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包括组合种植袋托盘和种植袋;所述组合种植袋托盘由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多个种植袋支撑孔组成;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下方的底板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孔;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内放置有一个顶部敞口的种植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是根据油茶苗主根明显、深根性及成品苗须根要求发达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大田苗单独成袋,须根发达,生长情况好,苗木规格统一,窝根极少,抗性强,从而提高苗木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
本技术属于种植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
技术介绍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山茶属,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木本植物。寿命较长,作为经济作物种植时,稳定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油茶苗木培育的方法有主要有三种,即:实生播种、嫁接与扦插。目前来看:实生播种稳定率最好,但苗木生长所需时间较长;嫁接能够有效的保持母本性状,但需要树龄较大且性状稳定的砧木;扦插能有效的保持母本性状,生根时间较短、能够快速繁殖优良的苗木的特点,但存在主根不明显,根系层多集中在切口部位缠绕成团,窝根现象比较多,并且,作为油茶主产区的南方丘陵山地,土壤多贫瘠,同时油茶为深根树种,主根明显,扦插苗在夏季抗旱性能弱,伏天易造成苗木干枯死亡,因此,油茶造林如果单纯采用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并不高。因此,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这种能够集合实生播种、嫁接与扦插这三种方式优点的培育模式成为当前油茶优良无性系育苗的主要途径。经此方法培育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具有主根长、侧根发达、造林成活率高,且能完好地保持无性系的优良特性。目前,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但在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由苗床转入茶园地栽的移植过程中,易出现分株时根系受损,死亡率较高、缓苗时间长、前期生长慢等问题,同时裸根油茶苗木造林时间多集中在立春至春分雨水较多的时间段,需工强度大,造林时间短,造林技术要求高,裸根苗须根少定植后适应性不强,造林期春稍萌动会受影响,造林成活率得不到保障。而容器袋育苗,具有移栽过程不伤根损根、缓苗期短、育苗地要求不高、出苗质量统一、造林时间受限少、造林质量高等优点。因此,在将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由苗床转入大田移栽前,选用容器袋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进行育苗,使之成为容器苗,可有效保证成苗移栽入地后的成活率和品质。而容器育苗,适宜的基质、适宜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是基础,适宜的栽培技术是手段,优质的油茶苗是目标。为达到培育优良的油茶大田苗的目标,需要开发配比合适的基质、选择生长时间正确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在栽培过程中使用适合的技术。同时,容器苗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运苗费用高、容器形状限制苗的根系生长导致根系盘旋生长现象最终造成畸形根系的问题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容器化生产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解决现有油茶培育过程中容器化生产效率低,容器形状限制苗的根系生长导致畸形根系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包括组合种植袋托盘和种植袋;所述组合种植袋托盘由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多个种植袋支撑孔组成;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下方的底板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孔;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内放置有一个顶部敞口的种植袋。本技术组合种植容器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种植袋支撑孔为方形孔。优选地,所述种植袋支撑孔水平横截面为边长为0.1米的正方形,深度为0.25米。本技术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种植袋尺寸与种植袋支撑孔大小相适应。本技术组合种植容器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种植容器底板上的种植袋支撑孔共二十五个,设有五排,每排五个。本技术组合种植容器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下方的底板相应位置上开设有四个排水孔。本技术中,所述组合种植容器还包括组合种植容器翻边,所述组合种植容器翻边环绕在所有种植袋支撑孔的最外围。本技术组合种植容器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种植容器的底板和种植袋支撑孔材料为松木板,所述种植袋材料为无纺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是根据油茶苗主根明显、深根性及成品苗须根要求发达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大田苗单独成袋,须根发达,生长情况好,苗木规格统一,窝根极少,抗性强,从而提高苗木的质量。(2)本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种植袋支撑孔高宽比超过2,为避免容器袋高宽比太大从而导致容器袋不稳以及堆放在苗床上时互相挤压的问题,采取了硬质化支撑来避免。(3)本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方便运输与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管理:每一组合种植容器内可种植25棵苗木,基质重量与组合种植带重量一起约为4-6公斤,较种植袋单独存在时那种一次只能搬运两盆的方式相比,搬运极为方便且效率高;且每一棵苗木都受到1组合种植袋托盘的保护,不易出现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的问题。同时,每一组合种植容器内有25棵苗木,在进行转向时,只需旋转1组合种植袋托盘即可,大量减少劳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的组合种植袋托盘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的组合种植袋托盘的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1-组合种植袋托盘;2-底板;3-种植袋支撑孔;4-排水孔;5-组合种植容器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包括组合种植袋托盘1和种植袋;组合种植袋托盘1由底板2和设于所述底板2上的多个种植袋支撑孔3组成。本实施例中,底板2由一块长宽均为0.55米、厚10毫米的松木板制成,种植袋支撑孔3由12块0.55米长、0.25米宽、厚5毫米的松木板制成,设有五排,每排五个共二十五个种植袋支撑孔3。每个种植袋支撑孔3横截面是边长为0.1米的正方形,种植袋支撑孔3深度为0.25米;每个种植袋支撑孔3下方的底板2相应位置上开设有四个排水孔4;种植袋顶部敞口,总共设有二十五个,与种植袋支撑孔3相应设置成五排,每排五个,两个相邻种植袋间隔5毫米,每个种植袋放置到一个种植袋支撑孔3中。种植袋由无纺布制成,种植袋横截面为方形,与种植袋支撑孔3尺寸相同,即长和宽都为0.1米,深0.25米。组合种植容器最外围设有组合种植容器翻边5,组合种植容器翻边5高0.15米,环绕在所有种植袋支撑孔3外围一整圈。以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同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中公开的内容,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构思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种植袋托盘(1)和种植袋;所述组合种植袋托盘(1)由底板(2)和设于所述底板(2)上的多个种植袋支撑孔(3)组成;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3)下方的底板(2)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孔(4);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3)内放置有一个顶部敞口的种植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种植袋托盘(1)和种植袋;所述组合种植袋托盘(1)由底板(2)和设于所述底板(2)上的多个种植袋支撑孔(3)组成;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3)下方的底板(2)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排水孔(4);每个所述种植袋支撑孔(3)内放置有一个顶部敞口的种植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支撑孔(3)为方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支撑孔(3)水平横截面为边长为0.1米的正方形,深度为0.25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组合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尺寸与种植袋支撑孔(3)大小相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本柱,胡小康,王兰英,范小娜,吴廷旭,康金林,王真,王波,赵晓青,徐鑫,谢冰,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赣南医学院,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