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两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轮子一侧中部,所述底板下侧两角分别铰接对应的U形杆横杆上侧,两个所述U形杆两竖杆之间分别铰接对应的转向轮一侧,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把手下端,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箱体下侧,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水泵,所述水泵入水端固定连通所述箱体一侧下端,所述底板上侧一角固定连接立杆下端,所述箱体上侧偏心处设有入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肥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本装置可以实现在施肥的同时,一组搅拌杆对箱体内的肥料及灌溉水持续搅拌,避免了长期灌溉,肥料沉淀导致的比例失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
本技术涉及施肥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的农作高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作物种植的时的土壤中的水、肥、气等肥力因素的水平及其各肥力因素间相互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因此,通过施肥改善农作物的土壤环境是农作物丰产栽培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有的施肥方式往往是将肥料直接撒在作物地表,这使作物很难有效的吸收来自肥料的养分,遇到大雨时,还易使肥料流失,造成巨大的浪费。水肥是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搅拌将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但是现有的水肥施肥的喷水管高度一定,对于不同高度的作物需要手持升高,保持手部抬起的姿势,若作物面积过大,长期举起手臂会造成手臂酸痛,且长期灌溉,肥料沉淀在箱体底部,导致水肥比例失调,影响施肥效果,所以亟于制作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用于施肥。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两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轮子一侧中部,所述底板下侧两角分别铰接对应的U形杆横杆上侧,两个所述U形杆两竖杆之间分别铰接对应的转向轮一侧,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把手下端;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箱体下侧,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水泵,所述水泵入水端固定连通所述箱体一侧下端,所述底板上侧一角固定连接立杆下端;所述箱体上侧偏心处设有入水口,所述箱体上侧偏心处固定连通矩形箱下端,所述矩形箱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斜板一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矩形箱一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上侧中部,所述锥齿轮一下侧中心轴铰接所述箱体上侧中部,所述锥齿轮一中心轴下端穿过所述箱体,所述锥齿轮一中心轴下端固定连接转杆上端,所述转杆下端铰接所述箱体内底部,所述转杆外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搅拌杆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所述锥齿轮二中心轴铰接并穿过所述矩形箱,所述锥齿轮二一端固定连接研磨辊一侧中部,所述研磨辊另一端铰接所述矩形箱内另一端,所述研磨辊下侧贴合两个所述斜板上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立杆一侧设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卡孔,所述立杆上端穿过滑块中部,所述滑块一侧固定连接回形块一侧,活动管一端穿过所述回形块内,所述活动管一端固定连通水管一侧中部,所述水管下侧固定连通一组均匀排布的喷水头上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顶丝一端穿过所述滑块另一侧中部,所述顶丝另一端卡入至一个所述卡孔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软管下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出水端,所述软管上端固定连通所述活动管另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可以实现在施肥的同时,一组搅拌杆对箱体内的肥料及灌溉水持续搅拌,避免了长期灌溉,肥料沉淀导致的比例失调。2、本装置可以实现根据浇灌的作物高度调节水管的高度,可对不同高度的作物进行施肥,代替了人工手持,减少了劳动强度。3、本装置结构紧凑,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矩形箱1及箱体5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矩形箱1及箱体5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矩形箱,2、电机,3、入水口,4、把手,5、箱体,6、底板,7、轮子,8、水泵,9、软管,10、立杆,11、活动管,12、回形块,13、水管,14、滑块,15、锥齿轮二,16、锥齿轮一,17、U形杆,18、转向轮,19、卡孔,20、喷水头,21、顶丝,22、研磨辊,23、转杆,24、搅拌杆,25、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两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轮子7一侧中部,所述底板6下侧两角分别铰接对应的U形杆17横杆上侧,两个所述U形杆17两竖杆之间分别铰接对应的转向轮18一侧,所述底板6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把手4下端;所述底板6上侧固定连接箱体5下侧,所述底板6上侧固定连接水泵8,所述水泵8入水端固定连通所述箱体5一侧下端,所述底板6上侧一角固定连接立杆10下端;所述箱体5上侧偏心处设有入水口3,所述箱体5上侧偏心处固定连通矩形箱1下端,所述矩形箱1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斜板25一侧。