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钰坤专利>正文

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37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包括广场和紧靠广场设置的植草沟,所述沟槽本体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植草沟砾石层内设有沿沟槽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与溢流井在植草沟砾石层内相连通;所述广场的地下设置有雨水井,所述溢流井通过溢流排水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溢流井与穿孔排水管的连通位置低于溢流井与溢流排水管的连通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既能实现雨水的汇集外排,又能与铺装广场和绿地形成良好整体景观效果,通过植草沟与穿孔排水管、溢流井和雨水井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城市降雨的蓄水、渗水、净水、滞水和排水,结构较为简单,施工难度小,便于管理维护,适于实施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属于海绵城市

技术介绍
传统城市景观广场一般采用排水沟和集水坑组合的形式排除雨水,主要依据国家设计标准图集《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图集号07J306)进行选型建设。排水沟常用形式有混凝土排水沟或成品排水沟,布置在铺装广场与景观绿化的衔接处,雨水经排水沟、集水坑汇集后外排至雨水井,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相联系。布置排水沟和集水坑的目的是及时排除地面雨水径流,与之不同的是,海绵城市的原则则是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植草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吸水、渗水和净水功能,能够存储和输送地表径流雨水。现有的植草沟常针对市政道路绿化分隔带进行设计,而针对广场的研究较少,一般仅从景观绿化段进行考虑,与铺装广场边缘衔接及距离关系模糊,同时往往较多重视的是雨水下渗,对与溢流设施的衔接有忽视或考虑不足,不仅导致植草沟结构层次较复杂,增大了施工建设难度,而且导致植草沟尺寸与溢流设施不匹配、不客观,容易造成积水严重的现象,不能满足暴雨时及时有效的排除超量雨水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可与铺装广场边缘、溢流设施具有良好衔接,既满足海绵城市蓄、渗、净、排的原则,又与广场、绿化景观风貌整体协调。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包括广场和紧靠广场设置的植草沟,所述植草沟包括挖设在原土上的沟槽本体,所述沟槽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种植土层和植草沟砾石层,所述植被层扎根在种植土层内,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低于广场的表面;所述沟槽本体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井口位于种植土层上方,溢流井的井口设置有井箅;所述植草沟砾石层内设有沿沟槽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与溢流井在植草沟砾石层内相连通;所述广场的地下设置有雨水井,所述溢流井通过溢流排水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溢流井与穿孔排水管的连通位置低于溢流井与溢流排水管的连通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孔排水管与植草沟砾石层的底面相距一定间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所述广场衔接的种植土层表面铺设有缓冲砾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呈向下凹陷的弧形面,所述溢流井位于弧形面的最低点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井的井口周边的种植土层表面铺设有缓冲砾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广场设置在植草沟的一侧,植草沟的另一侧设置景观绿地,在与景观绿地衔接的种植土层表面铺设有缓冲砾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广场包括依次铺设在原土上的广场砾石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粗砂找平层及透水砖。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植草沟内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土埂,所述溢流井设置在两个土埂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沟槽本体的侧壁上和/或植草沟砾石层与种植土层之间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仅在所述穿孔排水管的上半部管壁开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既能实现雨水的汇集外排,又能与铺装广场和绿地形成良好整体景观效果,通过植草沟与穿孔排水管、溢流井和雨水井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城市降雨的蓄水、渗水、净水、滞水和排水。(2)本技术提供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在中等强度降雨时,雨水经过缓冲砾石、种植土层到达植草沟砾石层,起到削减地面雨水径流的作用;在高强度降雨时,雨水经过溢流井进入市政排水管道,起到降低雨水峰值、传输雨水的作用,实现了对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有助于构建海绵城市。(3)本技术提供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结构较为简单,施工难度小,便于管理维护,适于实施推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在溢流井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原土;200、沟槽本体;210、植被层;220、种植土层;230、植草沟砾石层;240、溢流井;250、井箅;260、穿孔排水管;270、透水土工布;300、广场;310、雨水井;320、溢流排水管;330、广场砾石层;340、透水混凝土层;350、中粗砂找平层;360、透水砖;400、缓冲砾石;500、景观绿地;600、土埂。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3中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包括广场300和紧靠广场300设置的植草沟,植草沟包括挖设在原土100上的沟槽本体200,沟槽本体200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210、种植土层220和植草沟砾石层230,植被层210扎根在种植土层220内,种植土层220的表面低于广场300的表面,便于雨水从广场300流向植草沟内。通常,沟槽本体200的横截面为梯形。其中,沟槽本体200内设置有溢流井240,溢流井240的井口位于种植土层220上方,溢流井240的井口设置有井箅250。通常,溢流井240井口的井箅250呈向上凸起的锥状结构,防止被树枝树叶等杂物堵塞。植草沟砾石层230内设有沿沟槽本体200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穿孔排水管260,穿孔排水管260的管壁上开孔供水流进出,穿孔排水管260与溢流井240在植草沟砾石层230内相连通,穿孔排水管260的开孔孔径小于砾石的粒径,防止砾石进入管内。通常,穿孔排水管260水平布置在植草沟砾石层230内即可。广场300的地下设置有雨水井310,溢流井240通过溢流排水管320与雨水井310连通,溢流井240与穿孔排水管260的连通位置低于溢流井240与溢流排水管320的连通位置。通常,在植草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广场300和景观绿地500,种植土层220的表面低于景观绿地500的表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景观绿地500衔接的种植土层220表面,以及在与广场300衔接的种植土层220表面铺设有缓冲砾石400,缓冲砾石呈带状分布在种植土层220的外边缘,用于拦截景观绿地500及广场300来水中携带的树叶、垃圾等杂物,来自广场和景观绿地的雨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包括广场和紧靠广场设置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包括挖设在原土上的沟槽本体,所述沟槽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种植土层和植草沟砾石层,所述植被层扎根在种植土层内,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低于广场的表面;/n所述沟槽本体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井口位于种植土层上方,溢流井的井口设置有井箅;/n所述植草沟砾石层内设有沿沟槽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与溢流井在植草沟砾石层内相连通;/n所述广场的地下设置有雨水井,所述溢流井通过溢流排水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溢流井与穿孔排水管的连通位置低于溢流井与溢流排水管的连通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包括广场和紧靠广场设置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包括挖设在原土上的沟槽本体,所述沟槽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种植土层和植草沟砾石层,所述植被层扎根在种植土层内,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低于广场的表面;
所述沟槽本体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井口位于种植土层上方,溢流井的井口设置有井箅;
所述植草沟砾石层内设有沿沟槽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与溢流井在植草沟砾石层内相连通;
所述广场的地下设置有雨水井,所述溢流井通过溢流排水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溢流井与穿孔排水管的连通位置低于溢流井与溢流排水管的连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排水管与植草沟砾石层的底面相距一定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广场衔接的种植土层表面铺设有缓冲砾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钰坤孙艳艳提阳裴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钰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