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小明专利>正文

一种渔线轮及其摇臂结构、防松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08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线轮领域,公开了一种渔线轮及其摇臂结构、防松圈,包括本体、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本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本体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由多个凸起块围成,第一凸耳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凸耳上设有第二通孔。还包括摇臂组件、转轴和锁紧螺母,摇臂组件上设有安装孔,转轴穿过安装孔后与锁紧螺母连接,本体通过限位孔套设在锁紧螺母上。摇臂组件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还包括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避免锁紧螺母发生松动,也能避免防松圈本身发生松动,从而提升了用户在使用摇臂结构时的舒适度,提升渔线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线轮及其摇臂结构、防松圈
本技术涉及渔线轮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渔线轮及其摇臂结构、防松圈。
技术介绍
渔线轮,又称放线器,卷线器,古称钓车,是抛(海)竿钓鱼必备钓具之一,其固定在抛竿手柄前方,是构成抛竿钓组的主要钓具。申请号:CN201210104283.5公开了一种渔线轮,包括壳体、贯穿壳体内部的轮轴、置于壳体内部且被轮轴延伸贯穿的传动装置,轮轴一端尾部连接摇臂,摇臂上设有成对转动的手把,壳体由摇臂盖、与摇臂盖相邻的装饰件、与装饰件相邻的线壳、与线壳相连的线轮组成,线轮的顶部连接轮轴的前部,线壳弯处设有线壳座,线壳座通过支撑轴、旋转装置与脚座相连,线壳与抛线架一端连接,抛线架的另一端通过导套与线壳座内部延伸出的弯座相连,线壳座向外沿着轴向延伸到线轮位置;传动装置由不直接套在轮轴上的行星齿轮组、与行星齿轮组通过辅齿连接的复合齿轮、与复合齿轮啮合连接的线轮毂齿、与线轮毂齿连接的线轮转动器组成,行星齿轮组通过复合齿轮运转直接带动线轮毂齿和线轮转动器。上述专利的线轮可以自转且同时也可以沿轮轴方向上下摆动,故鱼线很少有可能缠绕在一起或者发生炸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松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202)、第一凸耳(201)和第二凸耳(203),本体(20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耳(201)和第二凸耳(203),本体(202)上设有限位孔(2021),限位孔(2021)由多个凸起块(2022)围成,第一凸耳(201)上设有第一通孔(2011),第二凸耳(203)上设有第二通孔(2031)。/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松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202)、第一凸耳(201)和第二凸耳(203),本体(20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耳(201)和第二凸耳(203),本体(202)上设有限位孔(2021),限位孔(2021)由多个凸起块(2022)围成,第一凸耳(201)上设有第一通孔(2011),第二凸耳(203)上设有第二通孔(2031)。


2.一种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圈,还包括摇臂组件(1)、转轴(6)和锁紧螺母(3),摇臂组件(1)上设有安装孔(104),转轴(6)穿过安装孔(104)后与锁紧螺母(3)连接,本体(202)通过限位孔(2021)套设在锁紧螺母(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摇臂组件(1)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103)和第二螺纹孔(105),还包括第一锁紧件(4)和第二锁紧件(5),第一锁紧件(4)穿过第一通孔(2011)后和第一螺纹孔(10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曾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