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55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若干个水平底座、若干个滑动通孔、至少一对底部限制架、若干组固定通孔和若干个电缆传送管道,所述支撑框架位于地面以下、且六面贯通,若干个所述水平底座均匀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表面、且两端均通过一对固定螺栓与所述支撑框架进行连接。该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为一种便于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通过移动改变每相邻一对电缆杆之间距离,在地面以下预埋支撑,便于电厂内地面以上的电缆杆进行统一连接,管理方便,节省物料使用,也不影响地面以下传输线缆,与地面以下连接良好,固定良好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支撑就是对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为了使得固定良好,需要底部增加重量,达到支撑的效果。为了远距离的传输电量,需要使用大量的电缆线,为了适应用户的使用电量,需要对大电量进行变电,因此就会有变电厂,在变电厂内,需要多个电性元件对其进行操控,为了不妨碍工作人员的检查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铺设较高的电缆杆进行支撑电缆线,由于电缆杆比较高,安装在室外,为了增加稳定性,需要在每个电缆杆的下端放置比较重的底座进行支撑,传统的都是每个电缆杆放置一下底座,传统的底座都在地面以下,多个电缆杆,底座也比较多,比较零散,单一固定支撑时,需要增加较大的重量,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如果使用传统的灌浆操作或者金属块堆叠,使用量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情况,使得统一管理,相互增加重量,便于电厂地面以下比较整齐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若干个水平底座、若干个滑动通孔、至少一对底部限制架、若干组固定通孔和若干个电缆传送管道,所述支撑框架位于地面以下、且六面贯通,若干个所述水平底座均匀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表面、且两端均通过一对固定螺栓与所述支撑框架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滑动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上表面中心处、且长度略小于所述水平底座的长度,若干组所述固定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滑动通孔两侧,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均匀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相互平行,至少一对所述底部限制架套装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下端、且朝下放置,所述支撑框架内空隙灌装有混凝土料。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位于所述混凝土料中心线上、且两端均超过所述混凝土料成型端面。进一步优选,每组所述固定通孔的数量为至少六个、且成圆环形放置。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底部限制架的纵截面均为倒直角U形。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底部限制架的两端侧表面均设置有用以承载混凝土料的承载斗。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框架上方还包括有用以限制所述滑动通孔的若干个条形支撑板,每个所述条形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宽度相匹配、且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若干个所述滑动通孔相匹配的条形限制块。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框架的四角支撑处的横截面均为L形,所述支撑框架的四角支撑处的外侧表面均加工有若干个灌装通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一种便于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通过移动改变每相邻一对电缆杆之间距离,在地面以下预埋支撑,便于电厂内地面以上的电缆杆进行统一连接,管理方便,节省物料使用,也不影响地面以下传输线缆,与地面以下连接良好,固定良好的装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中所述支撑框架、所述底部限制架、所述电缆传送管、所述承载斗和所述灌装通孔相配合的俯视剖面图;图4为本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中所述侧视图;图中:1、支撑框架;2、水平底座;3、底部限制架;4、电缆传送管道;5、固定螺栓;6、承载斗;7、条形支撑板;8、灌装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若干个水平底座2、若干个滑动通孔、至少一对底部限制架3、若干组固定通孔和若干个电缆传送管道4,所述支撑框架1位于地面以下、且六面贯通,若干个所述水平底座2均匀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表面、且两端均通过一对固定螺栓5与所述支撑框架1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滑动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中心处、且长度略小于所述水平底座2的长度,若干组所述固定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滑动通孔两侧,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4均匀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内、且相互平行,至少一对所述底部限制架3套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内下端、且朝下放置,所述支撑框架1内空隙灌装有混凝土料,使用此装置时,将此装置放置在地面以下,支撑框架1嵌装在地面以下,位于支撑框架1上表面的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便于放置多个电缆杆架的,位于每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的滑动通孔便于将外部的电缆杆底座的部分插入在所对应的滑动通孔内,可以在所对应的滑动通孔内进行滑动,调整位置,便于根据承载电缆线的数量以及电量调整每相邻电缆杆底座之间的距离,每个电缆杆底座与水平底座2之间的连接通过若干个地脚螺栓,位于每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且位于滑动通孔两侧的若干个固定通孔便于承载地脚螺栓,使得在移动调整好位置之后,通过地脚螺栓与水平底座2之间进行连接,由于水平底座2也是位于地面以下的,在支撑框架1内部会填充混凝土料等,因此便于与地面之间固定良好,与土地之间通过支撑框架1的插入,使得整体下端固定更加良好的,位于支撑框架1内部的至少一对底部限制架3套装在支撑框架1的底部插入地面以下,增加与地面以下的连接能力,固定良好的,位于支撑框架1内部若干个电缆传送管道4活动放置在支撑框架1内部,通过填充混凝土料将电缆传送管道4摆放成图1所展示的情况,便于在支撑框架1内部进行传送电缆线,每个电缆传送管4仅是用来对经过的电缆线进行临时防护的,两端贯通即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管道或者水泥管道等,电缆传送管道4具有一定的重量且与地面之间连接不平滑,增加与混凝土料和地面以下的固定性,其中每个水平底座2与支撑框架1上表面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5进行连接,便于根据电缆线的摆放位置进行调整固定的位置,便于拆卸和安装的,由于支撑框架1的六面贯通的,因此在填充混凝土时,可以在周围的地面挖出适当的凹坑,便于填充混凝土料时填充出支撑框架1外部,增加与地面以下的连接强度。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4位于所述混凝土料中心线上、且两端均超过所述混凝土料成型端面,中心线处便于中心传送,电缆传送管道4两端均超过所述混凝土料成型端面,便于与地面一下接触面比较大,固定较好的。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组所述固定通孔的数量为至少六个、且成圆环形放置,固定良好,便于两端的固定位置数量相同,固定良好的。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底部限制架3的纵截面均为倒直角U形,倒直角U形便于与支撑框架1内下表面固定良好,插装在地面以下比较方便的。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底部限制架3的两端侧表面均设置有用以承载混凝土料的承载斗6,位于每个底部限制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若干个水平底座(2)、若干个滑动通孔、至少一对底部限制架(3)、若干组固定通孔和若干个电缆传送管道(4),所述支撑框架(1)位于地面以下、且六面贯通,若干个所述水平底座(2)均匀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表面、且两端均通过一对固定螺栓(5)与所述支撑框架(1)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滑动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中心处、且长度略小于所述水平底座(2)的长度,若干组所述固定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滑动通孔两侧,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4)均匀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内、且相互平行,至少一对所述底部限制架(3)套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内下端、且朝下放置,所述支撑框架(1)内空隙灌装有混凝土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若干个水平底座(2)、若干个滑动通孔、至少一对底部限制架(3)、若干组固定通孔和若干个电缆传送管道(4),所述支撑框架(1)位于地面以下、且六面贯通,若干个所述水平底座(2)均匀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表面、且两端均通过一对固定螺栓(5)与所述支撑框架(1)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滑动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中心处、且长度略小于所述水平底座(2)的长度,若干组所述固定通孔均匀加工在若干个水平底座(2)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滑动通孔两侧,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4)均匀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内、且相互平行,至少一对所述底部限制架(3)套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内下端、且朝下放置,所述支撑框架(1)内空隙灌装有混凝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电厂内的电缆杆地下集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电缆传送管道(4)位于所述混凝土料中心线上、且两端均超过所述混凝土料成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春于洪雪朱晓伟刘佳于鸿远高峰宋世玉郭鹏孙立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松和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