所述矩形箱1一侧固定连接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16上侧中部,所述锥齿轮一16下侧中心轴铰接所述箱体5上侧中部,所述锥齿轮一16中心轴下端穿过所述箱体5,所述锥齿轮一16中心轴下端固定连接转杆23上端,所述转杆23下端铰接所述箱体5内底部,所述转杆23外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搅拌杆24一端。所述锥齿轮一16与锥齿轮二15啮合,所述锥齿轮二15中心轴铰接并穿过所述矩形箱1,所述锥齿轮二15一端固定连接研磨辊22一侧中部,所述研磨辊22另一端铰接所述矩形箱1内另一端,所述研磨辊22下侧贴合两个所述斜板25上侧。所述立杆10一侧设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卡孔19,所述立杆10上端穿过滑块14中部,所述滑块14一侧固定连接回形块12一侧,活动管11一端穿过所述回形块12内,所述活动管11一端固定连通水管13一侧中部,所述水管13下侧固定连通一组均匀排布的喷水头20上端。顶丝21一端穿过所述滑块14另一侧中部,所述顶丝21另一端卡入至一个所述卡孔19内。软管9下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8出水端,所述软管9上端固定连通所述活动管11另一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本装置时,将灌溉水通过入水口3倒入至箱体5内,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锥齿轮一16旋转,锥齿轮一16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二15旋转,锥齿轮二15带动研磨辊22沿着两个斜板25上侧旋转,将固态肥料倒入至矩形箱1内,研磨辊22对肥料进行研磨,将肥料研磨成颗粒,便于溶解,研磨后的肥料掉落在箱体5内,同时,锥齿轮一16通过转杆23带动搅拌杆24旋转,一组搅拌杆24将箱体5内的肥料及灌溉水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推动把手4,把手4通过底板6带动两个轮子7及两个转向轮18向前滑动,在需要转向时,转动把手4,把手4带动两个U形杆17转动,两个U形杆17带动两个转向轮18旋转,调节装置前进角度,将装置推向所需施肥的作物一端时,停止推动把手4,拉动滑块14,滑块14沿着立杆10向上滑动,当滑块14带动水管1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包括底板(6),其特征是:所述底板(6)两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轮子(7)一侧中部,所述底板(6)下侧两角分别铰接对应的U形杆(17)横杆上侧,两个所述U形杆(17)两竖杆之间分别铰接对应的转向轮(18)一侧,所述底板(6)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把手(4)下端;/n所述底板(6)上侧固定连接箱体(5)下侧,所述底板(6)上侧固定连接水泵(8),所述水泵(8)入水端固定连通所述箱体(5)一侧下端,所述底板(6)上侧一角固定连接立杆(10)下端;/n所述箱体(5)上侧偏心处设有入水口(3),所述箱体(5)上侧偏心处固定连通矩形箱(1)下端,所述矩形箱(1)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斜板(25)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包括底板(6),其特征是:所述底板(6)两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轮子(7)一侧中部,所述底板(6)下侧两角分别铰接对应的U形杆(17)横杆上侧,两个所述U形杆(17)两竖杆之间分别铰接对应的转向轮(18)一侧,所述底板(6)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把手(4)下端;
所述底板(6)上侧固定连接箱体(5)下侧,所述底板(6)上侧固定连接水泵(8),所述水泵(8)入水端固定连通所述箱体(5)一侧下端,所述底板(6)上侧一角固定连接立杆(10)下端;
所述箱体(5)上侧偏心处设有入水口(3),所述箱体(5)上侧偏心处固定连通矩形箱(1)下端,所述矩形箱(1)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斜板(25)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床给水施肥辅助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矩形箱(1)一侧固定连接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16)上侧中部,所述锥齿轮一(16)下侧中心轴铰接所述箱体(5)上侧中部,所述锥齿轮一(16)中心轴下端穿过所述箱体(5),所述锥齿轮一(16)中心轴下端固定连接转杆(23)上端,所述转杆(23)下端铰接所述箱体(5)内底部,所述转杆(23)外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搅拌杆(24)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涛,王峰,张建,明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一滕田园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