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4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线束保护套、线束插件,所述接插头本体包括连接端和线束尾端,在所述接插头本体内设置有线束,所述连接端通过线束连接线束插件,所述线束尾端连接线束保护套,还包括用于固定接插头本体的固定上壳,在所述固定上壳上设置有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接插头本体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便于适当将接插头进行旋转,改变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防止憋管,提高线束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插头
,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竞争,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大部分的电动助力转向器上的传感器线束与电机的连接方式存在线束保护套损坏的风险。在如今汽车行业寒冬季节下,开发出一种新型线束接插头结构提高产品可靠性与耐久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尾盖可旋转的线束插接组件”,其公告号CN210016077U,包括线束插接组件,尾盖可旋转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相连接的尾盖,在尾盖上设置有缺口,插头转动插接在尾盖内。尾盖与插头转动安装,能够实现不同传感器不同角度的安装。该技术通过在波纹管即线束保护套与插头连接处设置尾盖来避免波纹管发生疲劳屈服,但是该技术中的插头并未发生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传感器线束与电机的连接方式存在由于憋管导致线束保护套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便于适当将接插头进行旋转,改变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防止憋管,提高线束保护套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1)、线束保护套(5)、线束插件(4),所述接插头本体(1)包括连接端(101)和线束尾端(102),在所述接插头本体(1)内设置有线束(107),所述连接端(101)通过线束连接线束插件(4),所述线束尾端(102)连接线束保护套(5),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固定接插头本体(1)的固定上壳(2),在所述固定上壳(2)上设置有固定部(201)和旋转部(202),所述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旋转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1)、线束保护套(5)、线束插件(4),所述接插头本体(1)包括连接端(101)和线束尾端(102),在所述接插头本体(1)内设置有线束(107),所述连接端(101)通过线束连接线束插件(4),所述线束尾端(102)连接线束保护套(5),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固定接插头本体(1)的固定上壳(2),在所述固定上壳(2)上设置有固定部(201)和旋转部(202),所述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旋转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202)上设置有圆形通孔(204),所述旋转部(202)通过圆形通孔(204)套设在接插头本体(1)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部(201)上设置有上壳卡扣,所述上壳卡扣上设置有定位凸起(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接插头本体(1)设置为“7”型结构,所述固定上壳(2)安装在接插头本体(1)的折弯处,所述连接端(101)与所述旋转部(202)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连接处设置有控制接插头本体(1)单向旋转的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健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航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