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字通信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包括信号线对和由内向外依次包裹于信号线对的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外护层,所述信号线对与外护层之间设有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所述阻水层包括径向分布的阻水纱和纵向分布的阻水带;所述内护层绕包于所述阻水层表面,所述漂浮层挤包于内护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漂浮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层阻水结果设计,方便使用,全面有效的起到阻水作用,通过使用一种新型飘浮护层材料降低了电缆的重量,有效了提高了漂浮力,且在性能上具有较高柔性、耐弯曲、抗拉、耐磨、耐油、抗老化、防水、防腐蚀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
本技术涉及数字通信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伴随着许多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洋领域,必不可少的需要用到水下电缆,现有的电缆品种繁多,许多普通电缆没有很好的防水、防腐蚀的作用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无法更深入的探索大海,面对海水冲击抗拉性、抗弯折性差的电缆容易损坏、弯折、设置断裂。在深水中抗压能力差严重影响水下设备正常工作,而深水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深水的重要工具,在水下搜索作业,通常深度是在上百米甚至千米的水域进行。这种作业除了必备的水下机器人外还需要使用信号控制的电缆,对于这种环境下使用的电缆的要求往往十分苛刻,一般的普通电缆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由于是在水上作业,为保证电缆的绝缘性大都会增加电缆的绝缘层数,这样电缆将变的非常沉重;另一方面,大多数工程设备用的电缆都不能漂浮在水中,这样一来当水下机器人往前移动的过程中电缆向水下坠落的越多,越增加水下机器人的负担,而且很容易造成电缆两端的脱落;再则,电缆被水淹没还使得其可见度大大降低,在拖动的时候很容易被水里的杂物等损坏,而且还无法及时的观察到损坏情况。因此急需一种能漂浮在水上、柔软性好、且机械强度理想、阻水性能好的电缆来进行水下作业,为此针对水下作业的需求及使用特点,设计出了深水潜航机器人用漂浮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结构设计合理,方便使用,采用三层阻水结果设计,全面有效起到阻水作用,通过使用一种新型飘浮护层材料降低了电缆线的重量,有效了提高了漂浮力,在性能上具有较高柔性、耐弯曲、抗拉、耐磨、抗老化、防水、防腐蚀等特性,适用于深水环境中的潜航器设备连接传输信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包括信号线对和由内向外依次包裹于信号线对的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对一共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相邻,并形成信号线对绞合体,每组信号线对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绝缘线芯绞合组成,所述绝缘线芯截断面上依次设有内导体、绝缘层,所述绝缘线芯表面包覆有屏蔽层且填充于所述绝缘线芯绞合体之间的空隙;所述信号线对与外护层之间设有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所述阻水层挤包在所述信号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所述阻水层包括径向分布的阻水纱和纵向分布的阻水带;所述内护层绕包于所述阻水层表面,所述漂浮层挤包于内护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漂浮层上。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全方位的保护电缆,所述阻水纱填充于信号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阻水纱采用遇水即膨胀的细质纤维纱材料。利用阻水纱在吸水后迅速膨胀形成凝胶状物质,阻塞渗水通道,降低电缆受到潮气或水分的浸湿损害,提高电缆在深水条件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为进一步保证电缆的防水性能,所述阻水带使用非导电双面阻水材料,以360度方向绕包于填充有阻水纱的信号线对绞合体外。阻水带遇水气化迅速膨胀,阻堵渗水微孔,对内部结构进行阻水保护。进一步的,为减少信号的干扰,所述屏蔽层材质采用黑色聚烯烃半导面屏蔽材料。进一步的,为进一步满足阻水作用,所述内护层采用黑色聚乙烯材料并360度挤包在阻水带表面。遇水时不易分解,具备良好的阻水功效。进一步的,为进一步增加线缆耐水性特点,所述外护层采用低密度TPE材料挤包于所述漂浮层表面。进一步的,为了减小导体直流电阻,所述内导体采用无氧铜导体。进一步的,为满足电缆结构轻,所述漂浮层采用热塑性发泡状弹性体TPE材料。进一步的,为了满足高频信号传输衰减小的特点,所述绝缘层采用聚烯烃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通过使用多股无氧铜导体,绝缘材料使用物理发泡绝缘,重量轻,介质损耗小,信号传输衰减小特点,为全面提升在深水中的使用特性要求,电缆满足三层阻水要求,通过径向阻水与纵向阻水结构设计来完成三层阻水功效,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漂浮层材料达到深水飘浮功效,有效了提高了漂浮力,采用三层阻水结果设计,全面有效起到阻水作用,使得电缆在性能上具有较高柔性、耐弯曲、抗拉、耐磨、耐油、抗老化、防水、防腐蚀等特性。