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0395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物转移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包括有多个灵长类动物的房间和转移通道,转移通道设置在多个房间的墙体的外侧上,转移通道还包括有多个分通道,多个分通道均与转移通道相连接,每个分通道穿设在墙体中,且每个分通道分别连通转移通道和房间。在灵长类动物转移的时候,可以使灵长类动物通过分通道进入到转移通道中,通过转移通道转移灵长类动物,避免在转移的时候出现猴子在周转笼中撕咬、打架甚至被挤压的情况,导致猴子应激而出现抽搐甚至死亡等现象,实现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在灵长类动物转移时容易受伤或导致工作人员受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动物转移
,特指一种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遗传物质有75-98.5%的同源性,与人类在解剖、生理学上的特点最接近,灵长类实验动物包括恒河猴、食蟹猴、熊猴、豚尾猴、红面猴、日本猕猴和狒狒等。作为人类的“替身”和“活的精密仪器”,灵长类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灵长类动物饲养的散养式大栏,即动物房的场地占地面积大,一般在400-600平方米的动物房内饲养有60-100只猴子,当猴子需要调栏或检疫时,常规做法是准备很多周转笼,然后通过捕猴网人工抓取猴子转移到另一个动物房,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主要是因为在抓取猴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猴子在周转笼中撕咬、打架甚至被挤压的情况,导致猴子应激而出现抽搐甚至死亡等现象,同时也会增加人员在抓捕过程中被猴子抓伤甚至咬伤的安全事故发生率。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且亟需一种能无损伤地转移灵长类动物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包括有多个灵长类动物的房间和转移通道,所述转移通道设置在所述多个房间的墙体的外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通道还包括有多个分通道,所述多个分通道均与所述转移通道相连接,每个所述分通道穿设在所述墙体中,且每个所述分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转移通道和所述房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包括有多个灵长类动物的房间和转移通道,所述转移通道设置在所述多个房间的墙体的外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通道还包括有多个分通道,所述多个分通道均与所述转移通道相连接,每个所述分通道穿设在所述墙体中,且每个所述分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转移通道和所述房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通道的竖向截面为方形,所述转移通道的四侧均设置有多根铁柱;
所述转移通道的内侧与所述分通道相连接,所述分通道上设置有内侧通道口,内侧通道口上设置有内侧通道门,所述内侧通道门上设置有锁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有相互适配的第一插销座和第一插销以及相互适配的第二插销座和第二插销;
所述内侧通道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插销座置于所述内侧通道口下部的边缘上,所述第一插销置于所述第一插销座中,且所述第一插销可伸出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插销座置于所述内侧通道口上部的边缘上,所述第二插销置于所述第二插销座中,且所述第二插销可伸出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长类动物无损伤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通道上侧上的铁柱从所述转移通道的内侧伸向外侧,且所述多根铁柱与所述外侧之间存在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箭梦邓志峰王敏邝健忠李欣欣范嘉麟李广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