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虫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0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鸡虫培养箱,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正面设置门板A,门板A通过合页与外壳铰接,所述门板A朝外一侧安装把手A,培养槽活动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培养槽一侧面安装一灯管,培养板置于培养槽内,两侧与培养槽滑动连接,喷雾头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顶部,与外界水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将蝇蛆收集到容器内,易于清理,便于移动,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可对箱内空气进行加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虫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养殖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鸡虫培养箱。
技术介绍
蛋白质饲料,特别是动物性蛋白饲料,是养殖业最紧缺,且价格也较昂贵的饲料。当前,餐厨垃圾产量与日俱增而且极易发生酸化、发霉、腐败变质等现象,给人们带来各种不便甚至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所以利用餐厨垃圾及水产品下脚料集蝇卵育蛆,生产动物蛋白,是生物能再生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用于蝇蛆繁殖的大多数都是用发酵好的或未发酵好的粪便直接作为集卵巢,虽然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是这样不利于卵块的收集和操作,而且粪便可能带给蝇蛆大量有害细菌。但是目前常见的是采用地面平铺或多层架子养殖方式,尤其在发酵粪料分送、成蛆分离、残粪铲出、收集成蛆等环节使用简单混凝土养池及简单手工辅助工具。此过程人工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依赖自然环境,规模难以扩大,成蛆时间过长、分离不彻底、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蝇蛆收集,易于清洗,吸附异味的一种鸡虫培养箱。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鸡虫培养箱,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正面设置门板A,门板A通过合页与外壳铰接,所述门板A朝外一侧安装把手A,培养槽活动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培养槽一侧面安装一灯管,培养板置于培养槽内,两侧与培养槽滑动连接,喷雾头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顶部,与外界水源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两侧开有空腔,通过固定安装于空腔内的隔板隔开,形成小空腔,所述小空腔内放置活性炭,所述小空腔开口处设置一门板B,所述门板B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板B原理合页的位置固定安装一把手B。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与培养槽通过板件隔开,培养槽与板件滑动连接,所述板件与外壳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板件表面开有网孔。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槽与板件连接处设置一滑轨,所述滑轨包括滚轮、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板件表面,所述安装架中间开一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滚轮,所述滚轮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滚轮表面覆盖一层橡胶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槽与滑轨连接处开一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高度与比滚轮直径大0.05~0.2mm。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槽靠近门板A处设置一开口,开口处安装一门板C,所述门板C通过合页与培养槽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板两侧加工圆弧形凸起,培养槽与培养板连接处开一圆弧形通槽,所述培养板表面布满网孔,所述培养槽下端面布满网孔。进一步的,所述灯管外安装一透明防水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下端面四角处固定安装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最底端的培养槽侧壁处未安装灯管,下端面未开网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将蝇蛆收集到容器内,易于清理,便于移动,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可对箱内空气进行加湿。通过合理的设计空腔,所述外壳内两侧开有空腔,通过固定安装于空腔内的隔板隔开,形成小空腔,所述小空腔内放置活性炭,通过活性炭对培养箱内产生的异味进行吸附,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所述小空腔开口处设置一门板B,所述门板B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板B原理合页的位置固定安装一把手B,将门板B打开可对已经失效的活性炭进行更换,操作简单,方便。