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亚丹专利>正文

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91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属于人防工程进风口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圈,固定圈的内圈安装有连接圈,连接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板,多个第一减震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板,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多个第二减震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板;安装固定圈时,将连接圈置入进风口内部,并使固定圈位于进风口的外侧,当进风口受到冲击波时将压力传输至连接圈,再由连接圈将压力通过弧形板与弹簧传至中心板,此时弧形板弯曲且弹簧压缩,冲击波结束后弹簧与弧形板将储存的势能反弹至连接圈,从而由连接圈支撑进风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
本技术涉及人防工程进风口部
,特别涉及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
技术介绍
人防工程是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一般情况进风口需要设置扩散室、除尘滤毒室、风机房、密闭通道等功能房,当冲击波来临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现有的人防工程进风口部与地下室墙壁连通处,当冲击波来临时,地下室进风口会受到振动影响而损坏,进而使地下室中可呼吸的空气质量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具有较好的防震性能,避免进风口破裂,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进风口内部进行检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扣齿,多个所述第一卡扣齿的内壁均啮合有第二卡扣齿,多个所述第二卡扣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板,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个弧形板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减震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板。为了方便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地下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优选的,所述中心板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为了将固定圈固定在进风口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外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子固定块,多个所述子固定块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母固定块。为了方便安装子固定块与母固定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优选的,多个所述子固定块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插板,两个所述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多个所述母固定块靠近子固定块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为了增加弧形板的韧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一侧凸起,所述弧形板的材质为弹簧钢。为了提高中心板的减震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优选的,所述中心板与连接圈之间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石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连接圈的厚度大于固定圈的厚度,安装固定圈时,将连接圈置入进风口内部,并使固定圈位于进风口的外侧,当进风口受到冲击波时将压力传输至连接圈,再由连接圈将压力通过弧形板与弹簧传至中心板,此时弧形板弯曲且弹簧压缩,冲击波结束后弹簧与弧形板将储存的势能反弹至连接圈,从而由连接圈支撑进风口,避免进风口受压变形;2.由于固定圈位于进风口的外侧,进而当多个子固定块分别与多个母固定块安装时,可将固定圈的位置稳定固定,从而避免固定圈带动中心板滑落;3.将母固定块的后侧与地下室墙壁固定连接,然后将两个第一插板插入两个第二凹槽中,此时第二插板位于第一凹槽中,进而子固定块与母固定块安装,需要拆卸固定圈时,将子固定块外侧的螺栓螺旋拧出,再移动子固定块使其与母固定块分离,从而拆卸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检查进风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板与弧形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子固定块与母固定块结构图。图中:1、固定圈;101、第一卡扣齿;2、连接圈;201、第二卡扣齿;3、中心板;301、通风孔;4、第一减震板;401、弧形板;402、第二减震板;403、弹簧;5、子固定块;501、第一插板;502、第一凹槽;6、母固定块;601、第二插板;602、第二凹槽;7、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包括固定圈1,固定圈1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扣齿101,多个第一卡扣齿101的内壁均啮合有第二卡扣齿201,多个第二卡扣齿2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圈2,连接圈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板4,多个第一减震板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401,两个弧形板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板402,第一减震板4和第二减震板40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3,弹簧403位于两个弧形板401之间,多个第二减震板40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板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圈2的厚度大于固定圈1的厚度,安装固定圈1时,将连接圈2置入进风口内部,并使固定圈1位于进风口的外侧,当进风口受到冲击波时将压力传输至连接圈2,再由连接圈2将压力通过弧形板401与弹簧403传至中心板3,此时弧形板401弯曲且弹簧403压缩,冲击波结束后弹簧403与弧形板401将储存的势能反弹至连接圈2,从而由连接圈2支撑进风口,避免进风口受压变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中心板3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301。在本实施例中:整体装置位于地下室进风口处,进而当外界空气通过除尘滤毒后,可通过多个通风孔301排放进地下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定圈1的外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子固定块5,多个子固定块5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母固定块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圈1位于进风口的外侧,进而多个子固定块5分别与多个母固定块6安装,可将固定圈1的位置稳定固定,从而避免固定圈1带动中心板3滑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多个子固定块5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插板501,两个第一插板501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502,多个母固定块6靠近子固定块5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602,两个第二凹槽602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601。在本实施例中:将母固定块6的后侧与地下室墙壁固定连接,然后将两个第一插板501插入两个第二凹槽602中,此时第二插板601位于第一凹槽502中,进而子固定块5与母固定块6安装,需要拆卸固定圈1时,将子固定块5外侧的螺栓螺旋拧出,再移动子固定块5使其与母固定块6分离,从而拆卸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检查进风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弧形板401相对的一侧凸起,弧形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包括固定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扣齿(101),多个所述第一卡扣齿(101)的内壁均啮合有第二卡扣齿(201),多个所述第二卡扣齿(2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圈(2),所述连接圈(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板(4),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401),两个所述弧形板(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板(402),所述第一减震板(4)和第二减震板(40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3),所述弹簧(403)位于两个弧形板(401)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减震板(40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包括固定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扣齿(101),多个所述第一卡扣齿(101)的内壁均啮合有第二卡扣齿(201),多个所述第二卡扣齿(2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圈(2),所述连接圈(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板(4),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401),两个所述弧形板(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板(402),所述第一减震板(4)和第二减震板(40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3),所述弹簧(403)位于两个弧形板(401)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减震板(40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进风口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3)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丹
申请(专利权)人:马亚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