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372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包括种植区和储水区,储水区包括蓄水池、进水口、溢流口和盖板,种植区自上向下依次设置为覆盖层、营养土层、砂滤层和供水层;蓄水池环绕设置在种植区侧壁外围周圈,且蓄水池底端高于种植区底端;蓄水池底部设置有连通于供水层的补水口,供水层设置有用于开启补水孔向供水层补水或封堵补水孔停止向供水层补水的自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蓄水池自动储存雨水将雨水净化收集,并经补水口向供水层自动补水,既缓解了市政管网的压力,又为生态树池的植物生长蓄积了必需的水分,实现了生态树池的自动蓄补水,且有助于植物生长和生态树池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
技术介绍
基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不透水路面增加,使得城市内涝,洪峰径流过大等问题也容易发生,进而导致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市政管网增加市政管网的承载负荷,降低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增大城市洪涝灾害的概率;但是随着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为当代城市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即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优良。海绵城市建设的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树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树池在应用中不能实现雨水自动收集和雨水储备,且树木灌溉大多采用人工灌溉,一方面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且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容易产生积水,容易造成植物烂根,影响植物生长,滋生蚊虫,降低了民众使用体验感,不利于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绿化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实现生态树池的自动蓄水和补水,提高雨水利用率,蓄积雨水的同时又可解决生态树池浇水困难,节约水资源,保护植物生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包括储水区和种植区;所述储水区包括蓄水池、进水口、盖板和溢流口,所述种植区自市政道路路面向下设置为多层结构,依次为覆盖层、营养土层、砂滤层和供水层;所述蓄水池环绕设置在种植区侧壁外围周圈,蓄水池上端高于市政道路路面,蓄水池底端高于种植区底端,并且蓄水池靠近种植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连通于种植区供水层的补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蓄水池靠近市政道路的一侧,位于蓄水池上端高出市政道路路面的部分上;所述盖板设置在蓄水池上端端部,用于封堵蓄水池上端开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蓄水池外壁上,溢流口在蓄水池上的设置高度不超过进水口的下端面,溢流口用于连通蓄水池和市政水管。蓄水池经进水口储存雨水,当蓄水池水面抵达溢流口时,持续经进水口存入的蓄水池的雨水等会经溢流口流入市政水管。所述种植区中覆盖层的上端低于蓄水池的上端面,砂滤层的底端高于补水口上端面;所述营养土层底部设置有若干输水结构,输水结构自营养土层延伸至供水层水面之下;所述供水层内设置有自锁结构,自锁结构用于开启补水孔向供水层补水或封堵补水孔停止向供水层补水;即当供水层水量足够,自锁结构锁紧补水口,阻断蓄水池向供水层的补水;当供水层水量不足,自锁结构开启补水口,蓄水池开始向供水层补水,直至供水层水量充足后再锁紧补水口。进一步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固定铰支座、连接杆、第一空心浮球和第二空心浮球;所述固定铰支座设置在供水层底部,连接杆套装于固定铰支座上,且连接杆具有绕其与固定铰支座连接处转动的自由度;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空心浮球的第一杆体和一端连接于第二空心浮球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远离第一空心浮球的端部与第二杆体远离第二空心浮球的端部铰接,并且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铰接处连接于固定铰支座;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大于第二杆体的长度,第一杆体的长度至少使得当供水层水面上升且部分没过第二空心浮球使得连接杆转动时,第一空心浮球抵接于补水口。当供水层水量足够,第二空心浮球在浮力作用下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第一空心浮球抵接于补水口,阻断蓄水池向供水层的补水;当供水层水量不足,第二空心浮球在浮力作用下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第一空心浮球脱离补水口,蓄水池开始向供水层补水,直至供水层水量充足,第二空心浮球又在浮力作用下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第一空心浮球封堵补水口。进一步的,所述补水口位于供水层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圈,密封橡胶圈与第一空心浮球接触时发生形变,使得第一空心浮球对补水口的封堵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覆盖层内埋设有连通于进水口的布水管,布水管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排水孔,用于对覆盖层进行灌溉。