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8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包括:底壳,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充电接口;面盖,用于与所述底壳共同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壳铰接;分隔板,用于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和笔容纳空间;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底壳内部;电池,用于接收外界电源充电和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充电线,用于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线设置于所述笔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池连接;电路板,用于控制各零件;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且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线连接。本申请可以放置笔,也可以用于充电,丰富了产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笔盒移动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子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笔盒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笔盒是常见的文具配件,可以用来放置笔。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触屏笔,触屏笔可以用于操作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多种电子设备,同时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为了防止触屏笔的损坏,需要配置一个相应的笔盒用来放置触屏笔。而现有技术的笔盒仅仅只是放置笔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包括:底壳,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充电接口;面盖,用于与所述底壳共同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壳铰接;分隔板,用于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和笔容纳空间;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底壳内部;电池,用于接收外界电源充电和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充电线,用于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线设置于所述笔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池连接;电路板,用于控制各零件;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且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线连接。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笔的笔容纳槽。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线的充电线容纳槽。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插笔位、笔帽位和笔尖位,所述插笔位用于倾斜放置笔,所述笔帽位用于放置笔帽,所述笔尖位用于放置笔尖。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配件位,所述配件位用于放置笔的配件。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充电电路、放电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和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连接。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容C10、电阻R5和电池管理芯片U2,其中,所述电容C10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2的1号引脚连接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2的2号引脚、3号引脚和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2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优选地,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电容C8、电容C9、电池管理芯片U3、电阻R3、电阻R21、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1和充电线管理芯片J3,其中,所述电容C8第一端接地而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9第一端接地而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3第一端,所述电阻R3第二端连接所述VINS信号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3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充电线管理芯片J3的5号引脚和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3的2号引脚接地、4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而5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而发射极连接VIN信号端,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线管理芯片J3的6号引脚。优选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1、电阻R2、电阻R8、电阻R9、开关S1和电感L1,其中,所述主控芯片U1的1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而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所述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8号引脚连接而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7号引脚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6号引脚和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而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S1第一端接地而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5号引脚。优选地,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其中,所述主控电路中主控芯片U1的2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主控芯片U1的3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主控芯片U1的4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既可以用于放置笔,也可以用于充电,丰富了产品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中充电电路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中放电电路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中主控电路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笔盒移动电源中指示灯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包括:底壳1、面盖2、分隔板3、电池(未示出)、充电线4和电路板(未示出),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包括:底壳1,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充电接口11;面盖2,用于与所述底壳1共同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面盖2与所述底壳1铰接;分隔板3,用于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和笔容纳空间;所述分隔板3设置于所述底壳1内部;电池,用于接收外界电源充电和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充电线4,用于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线4设置于所述笔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池连接;电路板,用于控制各零件;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且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线4连接。当使用此笔盒移动电源对电子设备充电时,可以使用充电线4进行充电;当对此笔盒移动电源充电时,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1对内部电池进行充电;当放置笔时,可以分离底壳1和面盖2将笔放入即可。如图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笔的笔容纳槽5。笔容纳槽5中可以放置笔。如图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线4的充电线容纳槽6。充电线4可以放入充电线容纳槽6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壳,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充电接口;/n面盖,用于与所述底壳共同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壳铰接;/n分隔板,用于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和笔容纳空间;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底壳内部;/n电池,用于接收外界电源充电和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n充电线,用于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线设置于所述笔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池连接;/n电路板,用于控制各零件;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且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充电接口;
面盖,用于与所述底壳共同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壳铰接;
分隔板,用于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和笔容纳空间;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底壳内部;
电池,用于接收外界电源充电和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充电线,用于对外界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线设置于所述笔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池连接;
电路板,用于控制各零件;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中,且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笔的笔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线的充电线容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插笔位、笔帽位和笔尖位,所述插笔位用于倾斜放置笔,所述笔帽位用于放置笔帽,所述笔尖位用于放置笔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配件位,所述配件位用于放置笔的配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充电电路、放电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和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容C10、电阻R5和电池管理芯片U2,其中,所述电容C10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2的1号引脚连接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2的2号引脚、3号引脚和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U2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盒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电容C8、电容C9、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雄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