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包月清专利>正文

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79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其特征在于:由框架部件和支挺部件组成,框架部件由支架和互架固定组成,支挺部件由若干个支腿与支杆连接组成,支架1呈长方形,其边沿装配若干个双向摆臂状的支腿2,下臂触地的支腿2上臂连接扁形杆状的支杆4一端,支杆4的锥梯形另一端扎进位于支架1中部的互架3对应长槽中,放置底座时支腿2适应地面开始摆动,直到被挤满互架3限位的支杆4限制后撑住支架1完成放置,放置后底座保持放置时的倾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弥补传统腿体固定式多支点底座的不便于不平地面上平稳放置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移动设施的不挑剔地面的多支点底座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
本技术隶属于移动性设备用的硬表面支撑底座技术,具体是可以平稳放置在倾斜、凹凸、坑洼等不平地面或平坦地面上的机械结构底座,可充当多种设施的底座,例如垂直飞行器探险底座、工地红外线水平仪底座、多支点拐杖、四脚音箱架、矿山水桶地脚、野营桌椅、多支点高跷等。
技术介绍
常见的移动型地面支撑设施一般都用体腿一体的固定式底座,其中多见的是三腿支撑的三支点底座和四腿支撑的四支点底座,例如三腿凳子和四腿椅子,三支点底座优点是全支点能适应地面的高低落差,无论平地或凹凸地上几乎都能稳妥放置,但它有全身倾斜来弥补支点间的高低落差、同面积平地上不如四腿扶持的稳当、承载压强比四支点大等缺点!四支点底座优点是置在同面积的平地上时比三支点稳当,对地面的承载压强比三支点底座柔和等,但四支点底座只适合平面,不能适应起伏地面,置到凹凸地面就会发生“外部翘腿产生势能而晃荡,内部产生力矩而扭损自身”的缺点!看来越多触点的固定式底座越不能适应凹凸地面,尤其是木制的传统设施,然而当今的机械设施也没走出三支点或四支点固定底座阶段!例如很多直升飞机着陆底座只能降落平地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的传统多支点底座不能方便的平稳放置不平地面上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具备“无论平地或坑洼,每个支点都贴合地面,支点越多而越稳,没有内外矛盾的互相合力支撑并扶持大体倾斜”特点的理想底座方案“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其技术特征在于:由框架部件和支挺部件组成,框架部件由支架和互架组件固定组成,支挺部件由若干个支腿组件和支杆组件连接组成,支架组件以多个接口搭载其他组件,互架组件的作用是限制支挺部件的机械内部形变范围,支腿组件的作用是支架和地面间作支撑,支杆组件的作用是对互架组件传递形变值同时对支腿组件传递内部限制;在放置底座过程中没受到内部限制的支腿以机械形变来应和外力改变自身的支撑高度,而受到内部限制后立即撑住不会缩减支撑高度,随着框架部件下降时松弛的多个支腿先后触地开始机械形变,此时被凹凸地面撑乱的个别支腿的高低不会影响框架部件的倾斜和下降,框架部件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支挺部件的总形变值达到互架组件限定范围时受到内部限制同步停止所有形变,此时每个支腿保持各自的支撑高度使框架部件每个边缘不再下降,完成放置过程;放置后的底座会保持放置者(拖放人员或其他机械)放置时的倾斜值,放置时呈水平状态则放置后也呈水平状态,而放置时底座往某方向侧倾则放置后也保留相同侧倾值;底座的放置过程可以无数次重复,每次放置可以调整倾斜得到跟上次不一样的倾斜值;放置途中每个支腿形变到合适的支撑高度再作支撑,因此不会发生单体多支点之间支撑落差导致的“外部翘腿产生势能而晃荡,内部产生力矩而扭损自身”情况,而越多支点则越稳,通过多次测试后发现本方案均适合三支点到十六支点的奇偶支点数底座,适当范围内添加支点或减少支点不会影响底座运作属性,也不用改变支挺部件的形状属性,只影响组件个数和框架部件的接口位置摆布,不影响技术特征;依据本方案均适合多支点底座的特点,优选以六支点单摆腿样式的底座作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请见图1)。