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力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02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压力表,涉及一种压力表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和压力表,底座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底座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压力表连通,还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第三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组减震弹簧,通过中间位置的主弹簧进行减震,两端通过滑轮和减震弹簧相配合的方式进行缓冲,从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以便于读数,进而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力表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表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压力表。
技术介绍
抗震压力表是指表壳内有灌充液的机械指针式压力表,或者表壳内有灌充液并带阻尼器的机械指针(或回转标度盘)式压力表。抗震压力表适用于环境剧烈振动场所,可耐受介质的脉动,冲击及突然卸荷,仪表指示稳定清晰。广泛应用于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力等部门,测量对铜和铜合金无腐蚀性介质的压力。但是现有的抗震压力表均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工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压力表,使其采用了两组减震弹簧,通过中间位置的主弹簧进行减震,两端通过滑轮和减震弹簧相配合的方式进行缓冲,从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以便于读数,进而确保读数的准确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压力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压力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底座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压力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其中,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第三减震装置,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外侧,所述固定管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左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固定管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三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连杆、支杆、减震弹簧和滑轮,所述固定管的下端设置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末端与所述滑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杆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滑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后端,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杆和所述第四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滑轮,所述第四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四滑轮。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第四减震弹簧、第五减震弹簧和第六减震弹簧,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所述第三减震弹簧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通过所述第四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弹性连接,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所述第五减震弹簧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所述第四滑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所述第六减震弹簧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弹性缓冲垫,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左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垫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弹性缓冲垫,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右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垫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五减震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左内壁连接,所述第四减震弹簧和所述第六减震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右内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采用了三组减震结构,并且将其设置在底座和压力表之间,使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震荡时进行减震处理,使得上端的压力表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稳定和减少冲击;其中,中间位置采用了两组减震弹簧,通过中间位置的主弹簧进行减震,两端通过滑轮和减震弹簧相配合的方式进行缓冲,从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以便于读数,进而确保读数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压力表2,底座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底座1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压力表2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下端与第一连接管3连通,还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第三减震装置,底座1上端设置有固定管4,固定管4套接在第二连接管外侧,固定管4前端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并且固定管4通过第一减震装置与底座1固定连接,固定管4左端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并且固定管4通过第二减震装置与底座1连接,固定管4右端设置有第三减震装置并且固定管4通过第三减震装置与底座1连接。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连杆5、支杆6、减震弹簧7和滑轮8,固定管4的下端设置有连杆5,连杆5的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杆6,支杆6的末端与滑轮8转动连接,连杆5通过减震弹簧7与第一连接管3连接。连杆5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支杆6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滑轮8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一连杆设置在固定管4的前端,第二连杆设置在固定管4的后端,第一连杆的末端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第二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第二连杆的末端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第三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第四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四滑轮。减震弹簧7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第四减震弹簧、第五减震弹簧和第六减震弹簧,第一连杆的末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一连接管弹性连接,第一滑轮位于第一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与底座弹性连接,第二滑轮位于第二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所述第三减震弹簧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通过第四减震弹簧与第一连接管弹性连接,第三滑轮位于第二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第五减震弹簧与底座弹性连接,第四滑轮位于第二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第六减震弹簧与底座弹性连接。底座1上设置有凹槽9,第三减震弹簧和第五减震弹簧与凹槽9的左内壁连接,第四减震弹簧和第六减震弹簧与凹槽9的右内壁连接。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10、第一支撑杆11和第一弹性缓冲垫12,第一连接杆10设置在固定管4的左端,第一支撑杆11和第一连接杆10垂直连接,第一支撑杆11的末端通过第一弹性缓冲垫12与底座1弹性连接。第三减震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第二弹性缓冲垫15,第二连接杆13设置在固定管4的右端,第二支撑杆14和第二连接杆13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杆14的末端通过第二弹性缓冲垫15与底座1弹性连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压力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压力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底座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压力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第三减震装置,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外侧,所述固定管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左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固定管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三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力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压力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底座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压力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第三减震装置,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外侧,所述固定管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左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固定管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并且所述固定管通过所述第三减震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连杆、支杆、减震弹簧和滑轮,所述固定管的下端设置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末端与所述滑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杆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滑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后端,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杆和所述第四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滑轮,所述第四支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锡林朱恒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特种仪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