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55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6
一种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包括能与鞋面、后帮相连接的鞋底体,在所述鞋底体的顶面上环绕设置有连接凸沿,在所述鞋底体的底面上分布有鞋钉,任一鞋钉由鞋钉上部与鞋钉下部组成,所述鞋钉上部分布在鞋底体的底面上,所述鞋钉上部与鞋底体是由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所述鞋钉下部是由硬质塑料熔接或粘接在对应鞋钉上部底面上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鞋钉由两部分组成,鞋钉上部与鞋底体一体制成,制作方便,重量轻,密封性好,鞋钉根部与鞋底体连接牢固,延长鞋钉的使用寿命,鞋钉下部熔接或粘接在鞋钉上部上,鞋钉下部抗压耐磨,进一步延长鞋钉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减轻鞋钉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制作技术,尤其指一种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球鞋或跑鞋鞋底顶面是与运动员脚型相贴合的凹部,而底面是能减少鞋底底面与地面接触面积的鞋钉,现有的球鞋或跑鞋的鞋钉通常用铁钉,重量重,制作不方便,也有使用柱形的塑料鞋钉,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依然不够轻便,影响运动员跑步速度;也有部分球鞋或跑鞋的鞋底采用片体结构,进一步减小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但片体容易受力不均匀,很快就会磨损,导致鞋底使用寿命较短,影响球鞋或跑鞋的质量,还有现有的球鞋或跑鞋的鞋钉大小,长度,宽度等参数缺少变化,运动员在踩踏发力时,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摩擦助推力,因此,现有的跑鞋或球鞋鞋底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鞋底受力均匀,鞋钉体积小,重量轻,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包括能与鞋面、后帮相连接的鞋底体,在所述鞋底体的顶面上环绕设置有连接凸沿,在所述鞋底体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包括能与鞋面、后帮相连接的鞋底体(1),在所述鞋底体(1)的顶面上环绕设置有连接凸沿,在所述鞋底体(1)的底面上分布有鞋钉,其特征在于:任一鞋钉由鞋钉上部(101)与鞋钉下部(102)组成,所述鞋钉上部(101)分布在鞋底体(1)的底面上,所述鞋钉上部(101)与鞋底体(1)是由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所述鞋钉下部(102)是由硬质塑料熔接或粘接在对应鞋钉上部底面上的固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鞋的钉鞋底结构,包括能与鞋面、后帮相连接的鞋底体(1),在所述鞋底体(1)的顶面上环绕设置有连接凸沿,在所述鞋底体(1)的底面上分布有鞋钉,其特征在于:任一鞋钉由鞋钉上部(101)与鞋钉下部(102)组成,所述鞋钉上部(101)分布在鞋底体(1)的底面上,所述鞋钉上部(101)与鞋底体(1)是由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所述鞋钉下部(102)是由硬质塑料熔接或粘接在对应鞋钉上部底面上的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钉分为环绕于前脚掌对应位置的前钉体(11)和环绕于后脚掌对应位置的后钉体(12),所述前钉体(11)和后钉体(12)均呈V字形,且V字形前钉体的凹部朝向前脚掌的施力重心,V字形后钉体的凹部朝向后脚掌的施力重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钉下部(102)是侧壁呈台阶状的分层结构,鞋钉下部(102)的顶层宽度大于鞋钉下部(102)的底层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钉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钉下部(102)的侧壁台阶分为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钉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体(1)的顶面上且与鞋钉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伟江张国斌胡杰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金穗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