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9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椅子,包括底脚、固定座、椅背架、椅座架、第一联动架和第二联动架,第一联动架与椅背架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上;第二联动架与椅座架底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活动安装在固定座上;还包括左右两套第一连杆机构、左右两个第四连杆、左右两个第二限位长孔、至少一个第三联动杆、左右两个弹簧和气杆;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使得椅背架向后倾倒的同时,椅座架向上向后运动,相对应的,在椅背架升起的过程中,椅座架向前向下移动,且椅背架底部和椅座架后部一直保持距离不变,这样就达到了“零位移”效果,即避免了人体背部和椅背的搓背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椅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椅子。
技术介绍
椅子的舒适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研究座背联动机构,以实现自适应的功能,提高座椅的舒适度。目前市面上座椅所使用的座背联动机构结构复杂,生产加工难度高,导致成本较高;如公开号为CN104223821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转椅底盘,该底盘由多个连杆与托架、底座构成四连杆机构,与靠背相连的翘板转动时,与椅座相连的托架整体向上向后移动,并且根据人体重量,靠背倾仰回复力有相应匹配,使得无论体重轻或者重的人都可以轻松倾仰回复起身;该底盘机构主要适用于办公椅;对于休闲椅而言,通常需要大角度后仰休息,因此需要椅座前端可以翘起,故需要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的座背联动机构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公开号为CN1099844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座背同步联动装置及座椅,包括用于连接气杆的底座,用于连接椅座的托架以及用于连接靠背的翘板;底座、托架和翘板三者之间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连接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翘板下端的两侧向前延伸形成侧板,第一连杆的一端同时与底座、托架的后部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翘板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底座的前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侧板前端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托架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翘板受力驱动发送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作用下带动托架前端翘起。该专利技术全部采用简单连杆装配而成,结构简单,工艺精简,稳定性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靠背处在比较大的后仰角度时,坐背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是处于比较大的状态,这样人体对椅子的作用力就全部集中在了靠背上,从而导致以下问题:1)、人体以及椅子的重心都往后移,椅子易向后倾翻;2)、靠背会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因此需提高靠背的材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3)、相对应的,椅子主要是通过靠背对人体背部提供支撑力,而坐背对人体臀部仅是有一个固定其位置的作用,不符合人体平常躺下时的受力情况,从而使得人体整体上未处于舒服的状态,长期仰卧后,人体反而会更感疲惫;4)、人体的腿部依旧处于弯曲状态,不能舒展开来,进而人体便不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为了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964572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靠背搁脚电动连体机构,包括:座框,靠背,搁脚组件,摆杆组件,用于实现搁脚组件前伸和靠背后倾的旋转摆动机构,摆杆组件安装在座框下方,摆杆组件上设置有缺口摆动盘;搁脚连杆组件,分别与搁脚组件和座框连接用于实现搁脚组件的伸缩折叠;搁脚连杆组件上连接有缺口铰链;靠背连杆组件,分别与靠背和摆杆组件连接用于实现靠背的倾仰;驱动件,驱动件分别与摆杆组件和搁脚组件连接并带动摆杆组件和搁脚组件相对运动;滚动组件,与摆杆组件上的缺口摆动盘和搁脚连杆组件上的缺口铰链配合实现搁脚组件的前伸后缩和靠背的后倾和前仰。该靠背搁脚电动连体机构,通过一部电机即可实现仰倾过程和搁脚的抬起,占空少,稳定性好。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椅子有以下缺陷:1)、不符合人们平常躺下与起来的习惯动作;需躺下时,该椅子是搁脚板先行抬起然后椅背再倒下,需起来时,该椅子是椅背先行上升然后搁脚板在下降,运动过程与人们平常躺下与起来的习惯动作相反;2)、椅子中的基座作为主要受力件往往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件,而为了降低成本其他非主要受力件往往采用强度一般的材料件,但在该申请中,由于其运动机理导致除基座外;搁脚组件亦为主要受力件;因此,搁脚组件也需强度较高的材料件,从而使成本升高;3)、让搁脚组件抬起与下降的零部件多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椅子,该椅子中的椅座架和椅背架为座背联动,且当椅背架处在比较大的后仰角度时,椅座架未曾向后转动或仅向后转动较小的角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椅子,包括底脚、固定座、椅背架、椅座架、第一联动架和第二联动架,其中,固定座与底脚固定连接,第一联动架与椅背架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上;第二联动架与椅座架底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活动安装在固定座上;还包括:左右两套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安装在固定座、第一联动架和第二联动架上,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顶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联动架上,第二连杆呈倒V字型并以拐角处为转动圆心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的侧面上,第三连杆顶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联动架侧面上;左右两个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后端与固定座侧面铰接,第四连杆的前端与第二联动架侧面铰接;左右两个第二限位长孔,第二限位长孔顶端位于第二限位长孔底端的后方;至少一个第三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插设在第二限位长孔中并与第二限位长孔间隙配合;左右两个弹簧,弹簧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座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杆或第一联动架上;气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上,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联动架或第二联动架上。