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静颖专利>正文

套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4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袖,包括筒状的袖身,在袖身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第一调节结构,在袖身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结构,在袖身的中段内侧设置有母连接结构,在母连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与母连接结构配合的子连接结构,母连接结构与多个子连接结构沿袖身的周向设置,当使用者佩戴时,第一调节结构可以调整袖身顶端开口的周长,第二调节结构可以调节袖身底端开口的周长,以此来适应胳膊粗细不同的人使用,母连接结构可以与任何一个子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相互连接的子连接结构与母连接结构之间的袖身相互重叠来调整袖身中段的周长,解决了现有套袖的袖身中段尺寸无法调节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袖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套袖。
技术介绍
套袖,也叫袖套,用于套在衣服的袖管外侧来保护衣服,适用于厨房作业、打扫卫生,其上所粘污物极易清除,使用方便,袖套可以用来保护上衣的袖子,经常伏案工作,袖子容易磨损的工作人员会经常用到它,另外,也有人用它来防晒。现有的套袖包括袖身以及设置在袖身两端的松紧带,松紧带可适应胳膊粗细不同的人使用,松紧带将套袖固定在使用者的胳膊上,防止套袖掉落,但是,现有的套袖只能调整袖身两端的周长,无法调节袖身中部的周长,往往套袖戴上后中间会鼓起大包,给使用者的行动带来不便。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套袖中部周长无法调节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套袖中部的周长无法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套袖,包括筒状的袖身,所述袖身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顶端开口大小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袖身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底端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结构,所述袖身中段内侧设置有母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与所述母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子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与所述子连接结构沿所述袖身的周向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结构为第一系带,所述顶端开口边缘向内向下弯折与所述袖身内侧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系带的第一环形空腔,所述第一环形空腔的其中一处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系带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环形空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系带的中段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空腔内,所述第一系带的两端均从所述第一缺口处穿出,所述第一缺口一端与所述第一系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缺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系带滑动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系带的自由端端部与所述袖身顶端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组件。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为摁扣。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系带和猪鼻扣,所述底端开口边缘向内向上弯折与所述袖身内侧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系带的第二环形空腔,所述第二环形空腔的其中一处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系带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二环形空腔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系带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空腔内,所述第二系带的两端从所述第二缺口处穿出,所述第二系带的与所述第二缺口接触的位置均与所述猪鼻扣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系带的两端连接有挂件。优选地,所述母连接结构为摁扣的母扣,所述子连接结构为摁扣的子扣。优选地,所述母连接结构为魔术贴的母面,所述子连接结构为魔术贴的子面。优选地,所述袖身外侧套设有立体图案拼布。优选地,所述立体图案拼布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口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套袖,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套袖,包括筒状的袖身,在袖身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顶端开口大小的第一调节结构,在袖身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底端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结构,在袖身的中段内侧设置有母连接结构,在母连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与母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子连接结构,母连接结构与多个子连接结构沿袖身的周向设置,当使用者佩戴时,第一调节结构可以调整袖身顶端开口的周长,第二调节结构可以调节袖身底端开口的周长,以此来适应胳膊粗细不同的人使用,本申请的创新之处在于在袖身的中段内侧增加了母连接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子连接结构,母连接结构可以与任何一个子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相互连接的子连接结构与母连接结构之间的袖身相互重叠来调整袖身中段的周长,使袖身中段更加的与人体贴合,解决了现有套袖的袖身中段尺寸无法调节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袖身两端张开时的套袖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袖身两端收紧时的套袖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袖身展开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袖身展开图二。图中:1、袖身;2、第一系带;3、连接组件;4、第二系带;5、猪鼻扣;6、挂件;7、母扣;8、子扣;9、母面;10、子面;11、立体图案拼布;12、口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看图1~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袖,包括筒状的袖身1,在袖身1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顶端开口大小的第一调节结构,在袖身1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底端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结构,在袖身1的中段内侧设置有母连接结构,在母连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与母连接结构配合的子连接结构,母连接结构与多个子连接结构沿袖身1的周向设置,当使用者佩戴时,第一调节结构可以调整袖身1顶端开口的周长,第二调节结构可以调节袖身1底端开口的周长,以此来适应胳膊粗细不同的人使用,本申请的创新之处在于在袖身1的中段内侧增加了母连接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子连接结构,母连接结构可以与任何一个子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相互连接的子连接结构与母连接结构之间的袖身1相互重叠来调整袖身1中段的周长,使袖身1中段更加的与人体贴合,解决了现有套袖的袖身1中段尺寸无法调节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上述的第一调节结构可以为第一系带2,袖身1的顶端开口边缘向内向下弯折并且与袖身1的内侧固定连接,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系带2的第一环形空腔,在第一环形空腔的其中一个位置可以设置第一缺口,或者在第一环形空腔的其中一个位置设置两个连通第一环形空腔内外两侧的第一通孔,第一系带2一端通过第一缺口的其中一端或者其中一个第一通孔穿入第一环形空腔内,且该端从第一缺口的另一端或者另一个第一通孔处穿出,第一系带2的两端都裸露在第一环形空腔的外侧,在第一缺口的其中一端或者其中一个通孔处,第一系带2与第一缺口或者该通孔固定连接,第一系带2的另一端与第一缺口或者另一个通孔滑动接触,可以通过拉动第一系带2的自由端来调节袖身1顶端的周长,调整到所需周长后,在第一系带2的两端打结固定第一系带2中部的长度,防止第一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袖,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袖身(1),所述袖身(1)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顶端开口大小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袖身(1)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底端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结构,所述袖身(1)中段内侧设置有母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与所述母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子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与所述子连接结构沿所述袖身(1)的周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袖,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袖身(1),所述袖身(1)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顶端开口大小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袖身(1)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底端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结构,所述袖身(1)中段内侧设置有母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与所述母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子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与所述子连接结构沿所述袖身(1)的周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为第一系带(2),所述顶端开口边缘向内向下弯折与所述袖身(1)内侧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系带(2)的第一环形空腔,所述第一环形空腔的其中一处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系带(2)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环形空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系带(2)的中段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空腔内,所述第一系带(2)的两端均从所述第一缺口处穿出,所述第一缺口一端与所述第一系带(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缺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系带(2)滑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带(2)的自由端端部与所述袖身(1)顶端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为摁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静颖滕洪军袁慧李天熠
申请(专利权)人:苏静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