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304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光伏组件本体,光伏组件本体包括背材以及接线盒,背材上设置有固定座,接线盒上设置有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以及驱动件,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均滑移连接于接线盒上,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相互靠近及远离,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用于将固定座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对接线盒进行拆卸更换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晶体硅光伏组件即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截面的光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目前,公告号为CN202503009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E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包括设置在顶层的ETFE膜和设置在底层的背材,ETFE膜和背材之间设置有EVA胶膜,EVA胶膜中间设置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用于产生光伏特效,另外ETFE也可以替换为ECTFE膜,ETFE膜或者ECTFE膜可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保护的作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导电铜带串接,且串与串之间采用互联条连接和引出线连接,电流可从引出线中引出,在光伏组件四周设置有边框且在光伏组件上设置有接线盒,接线盒将引出线进行收纳。接线盒在安装过程中通常通过密封胶粘合到背材上实现固定安装,接线盒安装后难以进行拆卸,不利于对接线盒的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其具有实现对接线盒进行拆卸更换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本体,所述光伏组件本体包括背材以及接线盒,所述背材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以及驱动件,所述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均滑移连接于所述接线盒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之间相互靠近及远离,所述第一夹块以及所述第二夹块用于将所述固定座夹持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驱动件,使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与固定座抵紧,此时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对固定座进行夹持固定,进而实现了接线盒的固定安装;当需要将接线盒进行拆卸时,启动驱动件,使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相互远离,此时固定座相对于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松脱,将接线盒取出,即可实现对接线盒的拆卸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以及第二螺纹部,所述双向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接线盒上,所述第一夹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部上,所述第二夹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双向丝杆,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沿着双向丝杆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如此起到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的夹持与松脱的动作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二夹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块在第一滑块的作用下实现与接线盒的滑移连接,第二夹块在第二滑块的作用下实现与接线盒的滑移连接,同时滑槽起到对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进行导向作用,使得在驱动件对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进行驱动时,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不易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以及所述滑槽均呈燕尾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状的第一滑块滑移于燕尾状的滑槽中时,第一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第一滑块在滑移时更平稳;燕尾状的第二滑块滑移于燕尾状的滑槽中时,第二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第二滑块在滑移时更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块以及所述第二夹块上均设置有橡胶垫,当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对所述固定座进行夹持固定时,所述橡胶垫与所述固定座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起到吸能缓冲的效果,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对固定座进行夹持时,橡胶垫防止固定座被夹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夹块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夹块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当所述第一夹块以及所述第二夹块对所述固定座进行夹持固定时,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限位块插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之间的插接配合以及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之间的插接配合,使得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对固定座进行夹持时,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得到限位,从而防止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相对于固定座松脱,提升了接线盒安装时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两个轴承座,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转动承载于两个所述轴承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座起到为双向丝杆提供安装位置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双向丝杆与接线盒之间的转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块便于对双向丝杆进行握持转动,结构简单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驱动件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与固定座抵紧,接线盒通过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夹持固定于固定座上,当需要将接线盒进行拆卸时,启动驱动件,使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相互远离,此时固定座相对于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松脱,将接线盒取出,即可实现对接线盒的拆卸更换;2、橡胶垫起到吸能缓冲的效果,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对固定座进行夹持时,橡胶垫防止固定座被夹伤;3、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对固定座进行夹持时,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限位块对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相对于固定座松脱,提升了接线盒安装时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座、驱动件、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以及接线盒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座、驱动件、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以及接线盒之间另一视角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中,1、光伏组件本体;2、背材;3、接线盒;31、滑槽;4、第一夹块;41、第一滑块;42、第一螺纹孔;43、第一限位块;5、第二夹块;51、第二滑块;52、第二螺纹孔;53、第二限位块;6、双向丝杆;61、第一螺纹部;62、第二螺纹部;63、握持块;7、轴承座;8、固定座;81、第一限位槽;82、第二限位槽;9、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本体1,光伏组件本体1包括ECTFE膜、EVA胶膜、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边框以及背材2等部件,ECTFE膜、EVA胶膜、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边框以及背材2等部件之间的安装方式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安装即可。另外,光伏组件本体1还包括接线盒3,接线盒3可选用外形呈长方体状设置的盒体或者可选用外形呈圆饼状的盒体,选用市面上常规使用的盒体形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3的外形呈长体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本体(1),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包括背材(2)以及接线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材(2)上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接线盒(3)上设置有第一夹块(4)、第二夹块(5)以及驱动件,所述第一夹块(4)以及第二夹块(5)均滑移连接于所述接线盒(3)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块(4)与所述第二夹块(5)之间相互靠近及远离,所述第一夹块(4)以及所述第二夹块(5)用于将所述固定座(8)夹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本体(1),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包括背材(2)以及接线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材(2)上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接线盒(3)上设置有第一夹块(4)、第二夹块(5)以及驱动件,所述第一夹块(4)以及第二夹块(5)均滑移连接于所述接线盒(3)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块(4)与所述第二夹块(5)之间相互靠近及远离,所述第一夹块(4)以及所述第二夹块(5)用于将所述固定座(8)夹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双向丝杆(6),所述双向丝杆(6)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61)以及第二螺纹部(62),所述双向丝杆(6)转动连接于所述接线盒(3)上,所述第一夹块(4)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部(61)上,所述第二夹块(5)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部(6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3)上设置有滑槽(31),所述第一夹块(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1),所述第一滑块(41)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31)中,所述第二夹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51),所述第二滑块(51)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31)中。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成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领驭指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