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50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床,其属于充气床技术领域,包括由外围片、顶片、底片围成的气室,所述顶片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底片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的下边缘连接,还包括至少一个贴片和至少一个斜拉带,贴片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内壁上;所述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外围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片或者所述顶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斜拉带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连接。通过斜拉带对外围片提供向内的拉力,避免外围片向外过度膨胀,斜拉带的至少一侧与贴片连接,即实现斜拉带与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接连接,减小斜拉带对气室的内壁的拉力,使得床体的弹性提高,稳定性和耐压性增强,不易产生拉裂和侧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床
本技术涉及充气床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床。
技术介绍
充气床的灵活性较强,充气之后作为床或床垫使用,不充气的时候便于收纳和携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家居生活等场所。现有的充气床,一般包括顶片、底片以及与顶片和底片连接的侧围片,顶片、底片和侧围片围成腔室,通过气阀向腔室内充气使得充气床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因此充气床的支撑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为了提高充气床的支撑力,一般会在腔室内设置斜拉带,斜拉带的一侧与侧围片连接,斜拉带的另一侧与顶片或者底片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充气床受到外力,使得斜拉带与侧围片或者顶片的接缝处易破裂,导致侧围片向外膨胀或者漏气,使得床体变形不稳,容易发生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斜拉带与侧部或者顶部的接缝处易破裂的技术问题。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床,包括由外围片、顶片、底片围成的气室,所述顶片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底片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的下边缘连接,还包括:至少一个贴片,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内壁上;至少一个斜拉带,所述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外围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片或者所述顶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斜拉带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斜拉带为下斜拉带,所述下斜拉带的上边缘与所述外围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下边缘与所述底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下贴片,所述下贴片与所述底片的内侧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下贴片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围片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侧贴片,所述侧贴片与所述外围片的内侧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侧贴片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片连接。其中,所述贴片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下贴片,所述下贴片与所述底片的内侧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侧贴片,所述侧贴片与所述外围片的内侧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下贴片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侧贴片连接。其中,所述斜拉带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斜拉带为上斜拉带,所述上斜拉带的下边缘与所述外围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上边缘与所述顶片或者所述贴片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上贴片,所述上贴片与所述顶片的内侧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上贴片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围片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侧贴片,所述侧贴片与所述外围片的内侧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侧贴片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顶片连接。其中,所述贴片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上贴片,所述上贴片与所述顶片的内侧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贴片为侧贴片,所述侧贴片与所述外围片的内侧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一侧与所述上贴片连接,所述上斜拉带的另一侧与所述侧贴片连接。其中,所述侧贴片设置有一个,所述下斜拉带的上边缘与所述侧贴片连接,所述上斜拉带与所述侧贴片的连接处高于所述下斜拉带与所述侧贴片的连接处。其中,所述侧贴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贴片于所述外围片的内侧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斜拉带的一侧与位于上方的所述侧贴片连接,所述下斜拉带的一侧与位于下方的所述侧贴片连接。其中,所述贴片和所述斜拉带上均设置有通气孔。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进出气部件,所述进出气部件与所述气室连通。其中,所述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与所述顶片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底端与所述底片连接。其中,所述贴片与所述气室的内壁之间通过压花焊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充气床,通过斜拉带的设置,对外围片提供向内的拉力,避免外围片向外过度膨胀,贴片的设置在气室的内壁上,使得斜拉带的至少一侧与贴片连接,即实现斜拉带与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接连接,减小斜拉带对气室的内壁的拉力,使得床体的弹性提高,稳定性和耐压性增强,不易产生拉裂和侧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气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充气床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充气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充气床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充气床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充气床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6的充气床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充气床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B处的放大图;图11是图9的充气床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充气床的示意图。图中:11、外围片;12、顶片;13、底片;2、进出气部件;3、贴片;31、下贴片;32、上贴片;33、侧贴片;4、斜拉带;41、下斜拉带;42、上斜拉带;5、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床,包括由外围片11、顶片12、底片13围成的气室,顶片12的边缘与外围片11的上边缘连接,底片13的边缘与外围片11的下边缘连接,外围片11、顶片12和底片13之间形成气室。充气床还包括至少一个进出气部件2,进出气部件2与气室连通,能够向气室内充放气。充气床还包括至少一个贴片3和至少一个斜拉带4,贴片3设置于气室的内壁上,斜拉带4的一侧与外围片11或者贴片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床,包括由外围片(11)、顶片(12)、底片(13)围成的气室,所述顶片(12)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11)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底片(13)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11)的下边缘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至少一个贴片(3),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内壁上;/n至少一个斜拉带(4),所述斜拉带(4)的一侧与所述外围片(11)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斜拉带(4)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片(13)或者所述顶片(12)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斜拉带(4)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床,包括由外围片(11)、顶片(12)、底片(13)围成的气室,所述顶片(12)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11)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底片(13)的边缘与所述外围片(11)的下边缘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贴片(3),设置于所述气室的内壁上;
至少一个斜拉带(4),所述斜拉带(4)的一侧与所述外围片(11)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斜拉带(4)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片(13)或者所述顶片(12)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斜拉带(4)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斜拉带(4)为下斜拉带(41),所述下斜拉带(41)的上边缘与所述外围片(11)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下边缘与所述底片(13)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贴片(3)为下贴片(31),所述下贴片(31)与所述底片(13)的内侧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一侧与所述下贴片(31)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围片(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贴片(3)为侧贴片(33),所述侧贴片(33)与所述外围片(11)的内侧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一侧与所述侧贴片(33)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片(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贴片(3)为下贴片(31),所述下贴片(31)与所述底片(13)的内侧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贴片(3)为侧贴片(33),所述侧贴片(33)与所述外围片(11)的内侧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一侧与所述下贴片(31)连接,所述下斜拉带(41)的另一侧与所述侧贴片(3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带(4)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斜拉带(4)为上斜拉带(42),所述上斜拉带(42)的下边缘与所述外围片(11)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上斜拉带(42)的上边缘与所述顶片(12)或者所述贴片(3)连接,所述上斜拉带(42)的至少一侧与所述贴片(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满春姚鸿麟赵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龙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