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排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稻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灌排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现有技术中灌排系统通常为混凝土浇筑的沟渠,沟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渠道开槽或者设置闸阀人工控制,水直接通过沟渠进入稻田内,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灌排系统没有除污能力且自动化程度低;同时,由于稻田中的水稻在不同生长期内所需要的生长环境有所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的灌排系统无法对稻田的土壤层的湿度进行监测,无法对稻田的水层的水位进行监测,导致无法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对水稻的生长环境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排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灌排系统无法对水稻的生长环境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排系统,包括:灌排装置,灌排装置包括进水池、灌排管路和阀体,进水池设置在稻田的土壤层上,进水池由滤水材料制成;灌排管路包括与进水池连通的进水支路,以使进水支路内的水经过进水池过滤后排入稻田内;阀体设置在进水支路上,以通过阀体控制进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灌排装置(10),所述灌排装置(10)包括进水池(11)、灌排管路(12)和阀体(13),所述进水池(11)设置在稻田(1)的土壤层(101)上,所述进水池(11)由滤水材料制成;所述灌排管路(12)包括与所述进水池(11)连通的进水支路(121),以使所述进水支路(121)内的水经过所述进水池(11)过滤后排入所述稻田(1)内;所述阀体(13)设置在所述进水支路(121)上,以通过所述阀体(13)控制所述进水支路(121)的通断;/n数据采集装置(20),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包括湿度传感器(21)、流量传感器(22)和第一水位传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灌排装置(10),所述灌排装置(10)包括进水池(11)、灌排管路(12)和阀体(13),所述进水池(11)设置在稻田(1)的土壤层(101)上,所述进水池(11)由滤水材料制成;所述灌排管路(12)包括与所述进水池(11)连通的进水支路(121),以使所述进水支路(121)内的水经过所述进水池(11)过滤后排入所述稻田(1)内;所述阀体(13)设置在所述进水支路(121)上,以通过所述阀体(13)控制所述进水支路(121)的通断;
数据采集装置(20),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包括湿度传感器(21)、流量传感器(22)和第一水位传感器(23),所述湿度传感器(21)设置在所述土壤层(101)内,所述流量传感器(22)设置在所述进水支路(121)上,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23)设置在所述稻田(1)的水层(102)内;
控制器(30),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湿度传感器(21)、所述流量传感器(22)、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23)和所述阀体(13)均电连接,以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采集到的数据控制所述阀体(13)的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系统还包括:
视频监控装置(40),所述视频监控装置(40)包括显示器(41)和多个摄像头(42),所述显示器(41)与多个所述摄像头(42)电连接,所述显示器(41)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42)拍摄得到的实时监控影像;
其中,所述稻田(1)的整体区域处设置有所述摄像头(42),所述稻田(1)的入口处设置有所述摄像头(42),所述稻田(1)道路上设置有所述摄像头(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装置(10)还包括蓄水池(14)和第一泵体(15),所述进水池(11)和所述蓄水池(14)之间通过所述进水支路(121)连通,所述第一泵体(15)设置在所述进水支路(121)上,以将所述蓄水池(14)内的水泵送至所述进水池(11)内;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第一泵体(15)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还包括:
水质传感器(24),所述水质传感器(24)设置在所述蓄水池(14)内,所述水质传感器(24)用于对所述蓄水池(14)内的水的PH值或含氧量或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水质传感器(24)电连接;和/或
第二水位传感器(25),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25)的检测端设置在所述蓄水池(14)内,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2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管路(12)还包括将所述蓄水池(14)与地下水连通的抽水管路(16),所述灌排装置(10)还包括第二泵体(17),所述第二泵体(17)设置在所述抽水管路(16)上,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第二泵体(17)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排装置(10)还包括出水池(18),所述出水池(18)设置在所述土壤层(101)上并与所述进水池(11)间隔设置,所述出水池(18)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出水池(18)通过所述过水孔与所述水层(102)连通,以通过控制所述过水孔的高度控制所述水层(102)的最高水位;所述灌排管路(12)包括与所述出水池(18)连通的排水支路(122),以通过所述排水支路(122)将所述出水池(18)内的水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
申请(专利权)人: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