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还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一端埋入覆盖层并连通于蓄水池,另一端伸出覆盖层并设置为倒U型结构,倒U型结构的溢流管端部有利于承接种植区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并且由于水中杂质具有重力下沉的趋势,倒U型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杂质随着水流经溢流管进入蓄水池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心浮球的直径为第一空心浮球直径的15-20倍,有利于第二空心浮球产生大于第一空心浮球的浮力,在第二空心浮球上形成指向第一空心浮球的合力,进而带动连接杆整体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结构为海绵条,海绵条具有吸水、运水的作用,将供水层的水直接运输到营养土层植物根系周围,避免在植物根系周围产生积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截污挂篮,初步过滤大体积的垃圾和杂质等。进一步的,所述覆盖层的材料为陶粒,陶粒的粒径为10mm-20mm。进一步的,所述砂滤层和供水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有利于防止种植区土壤和砂砾的流失。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包括种植区和储水区,储水区包括蓄水池、进水口、溢流口和盖板,种植区自上向下依次设置为覆盖层、营养土层、砂滤层和供水层的多层结构,蓄水池环绕设置在种植区侧壁外围周圈,并且蓄水池底端高于种植区底端;蓄水池底部设置有连通于种植区供水层的补水口,供水层设置有用于开启补水孔向供水层补水或封堵补水孔停止向供水层补水的自锁结构;本技术通过蓄水池存储灌溉水或自动储存雨水,并经补水口向供水层自动补水;即当供水层水量足够,自锁结构锁紧补水口,阻止蓄水池向供水层的补水;当供水层水量不足时,自锁结构开启补水口,蓄水池开始向供水层补水,直至供水层水量充足后再锁紧补水口,实现生态树池的自动补水。将雨水净化收集,既缓解了市政管网的压力,又为植物的生长蓄积了必需的水分。此外,本技术的自锁机构巧妙地利用长度较长的第一杆体连接直径较小的第一空心浮球,通过长度较短的第二杆体连接直径较大的第二空心浮球,将第一空心浮球与第二空心浮球在供水层水中产生的浮力差转化成连接杆的转动及第一空心浮球封堵补水口的压力,实现生态树池的蓄水池在雨季蓄水及旱季向种植区补水的自动化。另外,本技术设置端部为倒U型结构的溢流管,可以有效减少雨季时种植区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中杂质随着水流进入蓄水池,减少一道过滤措施,降低生态树池构建成本。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区和种植区;所述储水区包括蓄水池、进水口、盖板和溢流口,所述种植区自市政道路路面向下设置为多层结构,依次为覆盖层、营养土层、砂滤层和供水层;/n所述蓄水池环绕设置在种植区侧壁外围周圈,蓄水池上端高于市政道路路面,蓄水池底端高于种植区底端,并且蓄水池靠近种植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连通于种植区供水层的补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蓄水池靠近市政道路的一侧,位于蓄水池上端高出市政道路路面的部分上;所述盖板设置在蓄水池上端端部,用于封堵蓄水池上端开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蓄水池外壁上,溢流口在蓄水池上的设置高度不超过进水口的下端面,溢流口用于连通蓄水池和市政水管;/n所述种植区中覆盖层的上端低于蓄水池的上端面,砂滤层的底端高于补水口上端面;所述营养土层底部设置有若干输水结构,输水结构自营养土层延伸至供水层水面之下;所述供水层内设置有自锁结构,自锁结构用于开启补水孔向供水层补水或封堵补水孔停止向供水层补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区和种植区;所述储水区包括蓄水池、进水口、盖板和溢流口,所述种植区自市政道路路面向下设置为多层结构,依次为覆盖层、营养土层、砂滤层和供水层;
所述蓄水池环绕设置在种植区侧壁外围周圈,蓄水池上端高于市政道路路面,蓄水池底端高于种植区底端,并且蓄水池靠近种植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连通于种植区供水层的补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蓄水池靠近市政道路的一侧,位于蓄水池上端高出市政道路路面的部分上;所述盖板设置在蓄水池上端端部,用于封堵蓄水池上端开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蓄水池外壁上,溢流口在蓄水池上的设置高度不超过进水口的下端面,溢流口用于连通蓄水池和市政水管;
所述种植区中覆盖层的上端低于蓄水池的上端面,砂滤层的底端高于补水口上端面;所述营养土层底部设置有若干输水结构,输水结构自营养土层延伸至供水层水面之下;所述供水层内设置有自锁结构,自锁结构用于开启补水孔向供水层补水或封堵补水孔停止向供水层补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固定铰支座、连接杆、第一空心浮球和第二空心浮球;
所述固定铰支座设置在供水层底部,连接杆套装于固定铰支座上,且连接杆具有绕其与固定铰支座连接处转动的自由度;
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空心浮球的第一杆体和一端连接于第二空心浮球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远离第一空心浮球的端部与第二杆体远离第二空心浮球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龙张瑞斌潘卓兮何文江谭晓莲祖白玉陈凡李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