)和限位部(122),所述限位部(122)向下凸出地设置在所述中板本体(121)上并与所述保温圈(20)抵接,以将所述保温圈(20)压紧在所述外壳(11)内;
所述外壳(11)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凸台(111),所述保温圈(20)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凸台(11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圈(20)包括保温圈本体(21)和翻边结构(22),所述翻边结构(22)设置在所述保温圈本体(21)的口部,所述限位部(122)在所述翻边结构(22)处与所述保温圈(20)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22)包括连接杆和限位凸块(1222),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中板本体(121)连接,所述限位凸块(122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所述限位凸块(1222)的背离所述锅体(10)轴线一侧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台阶结构(100),所述台阶结构(100)包括相连接的横向台阶面(101)和纵向台阶面(102),其中,所述横向台阶面(101)与所述翻边结构(22)的上表面(221)抵接,所述纵向台阶面(102)与所述保温圈本体(21)的第一内表面(21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1222)的朝向所述锅体(10)轴线一侧的内壁面为平滑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