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38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竖筒,所述竖筒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竖筒的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竖筒的内部等距设有留孔组件。该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通过竖筒、盖体和底座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菌棒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或者搬运途中受到外力破损的问题,通过横管的作用,使得在放入物料的过程中,菌棒内部便形成通孔,方便其他营养物质或者菌丝,避免在菌棒外壁开孔的过程导致菌棒损坏,通过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卡杆和卡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多个该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可以连接在一起,方便运输和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
本技术涉及花菇栽培
,具体为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
技术介绍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花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1、B2、C、烟酸、钙、磷、铁等。其蛋白质中有白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氨基酸等。据分析花菇含有粗蛋白23.2%~24.3%,粗脂肪2.92%~3.37%,水溶性多50~74mg/ml,并有钙、锌、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含量极高,与其他的菌类食品一样,花菇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培养菌棒。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菌棒,不利于运输,容易由于外界挤压和碰撞导致破损,进而无法使用,尤其是在菌棒开孔放入其他营养物质或者菌丝的过程中,更易导致菌棒损坏,并且运输过程中,需要单独的码放,十分浪费时间,所以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菌棒,不利于运输,容易由于外界挤压和碰撞导致破损,进而无法使用,尤其是在菌棒开孔放入其他营养物质或者菌丝的过程中,更易导致菌棒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竖筒,所述竖筒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内壁卡接有橡胶塞,所述竖筒的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竖筒的内部等距设有留孔组件;所述留孔组件包括横管、第一挡圈和橡胶垫;所述横管的外壁贯穿竖筒的外壁,所述横管的外壁右侧与第一挡圈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挡圈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左侧与竖筒的外壁右侧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支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橡胶塞的顶部加工有圆环。优选的,所述横管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细管、支架、长杆、第二挡圈、弹簧、挂钩、销轴、支座和把手;所述细管的外壁右侧上下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末端与横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长杆的外壁左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内壁与长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的右端与细管的左端相抵紧,所述长杆的顶部左侧和底部左侧均啮合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末端与竖筒的外壁卡接在一起,所述挂钩的右端通过销轴与支座转动相连,所述支座与横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把手位于横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竖筒的外壁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基座、卡杆、第二基座和卡槽;所述第一基座的左侧与竖筒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基座的右侧内表面与卡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基座的右侧与竖筒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基座的左侧设有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结构新颖,具有更好的作业效果,其具体有益效果如下:通过竖筒、盖体和底座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菌棒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或者搬运途中受到外力破损的问题,保证后续花菇的正常培育,降低作业人员的作业不便。通过横管的作用,使得在放入物料的过程中,菌棒内部便形成通孔,方便其他营养物质或者菌丝,避免在菌棒外壁开孔的过程导致菌棒损坏,并省去了开孔的过程,操作更为简单,作业效率高。通过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卡杆和卡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多个该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可以连接在一起,方便运输和管理,因此该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横管、支架和长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土中第二挡圈、挂钩和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横管、第一挡圈和第一基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留孔组件,101、横管,102、第一挡圈,103、橡胶垫,2、固定机构,201、细管,202、支架,203、长杆,204、第二挡圈,205、弹簧,206、挂钩,207、销轴,208、支座,209、把手,3、连接件,301、第一基座,302、卡杆,303、第二基座,304、卡槽,4、竖筒,5、盖体,6、橡胶塞,7、底座,8、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竖筒4,竖筒4由不锈钢制成,其外壁均匀开设有细孔,竖筒4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盖体5,盖体5的内壁卡接有橡胶塞6,橡胶塞6便于将物料放入竖筒4的内部,竖筒4的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座7,底座7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8,竖筒4的内部等距设有留孔组件1,留孔组件1包括横管101、第一挡圈102和橡胶垫103,横管101的外壁贯穿竖筒4的外壁,横管101的外壁右侧与第一挡圈10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挡圈102对横管101起到限位的作用,当竖筒4的内部填满物料,并压实之后,将横管101从竖筒4内抽出,此时竖筒4内部的物料内部会出现通孔,方便插入玉米芯或者其他物料,第一挡圈102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03,橡胶垫103的左侧与竖筒4的外壁右侧相贴合,支脚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塞6的顶部加工有圆环。横管101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包括细管201、支架202、长杆203、第二挡圈204、弹簧205、挂钩206、销轴207、支座208和把手209,细管201的外壁右侧上下均固定连接有支架202,支架202对细管201起到固定的作用,支架202的末端与横管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细管201对长杆203起到限位的作用,长杆20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9,通过把手209便于使用者控制长杆203,长杆203的外壁左侧套接有弹簧205,弹簧205通过第二挡圈204给予长杆203向左的弹力,进而使得长杆203通过与挂钩206之间的啮合给予挂钩206靠近竖筒4的力,防止挂钩206与竖筒4分离,弹簧20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圈204,第二挡圈204的内壁与长杆203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弹簧205的右端与细管201的左端相抵紧,长杆203的顶部左侧和底部左侧均啮合连接有挂钩206,挂钩206的末端与竖筒4的外壁卡接在一起,挂钩206的右端通过销轴207与支座208转动相连,支座208和销轴207配合对挂钩206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支座208与横管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把手209位于横管101的内部。竖筒4的外壁设有连接件3,连接件3包括第一基座301、卡杆302、第二基座303和卡槽304,第一基座301的左侧与竖筒4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竖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筒(4)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盖体(5),所述盖体(5)的内壁卡接有橡胶塞(6),所述竖筒(4)的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座(7),所述底座(7)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8),所述竖筒(4)的内部等距设有留孔组件(1);/n所述留孔组件(1)包括横管(101)、第一挡圈(102)和橡胶垫(103);/n所述横管(101)的外壁贯穿竖筒(4)的外壁,所述横管(101)的外壁右侧与第一挡圈(10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挡圈(102)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03),所述橡胶垫(103)的左侧与竖筒(4)的外壁右侧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竖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筒(4)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盖体(5),所述盖体(5)的内壁卡接有橡胶塞(6),所述竖筒(4)的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座(7),所述底座(7)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8),所述竖筒(4)的内部等距设有留孔组件(1);
所述留孔组件(1)包括横管(101)、第一挡圈(102)和橡胶垫(103);
所述横管(101)的外壁贯穿竖筒(4)的外壁,所述横管(101)的外壁右侧与第一挡圈(10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挡圈(102)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03),所述橡胶垫(103)的左侧与竖筒(4)的外壁右侧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塞(6)的顶部加工有圆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101)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2);
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细管(201)、支架(202)、长杆(203)、第二挡圈(204)、弹簧(205)、挂钩(206)、销轴(207)、支座(208)和把手(209);
所述细管(201)的外壁右侧上下均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秦生韩志伟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新凤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