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包括:水产养殖池;负压式增氧射流器;进水管;进气管;多孔气头;集中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底部,与排污管相连;水面集污口,经管道与所述集中排污口相连;还包括:水自循环系统,包括:水泵;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把水产养殖池表面上和池底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及其他的污物同时排除掉。既可以通过所述多孔气头在水底直接供氧,也可以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增加水体含氧量。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如外部供水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关闭进水口,仅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的内部循环来养殖水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池,底部采用平底或者圆锥体,利用池水的旋流,使鱼粪和其他废物集中于养殖池中部锥底后,再由底部排污管排出池外,其增氧方式则是采用从池面注入高溶解氧的清洁水。但是对水体的增氧、排污能力有限,且完全依靠外来水源,在外来水源出现质量问题时,往往会造成养殖水产品的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具体包括:水产养殖池;负压式增氧射流器,包括射嘴、接收管、进气口;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入口与气泵相连;多孔气头,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的底部,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集中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底部,与排污管相连;水面集污口,经管道与所述集中排污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自循环系统,包括:水泵;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水管;所述水泵将所述水产养殖池中的水经所述水管送入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后送回所述水产养殖池中。进一步的,所述水自循环系统设置多个。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气头设置多个。进一步的,所述射嘴喷射速度为10米/秒至30米/秒。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直径是所述射嘴直径的0.1至0.6倍。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入口与压力无害水进水管相连。本技术既可以把水产养殖池表面上大部分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浮渣收集排除掉,又可把池底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及其他的污物排除掉。既可以通过所述多孔气头在水底直接供氧,也可以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增加水体含氧量。由于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可以增加溶氧和分解水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如外部供水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关闭进水口,仅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的内部循环来养殖水产。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一种新型的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负压式增氧射流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产养殖池;2、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1、射嘴;2-2、接收管;2-3、进气口;3、进水管;4、进气管;5、多孔气头;6、集中排污口;7、排污管;8、水面集污口;9-1、水泵;9-2、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申请人曾申请的专利号CN200820046145.5专利名称为双排污优质养鱼池装的专利,本次申请对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改进。实施例中涉及的未详细说明的如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等术语,如没有特殊说明,则均与前申请一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产养殖池1;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包括射嘴2-1、接收管2-2、进气口2-3;进水管3;进气管4,其入口与气泵相连;多孔气头5,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1的底部,与所述进气管4相连;集中排污口6,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1底部,与排污管7相连;水面集污口8,经管道与所述集中排污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自循环系统,包括:水泵9-1;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水管9-2;所述水泵9-1将所述水产养殖池1中的水经所述水管9-2送入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后送回所述水产养殖池1中。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关于排污:水面集污口8用于收集水产养殖池1表面上大部分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浮渣,之后送入集中排污口6。水体底部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也随水流集中到集中排污口6。被集中的废物随水流经所述排污管7被排出。其次,关于增氧:多孔气头5在水底直接供氧。水自循环系统在实现内部水循环时,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增加水体内含氧量,实现供氧。另外,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在工作过程成,会产生部分臭氧,从而实现分解水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由于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可以增加溶氧和分解水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如外部供水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关闭进水口,仅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的内部循环来养殖水产。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既可以把水产养殖池表面上大部分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浮渣收集排除掉,又可把池底的养殖水生动物的废物及其他的污物排除掉。既可以通过所述多孔气头在水底直接供氧,也可以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增加水体含氧量。在必要的时候,如外部供水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关闭进水口,仅通过水自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的内部循环来养殖水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自循环系统设置多个。设置多个水自循环系统,可以进一步增加其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气头5设置多个。在底部设置多个多孔气头5,从而可以实现多点供氧。尤其是当养殖池水体比较大时,可以实现更好的供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管3上设置有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2。从而,增加外部供水的含氧量和分解外部供水内有害物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嘴2-1喷射速度为10米/秒至30米/秒。有利于增加水中含氧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2-3的直径是所述射嘴直径的0.1至0.6倍。有利于增加水中含氧量和分解水体内有害物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3入口与压力无害水进水管相连。为水产养殖池1提供优质水源,有利于鱼类生长。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包括:/n水产养殖池;/n负压式增氧射流器,包括射嘴、接收管、进气口;/n进水管;/n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入口与气泵相连;/n多孔气头,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的底部,与所述进气管相连;/n集中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底部,与排污管相连;/n水面集污口,经管道与所述集中排污口相连;/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水自循环系统,包括:/n水泵;/n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n水管;/n所述水泵将所述水产养殖池中的水经所述水管送入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后送回所述水产养殖池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包括:
水产养殖池;
负压式增氧射流器,包括射嘴、接收管、进气口;
进水管;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入口与气泵相连;
多孔气头,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的底部,与所述进气管相连;
集中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水产养殖池底部,与排污管相连;
水面集污口,经管道与所述集中排污口相连;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自循环系统,包括:
水泵;
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
水管;
所述水泵将所述水产养殖池中的水经所述水管送入所述负压式增氧射流器后送回所述水产养殖池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增氧双排污水产养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自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发强,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