作为优选,当弹簧的前端安装在固定座上,弹簧的后端安装在第一连杆或第一联动架上,弹簧不处于拉伸状态;当弹簧的后端安装在固定座上,弹簧的前端安装在第一连杆或第一联动架上,弹簧不处于压缩状态。作为优选,还设有左右两个弧形的下凹的第一限位长孔,该第一限位长孔位于固定座侧面或第二联动架侧面,第一联动架两侧与固定座铰接,椅背架以穿过第一联动架与固定座铰接的两个铰接点的直线为旋转中心轴转动,并通过第一限位长孔使得椅背架可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度—60度。作为优选,第二限位长孔为直线型,第二限位长孔的顶端朝向后方;所述第二限位长孔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度-60度。作为优选,第二限位长孔为弧线型,第二限位长孔顶端位于第二限位长孔底端的后方;且穿过第二限位长孔顶端和第二限位长孔底端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度-60度。作为优选,当两个第二限位长孔分别对称设置在固定座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三联动杆与第二联动架固定连接;当两个第二限位长孔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联动架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三联动杆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当第四连杆以其后端为旋转中心向上转动至与穿过第二限位长孔顶端和第二限位长孔底端的直线平行时,所需转动角度高于90度。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前端固定有一水平的第一方管,所述第一联动架上设有两端与左右两个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为方管,还设有两块并列的竖直的第五安装板和两块并列的竖直的第六安装板,所述第五安装板底端与第一方管卡接且顶端与气杆前端铰接,所述第六安装板顶端与第一联动杆卡接且底端与气杆后端铰接,进而使得气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椅子上。作为更优选,还设有左右两个并列的且竖直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顶端设有矩形缺口,第一安装板顶端通过该矩形缺口与第二联动架的下表面和前侧面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椅子,包括底脚(11)、固定座(12)、椅背架(13)、椅座架(14)、第一联动架(16)和第二联动架(17),其中,固定座(12)安装在底脚(11)上,第一联动架(16)与椅背架(13)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12)上;第二联动架(17)与椅座架(14)底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活动安装在固定座(1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左右两套第一连杆机构(22),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2)安装在固定座(12)、第一联动架(16)和第二联动架(17)上,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第一连杆(221)顶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联动架(16)上,第二连杆(222)呈倒V字型并以拐角处为转动圆心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12)的侧面上,第三连杆(223)顶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联动架(17)侧面上;/n左右两个第四连杆(231),第四连杆(231)的后端与固定座(12)侧面铰接,第四连杆(231)的前端与第二联动架(17)侧面铰接;/n左右两个第二限位长孔(31),第二限位长孔(31)顶端位于第二限位长孔(31)底端的后方;/n至少一个第三联动杆(32),第三联动杆(32)插设在第二限位长孔(31)中并与第二限位长孔(31)间隙配合;/n可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椅背架(13)向后倾仰,并同时带动椅座架(14)向后向上移动;以及用于驱动椅背架(13)向前转动,并同时带动椅座架(14)向前向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椅子,包括底脚(11)、固定座(12)、椅背架(13)、椅座架(14)、第一联动架(16)和第二联动架(17),其中,固定座(12)安装在底脚(11)上,第一联动架(16)与椅背架(13)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12)上;第二联动架(17)与椅座架(14)底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并活动安装在固定座(1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右两套第一连杆机构(22),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2)安装在固定座(12)、第一联动架(16)和第二联动架(17)上,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第一连杆(221)顶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联动架(16)上,第二连杆(222)呈倒V字型并以拐角处为转动圆心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12)的侧面上,第三连杆(223)顶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联动架(17)侧面上;
左右两个第四连杆(231),第四连杆(231)的后端与固定座(12)侧面铰接,第四连杆(231)的前端与第二联动架(17)侧面铰接;
左右两个第二限位长孔(31),第二限位长孔(31)顶端位于第二限位长孔(31)底端的后方;
至少一个第三联动杆(32),第三联动杆(32)插设在第二限位长孔(31)中并与第二限位长孔(31)间隙配合;
可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椅背架(13)向后倾仰,并同时带动椅座架(14)向后向上移动;以及用于驱动椅背架(13)向前转动,并同时带动椅座架(14)向前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装置包括气杆和至少一个弹簧(40),弹簧(40)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座(12)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杆(221)或第一联动架(16)上;所述气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座(12)上,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联动架(16)、椅座架(14)、椅背架(13)或第二联动架(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当弹簧(40)的前端安装在固定座(12)上,弹簧(40)的后端安装在第一连杆(221)或第一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林王郑兴鲍家华
申请(专利权)人: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