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和断路器,该断路器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对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后端面上设置有进线口,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操作部安装口和出线口,在前端面的中央还设有挡线隔板,所述操作部安装口和出线口分别位于挡线隔板的上下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操作部和接线端子的导线更好地分隔开,避免导线对操作部的干扰,克服分合闸移动不到位的缺陷,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和断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断路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和断路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插入式断路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尤其随着5G行业的快速发展,5G机柜的需求越来越多,与之配合使用的插入式断路器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重视。公开号为CN107993900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入式小型断路器。该专利技术申请为市售最常见的插入式断路器。插入式断路器采用了按钮式的结构,当按压按钮,断路器合闸;当拔出按钮,断路器分闸。但是该结构在分闸时容易发生断路器脱出机柜的误操作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申请号为202010287069.2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分合闸手柄机构,通过手柄摇臂的旋转控制合闸与分闸,通过直线移动来操作锁定件。但是,上述结构均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插入式断路器的高度和宽度只有4x2cm左右,而断路器的前端面上既需要设置操作部,又需要设置出线口来连接出线端子,而机柜的安装空间又比较狭小,这就导致了出线端子的导线会压靠在操作部(按钮和手柄)上,导致用户操作不便。导线对操作部的干扰还容易发生合闸不到位(虚合闸)的风险,以及产品在短路/过载故障时有分闸不到位的风险,给用户使用带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和断路器,隔离端子导线和操作部,提高用户用电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断路器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对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后端面上设置有进线口,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操作部安装口和出线口,在前端面的中央还设有挡线隔板,所述操作部安装口和出线口分别位于挡线隔板的上下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挡线隔板和断路器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挡线隔板和断路器壳体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端面的侧边设有安装槽,所述的挡线隔板上设有卡槽部,通过安装槽和卡槽部的结合使挡线隔板安装在前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挡线隔板黏贴在前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挡线隔板为矩形、半圆形或多边形板。进一步地,所述挡线隔板的悬空端侧边设有内凹圆弧面。进一步地,所述挡线隔板的两侧设有护板,护板和挡线隔板组成凹形结构。进一步地,断路器壳体得上表面上设有壳体开口,用于伸出断路器的锁定机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使用如上任一所述的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挡线隔板的设置可以将操作部和接线端子的导线更好地分隔开,避免导线对操作部的干扰,克服分合闸移动不到位的缺陷,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2、挡线隔板和断路器壳体可拆卸式安装,便于维护和更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挡线隔板进行替换,更好地整理导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线口,2、出线口,3、操作部安装口,4、挡线隔板,41、内凹圆弧面,42、护板,43、卡槽部,5、壳体开口,6、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对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后端面上设有进线口1,在前端面上设有操作部安装口3和出线口2,进线口1和出现口分别通过对应的接线端子和导线相连。在前端面的中央设置有一块挡线隔板4,操作部安装口3和出线口2分别位于挡线隔板4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操作部安装口3位于上侧,出线口2位于下侧。本实施例中,挡线隔板4和断路器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挡线隔板4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半圆形或多边形板,具体形式不限,只要是能起到分隔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中的断路器壳体还上表面上设有壳体开口5,用于伸出断路器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插入式断路器在机柜中的固定。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基本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挡线隔板4采用矩形结构,并且在挡线隔板4的悬空端侧边设有内凹圆弧面41,用于更好地集中和引导导线。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基本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挡线隔板4的两侧设有护板42,护板42和挡线隔板4组成凹形结构,同样用于更好地集中和引导导线。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基本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挡线隔板4和断路器壳体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说,前端面的侧边设有安装槽6,挡线隔板4上设有卡槽部43,通过安装槽6和卡槽部43的结合使挡线隔板4安装在前端面上。该结构便于维护和更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挡线隔板4进行替换,更好地整理导线。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基本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挡线隔板4和断路器壳体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说,挡线隔板4通过胶水黏贴在前端面上,当需要替换时,通过加热等方式取下更换。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断路器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对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后端面上设置有进线口(1),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操作部安装口(3)和出线口(2),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面的中央还设有挡线隔板(4),所述操作部安装口(3)和出线口(2)分别位于挡线隔板(4)的上下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断路器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对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后端面上设置有进线口(1),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操作部安装口(3)和出线口(2),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面的中央还设有挡线隔板(4),所述操作部安装口(3)和出线口(2)分别位于挡线隔板(4)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线隔板(4)和断路器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线隔板(4)和断路器壳体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面的侧边设有安装槽(6),所述的挡线隔板(4)上设有卡槽部(43),通过安装槽(6)和卡槽部(43)的结合使挡线隔板(4)安装在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茭,史胜余,许利战,祁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