附图说明图1是实例“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实例“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的部件区分示意图;图3是实例“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的组件细分示意图;图4是实例“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的内部限位示意图;图5是实例“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装配到一种设施的三种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1、支架,2、支腿,3、互架,4、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其结构特征在于:由框架部件和支挺部件组成(请见图2),框架部件由支架和互架组件固定组成,支挺部件由若干个支腿组件和支杆组件连接组成(请见图3);支架1呈长方形,其边沿和中部设立若干接口搭载组装其他部件;支腿2为大致呈“N”字形的双向摆臂,中端装配到支架1边沿接口上,顺着横轴摆动而不可左右晃动,大摆臂端斜下垂作为触地部件,小摆臂端垂直向上设成支臂带动支杆4;互架3呈多边形管状,垂直固定到支架1中部,中体设有若干条长槽轨道通透作为多条支杆4锥梯形区段交汇的包拢部件,互架3上下两端设有限位栓,限位距离是所有支杆4锥梯形中段区高度的总合值,上下两限位不计参差不齐只管堆积总高度(请见图4);支杆4呈扁形杆状,一端连接到支腿2支臂接口,设成锥梯形的另一端扎进互架3的对应长槽轨道中,每个支杆4锥梯形区段两端设有限制支腿2自由摆动距离的限位栓。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放置地面的详细过程:放置前,离地的底座倾斜值和重量由放置者(拖放人员或其他机械)承担控制,每个支杆4回到锥梯形尖端的限位栓处,所有支腿2松弛下垂(请见图5);放置底座途中每个支腿2形变到合适支撑高度后再定住高度保持支撑,这步骤分为起初放置和持续放置两个阶段;起初放置底座时,刚触地的支挺部件不受内部限制而开始机械内部形变动作不作支撑:支架1下降时每个支腿2先后触地开始摆动,同时推动相应连接的支杆4,往内滑动的支杆4锥梯形区段持续扎过互架3中心,此时被起伏地面撑起而浮沉不一的若干支腿2的支撑高低不会影响支架1的倾斜和下降;持续放置底座时,框架部件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支挺部件受到内部限制停止形变保持支撑:支架1持续下降让若干支腿2形变到一定程度后触发同步停住所有支腿2形变的内部限定机制,被支腿2带动的支杆4的锥梯形区段互相堆积到挤满互架3内部限位距离后每个支杆4被迫停止滑动并限制相应连接的支腿2的形变,同步停止支挺部件内部的全部机械形变动作!此时每个支腿2稳固保持各自的支撑高度,使支架1每个边缘不再下降,完成放置;放置后,底座平稳保持着放置时的倾斜状态:可能每个支腿2贴合地面而高低不一,但不存在弹性力矩,尽可能的均衡承载压强,共同支撑着支架1保持放置时的倾斜状态。调试与改良本实例是最基础的单支腿配锥形支杆的支挺部件,其支腿2长度固定情况下调支臂长度,支臂长度固定情况下得到支杆4的锥梯形区长度,支杆4的锥梯形区长度固定情况下调锥梯形尖度,最后调试互架3限位;框架部件可以融入移动设施大体成为一体,甚至移动设施体架可以做为框架部件;支挺部件方面可以改良双折臂支腿搭配绳索或油缸的支挺部件,其运作特性与本实例相同。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其特征在于:/n由框架部件和支挺部件组成,框架部件由支架(1)和互架(3)固定组成,支挺部件由若干个支腿(2)和支杆(4)连接组成;/n支架(1)呈长方形,边沿和中部设立若干接口搭载组装其他部件;/n支腿(2)为大致呈“N”字形的双向摆臂,中端装配到支架(1)边沿接口上,顺着横轴摆动而不可左右晃动,大摆臂端斜下垂作为触地部件,小摆臂端垂直向上设成支臂带动支杆(4);/n互架(3)呈多边形管状,垂直固定到支架(1)中部,中体设有若干条长槽轨道通透,上下端设有限位栓;/n支杆(4)呈扁形杆状,一端连接到支腿(2)支臂端接口,设成锥梯形的另一端扎进互架(3)的对应长槽轨道中,每个支杆(4)锥梯形区两端设有限位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鼎芯互支式全地形多支点底座,其特征在于:
由框架部件和支挺部件组成,框架部件由支架(1)和互架(3)固定组成,支挺部件由若干个支腿(2)和支杆(4)连接组成;
支架(1)呈长方形,边沿和中部设立若干接口搭载组装其他部件;
支腿(2)为大致呈“N”字形的双向摆臂,中端装配到支架(1)边沿接口上,顺着横轴摆动而不可左右晃动,大摆臂端斜下垂作为触地部件,小摆臂端垂直向上设成支臂带动支杆(4);
互架(3)呈多边形管状,垂直固定到支架(1)中部,中体设有若干条长槽轨道通透,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月清
申请(专利权)人:包月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