特别适用于深水环境中的潜航器设备连接传输信号,主要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水下打捞设备、水下施工设备、水下机械手臂、水下液压切割器等作业在水下恶劣环境的机械设备,可随设备在水中拖拽、伸缩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的阻水层及信号线对绞合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的信号线对结构示意图图中:1-信号线对、2-阻水层、3-内护层、4-漂浮层、5-外护层、6-绝缘线芯、61-内导体、62-绝缘层、7-屏蔽层、21-阻水纱、22-阻水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的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包括信号线对1和由内向外依次包裹于信号线对1的阻水层2、内护层3、漂浮层4、外护层5,所述信号线对1一共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相邻,并形成信号线对1绞合体,每组信号线对1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绝缘线芯6绞合组成,所述绝缘线芯6截断面上依次设有内导体61、绝缘层62,所述绝缘线芯6表面包覆有屏蔽层7且填充于所述绝缘线芯6绞合体之间的空隙;所述信号线对1与外护层5之间设有阻水层2、内护层3、漂浮层4,所述阻水层2挤包在所述信号线对1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所述阻水层2包括径向分布的阻水纱21和纵向分布的阻水带22;所述内护层3绕包于所述阻水层2表面,所述漂浮层4挤包于内护层3表面,所述外护层5挤包于所述漂浮层4上。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全方位的保护电缆,所述阻水纱21填充于信号线对1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阻水纱21采用遇水即膨胀的细质纤维纱材料,利用阻水纱在吸水后迅速膨胀形成凝胶状物质,阻塞渗水通道,降低电缆受到潮气或水分的浸湿损害,提高电缆在深水条件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为进一步保证电缆的防水性能,所述阻水带22使用非导电双面阻水材料,以360度方向绕包于填充有阻水纱21的信号线对1绞合体外,阻水,22遇水气化迅速膨胀,阻堵渗水微孔,对内部结构进行阻水保护。进一步的,为减少信号的干扰,所述屏蔽层7材质采用黑色聚烯烃半导面屏蔽材料。进一步的,为进一步满足阻水作用,所述内护层3采用黑色聚乙烯材料并360度挤包在阻水带22表面,遇水时不易分解,具备良好的阻水功效。进一步的,为进一步增加线缆耐水性特点,所述外护层5采用低密度TPE材料挤包于所述漂浮层4表面。进一步的,为了减小导体直流电阻,所述内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包括信号线对和由内向外依次包裹于信号线对的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对一共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相邻,并形成信号线对绞合体,每组信号线对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绝缘线芯绞合组成,所述绝缘线芯截断面上依次设有内导体、绝缘层,所述绝缘线芯表面包覆有屏蔽层且填充于所述绝缘线芯绞合体之间的空隙;所述信号线对与外护层之间设有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所述阻水层挤包在所述信号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所述阻水层包括径向分布的阻水纱和纵向分布的阻水带;所述内护层绕包于所述阻水层表面,所述漂浮层挤包于内护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漂浮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包括信号线对和由内向外依次包裹于信号线对的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对一共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相邻,并形成信号线对绞合体,每组信号线对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绝缘线芯绞合组成,所述绝缘线芯截断面上依次设有内导体、绝缘层,所述绝缘线芯表面包覆有屏蔽层且填充于所述绝缘线芯绞合体之间的空隙;所述信号线对与外护层之间设有阻水层、内护层、漂浮层,所述阻水层挤包在所述信号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所述阻水层包括径向分布的阻水纱和纵向分布的阻水带;所述内护层绕包于所述阻水层表面,所述漂浮层挤包于内护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漂浮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纱填充于信号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深水潜航器用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纱采用遇水即膨胀的细质纤维纱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代兵,廖孝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宇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