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5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包括头盔本体(1);安装在头盔本体(1)内的内垫层;以及安装在内垫层上的用于控制电动车行车电源通断的信号发射模组;如上述的信号发射模组包括,下盖体(2),与头盔本体(1)内壁接触;PCB线路板(3),置于下盖体(2)内;固定触点部(4),设置在PCB线路板(3)上;上盖体(5),具有与该固定触点部(4)接触的可动触点构件(6),该可动触点构件(6)上设置有鼓起部(7);以及按压体(8),设置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6)上,与使用者头部接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骑行准备阶段提醒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
本技术涉及交通护具
,具体讲的是一种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
技术介绍
现如今,智能电动车已经非常普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骑乘智能电动车时佩戴安全头盔对于保护骑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实际调研发现,多数骑乘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养成佩戴安全头盔的习惯,往往酿成个人甚至家庭的悲剧,同时增加社会负担,例如2014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涉及电动车驾驶人的数量为12560人,占比高达21.46%。因此,在机动车数量激增的今天,促进骑乘人员提高安全出行意识,养成佩戴安全头盔骑行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多交通事故中,佩戴了安全头盔与没有佩戴安全头盔的交通事故的损伤对比,没有佩戴安全头盔的损伤状况明显要比佩戴了安全头盔的交通事故的损伤状况要严重,因此在骑行智能电动车时佩戴安全头盔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现有生活中,很多人缺乏安全出行意识,经常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就骑行智能电动车,往往需要家人或朋友的再三叮嘱才会意识到需要佩戴安全头盔,而倘若没有家人或朋友的提醒,很多人就会忘记佩戴安全头盔或者是有意不带安全头盔。因此,亟待一种在骑行准备阶段能够提醒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骑行准备阶段提醒骑行者佩戴的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包括头盔本体;安装在头盔本体内的内垫层;以及安装在内垫层上的用于控制电动车行车电源通断的信号发射模组;如上述的信号发射模组包括,下盖体,与头盔本体内壁接触;PCB线路板,置于下盖体内;固定触点部,设置在PCB线路板上;上盖体,具有与该固定触点部接触的可动触点构件,该可动触点构件上设置有鼓起部;以及按压体,设置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上,与使用者头部接触。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本技术包括头盔本体、内垫层以及信号发射模组,且信号发射模组包括下盖体、PCB线路板、固定触点部、上盖体以及按压体,且上盖体上设置有与固定触点部接触的可动触点构件,可动触点构件上设置有鼓起部,可以实现在佩戴了安全头盔后,通过骑行者头部对按压体的挤压作用,从而使得鼓起部的突出部分一端受到压力,使得鼓起部向着被按压方向发生微小的位移,从而使得可动触点构件与位于PCB线路板上的固定触点部接触,从而使得可动触动构件与PCB线路板电连接,从而使得信号发射模组对外部的智能电动车行车电源进行控制,即在骑行准备阶段,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从而启动智能电动车,能够在骑行准备阶段提醒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作为优选,所述内垫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加强筋以及设置在加强筋之间的绑带层,所述头盔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信号发射模组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绑带层上开设有供按压体穿过的通孔。通过设置内垫层包括两条加强筋以及设置在加强筋之间的绑带层,加强筋的设置可以使得安全头盔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且头盔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用于放置信号发射模组,使得信号发射模组一部分露出于凹槽外,即信号发射模组与骑行者的头部相贴合,且在绑带层上设置了通孔供按压体穿过,对信号发射模组进行限位,防止信号发射模组掉落。作为优选,所述按压体由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设置按压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质地较软,使得按压体不会对骑行者头部造成不适,也不会对骑行者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作为优选,所述头盔本体上还安装有前照灯、警示灯以及电源,所述前照灯位于所述头盔本体的前端,所述警示灯位于所述头盔本体的后端,所述前照灯、警示灯以及电源间电连接。通过设置头盔本体上还安装有前照灯、警示灯以及电源,且前照灯、警示灯以及电源电连接,前照灯的照明作用可以使得在夜间骑行时视线更加明亮开阔,避免因夜间可见度低而发生摔倒或交通事故;警示灯的设置可以对后方的行人或车辆进行提醒,避免因夜间可见度低而发生碰撞。作为优选,所述电源上设置有一电源开关。通过在电源上设置一电源开关,对电源进行控制,从而对前照灯和警示灯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所述警示灯为LED红色灯。通过设置警示灯为LED红色灯,明亮醒目,红色光穿透性能好,有良好的警示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内垫层由透气海绵制成。通过设置内垫层由透气海绵制成,可以对骑行者的头部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同时使得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更舒适。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设置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稳定,拆卸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头盔本体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位于所述前照灯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口位于所述警示灯的一侧。通过在头盔本体上开设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前照灯以及警示灯开启而造成安全头盔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中信号发射模组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中信号发射模组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头盔本体,2、下盖体,3、PCB线路板,4、固定触点部,5、上盖体,6、可动触点构件,7、鼓起部,8、按压体,9、加强筋,10、绑带层,11、通孔,12、前照灯,13、警示灯,14、电源,15、电源开关,16、第一散热口,17、第二散热口,18、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部件,仅仅是为了对上述部件进行更好的描述,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一种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适用于智能电动车,当然也可适用于智能摩托车。具体的,图4为骑行者未带上头盔时,信号发射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骑行者带上头盔时,即骑行者的头部对按压体8产生挤压力,信号发射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一种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盔本体(1);/n安装在头盔本体(1)内的内垫层;/n以及安装在内垫层上的用于控制电动车行车电源通断的信号发射模组;如上述的信号发射模组包括,/n下盖体(2),与头盔本体(1)内壁接触;/nPCB线路板(3),置于下盖体(2)内;/n固定触点部(4),设置在PCB线路板(3)上;/n上盖体(5),具有与该固定触点部(4)接触的可动触点构件(6),该可动触点构件(6)上设置有鼓起部(7);/n以及按压体(8),设置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6)上,与使用者头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盔本体(1);
安装在头盔本体(1)内的内垫层;
以及安装在内垫层上的用于控制电动车行车电源通断的信号发射模组;如上述的信号发射模组包括,
下盖体(2),与头盔本体(1)内壁接触;
PCB线路板(3),置于下盖体(2)内;
固定触点部(4),设置在PCB线路板(3)上;
上盖体(5),具有与该固定触点部(4)接触的可动触点构件(6),该可动触点构件(6)上设置有鼓起部(7);
以及按压体(8),设置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6)上,与使用者头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垫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加强筋(9)以及设置在加强筋(9)之间的绑带层(10),所述头盔本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信号发射模组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绑带层(10)上开设有供按压体(8)穿过的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8)由橡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人元吴世茂吴旭陈峰曾军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奉化区工贸旅游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