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27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装置本体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部移动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室,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位于元件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扇,所述装置本体的前侧设置有密封门,所述装置本体前侧位于密封门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区,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该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通过后部移动轮、支撑板和辅助轮的配合设置,能够方便地对装置本体进行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因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的问题,而且,在支撑腿的支撑作用下,也保证了装置本体放置时的稳定性,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具体为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静止同步补偿器是一种并联型无功补偿的FACTS装置,它能够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并且其输出可以变化以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特定参数。一般的,它是一种固态开关变流器,当其输入端接有电源或储能装置时,其输出端可独立发出或吸收可控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它可在如下方面改善电力系统功能:动态电压控制,功率振荡阻尼,暂态稳定,电压闪变控制等,与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相比,STATCOM具有调节连续、谐波小、损耗低、运行范围宽、可靠性高、调节速度快等优点,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飞速发展。现有的室内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因其体积较大,且其因为内部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移动不方便,因此,现在提出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装置本体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部移动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室,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位于元件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扇,所述装置本体的前侧设置有密封门,所述装置本体前侧位于密封门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区,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旋转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辅助轮。可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可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且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窗。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可选的,所述密封门通过铰链与装置本体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与后部移动轮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通过后部移动轮、支撑板和辅助轮的配合设置,能够方便地对装置本体进行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因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的问题,而且,在支撑腿的支撑作用下,也保证了装置本体放置时的稳定性,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同时,通过散热扇的设置,能够对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保证了整个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本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支撑腿;3、后部移动轮;4、元件室;5、散热扇;6、密封门;7、控制区;8、安装槽;9、支撑板;10、辅助轮;11、固定板;12、固定孔;13、移动把手;14、散热窗;15、卡块;16、限位块;17、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12,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13,且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窗14,装置本体1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装置本体1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部移动轮3,支撑腿2的底部与后部移动轮3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室4,装置本体1内部位于元件室4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扇5,装置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密封门6,密封门6通过铰链17与装置本体1活动连接,装置本体1前侧位于密封门6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区7,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旋转的支撑板9,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5,且安装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支撑板9的底部安装有辅助轮10。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时,手握移动把手13,将装置本体1向后倾斜,此时,支撑板9由于重力作用从安装槽8内旋出,同时,用脚部将支撑板9旋转至合适角度,即卡块15与限位块16相抵紧,此时,支撑板9与装置本体1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然后依靠辅助轮10对装置本体1移动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综上所述,该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通过后部移动轮3、支撑板9和辅助轮10的配合设置,能够方便地对装置本体1进行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因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的问题,而且,在支撑腿2的支撑作用下,也保证了装置本体1放置时的稳定性,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同时,通过散热扇5的设置,能够对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散热,保证了整个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部移动轮(3),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室(4),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位于元件室(4)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扇(5),所述装置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密封门(6),所述装置本体(1)前侧位于密封门(6)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区(7),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旋转的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底部安装有辅助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部移动轮(3),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室(4),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位于元件室(4)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扇(5),所述装置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密封门(6),所述装置本体(1)前侧位于密封门(6)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区(7),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旋转的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底部安装有辅助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男王基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通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