合理的设计培养槽,培养槽活动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培养槽一侧面安装一灯管,所述外壳内最底端的培养槽侧壁处未安装灯管,下端面未开网孔,蝇蛆负趋光性,在蝇蛆成长到一定程度时,灯管开启,蝇蛆通过培养板以及培养槽下端面的网孔往下钻,最后掉入最下层的培养槽中,以达到收集蝇蛆的目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合理的设计喷雾头,喷雾头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顶部,与外界水源连通,通过喷雾头对培养箱内环境进行加湿,为蝇蛆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湿度条件。合理的设计滑轨以及圆弧形通槽,所述培养槽与板件连接处设置一滑轨,所述滑轨包括滚轮、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板件表面,所述安装架中间开一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滚轮,所述滚轮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滚轮表面覆盖一层橡胶材料,所述培养板两侧加工圆弧形凸起,培养槽与培养板连接处开一圆弧形通槽,便于将培养槽以及培养板取出,便于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图2中A-A剖视图;图6是图3中B-B剖视图;图7是图5中C-C剖视图;图8是图6中D-D局部放大图;图中:1、外壳;1.1、门板A;1.2、万向轮;1.3、合页;1.4、把手A;1.5、门板B;1.6、把手B;1.7、空腔;1.8、板件;2、隔板;3、培养槽;4、培养板;5、灯管;6、滑轨;6.1、滚轮;6.2、安装架;7、喷雾头;8、门板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8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鸡虫培养箱,包括一外壳1,所述外壳1正面设置门板A1.1,门板A1.1通过合页1.3与外壳1铰接;所述门板A1.1朝外一侧安装把手A1.4;培养槽3,活动安装于外壳1内,所述培养槽3一侧面安装一灯管5;培养板4,置于培养槽3内,两侧与培养槽3滑动连接;喷雾头7,固定安装于外壳1内顶部,与外界水源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内两侧开有空腔1.7,通过固定安装于空腔内的隔板2隔开,形成小空腔,所述小空腔内放置活性炭,所述小空腔开口处设置一门板B1.5,所述门板B1.5通过合页1.3铰接,所述门板B1.5原理合页1.3的位置固定安装一把手B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7与培养槽3通过板件1.8隔开,培养槽3与板件1.8滑动连接,所述板件1.8与外壳1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板件1.8表面开有网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3与板件1.8连接处设置一滑轨6,所述滑轨6包括滚轮6.1、一安装架6.2,所述安装架6.2固定安装于板件1.8表面,所述安装架6.2中间开一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滚轮6.1,所述滚轮6.1与安装架6.2转动连接,所述滚轮6.1表面覆盖一层橡胶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3与滑轨6连接处开一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高度与比滚轮6.1直径大0.05~0.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3靠近门板A1.1处设置一开口,开口处安装一门板C8,所述门板C8通过合页1.3与培养槽3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板4两侧加工圆弧形凸起,培养槽3与培养板4连接处开一圆弧形通槽,所述培养板4表面布满网孔,所述培养槽3下端面布满网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管5外安装一透明防水盖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下端面四角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鸡虫培养箱,包括一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正面设置门板A(1.1),门板A(1.1)通过合页(1.3)与外壳(1)铰接;/n所述门板A(1.1)朝外一侧安装把手A(1.4);/n培养槽(3),活动安装于外壳(1)内,所述培养槽(3)一侧面安装一灯管(5);/n培养板(4),置于培养槽(3)内,两侧与培养槽(3)滑动连接;/n喷雾头(7),固定安装于外壳(1)内顶部,与外界水源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虫培养箱,包括一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正面设置门板A(1.1),门板A(1.1)通过合页(1.3)与外壳(1)铰接;
所述门板A(1.1)朝外一侧安装把手A(1.4);
培养槽(3),活动安装于外壳(1)内,所述培养槽(3)一侧面安装一灯管(5);
培养板(4),置于培养槽(3)内,两侧与培养槽(3)滑动连接;
喷雾头(7),固定安装于外壳(1)内顶部,与外界水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鸡虫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两侧开有空腔(1.7),通过固定安装于空腔内的隔板(2)隔开,形成小空腔,所述小空腔内放置活性炭,所述小空腔开口处设置一门板B(1.5),所述门板B(1.5)通过合页(1.3)铰接,所述门板B(1.5)原理合页(1.3)的位置固定安装一把手B(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鸡虫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7)与培养槽(3)通过板件(1.8)隔开,培养槽(3)与板件(1.8)滑动连接,所述板件(1.8)与外壳(1)保持固定连接,所述板件(1.8)表面开有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鸡虫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槽(3)与板件(1.8)连接处设置一滑轨(6),所述滑轨(6)包括滚轮(6.1)、一安装架(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德华罗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四维禽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