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99309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两步法,先以稻壳作为前躯体制备多孔碳,加入金属盐进行复合,再对复合产物进行热处理,得到的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中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成功均匀分散在多孔碳的孔隙中,避免了使用水热法制备多孔碳/金属氧化物时采用的炭化稻壳在水中分散性差的问题。同时,在多孔碳中引入金属氧化物后制备的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更高的比电容,该复合材料还可用于制备锂硫电池。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可发挥多孔碳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双重固硫作用,显著提高锂硫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及器件领域的快速发展,碳基电极材料的开发已成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来说,多孔碳的前躯体材料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与酚醛树脂、沥青等合成材料相比,天然的生物质材料,例如棉纤维、花生壳、柳絮、草籽、橘子皮、小麦粉、稻壳等都可以作为碳源,经过碳化和化学活化后可以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孔隙分布宽的各种级别的多孔碳。然而现有的多孔碳大都是双电层特征电极材料,其循环稳定性虽好,但采用这类电极材料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较低,使得超级电容器的综合性能受限。此外,作为锂硫电池硫载体时,单纯的多孔碳只能作为物理屏障来限制可溶性多硫化物的扩散,这种多孔碳的单一物理限硫作用较弱,并不能起到有效的固硫作用,会导致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多孔碳:取稻壳进行除杂、烘干,置于惰性气氛中炭化,再经研磨过筛、碱洗、过滤,将所得固体物质进行烘干,得到多孔碳;(2)制备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取金属盐溶液,加入步骤(1)的多孔碳,搅拌、烘干,置于惰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经研磨过筛,得所述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杂的工艺为:对稻壳进行水洗和醇洗。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碱洗中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所述碱洗中的碱的浓度为0.5~8.0mgmL-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炭化的温度为700~1000℃,所述炭化的时长为2~4h。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500~700℃,所述热处理的时长为2~4h。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阳离子为过渡金属阳离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金属阳离子选自钴离子、镍离子、铁离子、锌离子和锰离子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阴离子为含氧阴离子,优选为醋酸根。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根据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将如上所述的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或锂硫电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两步法,先以稻壳作为前躯体制备多孔碳,加入金属盐进行复合,再对复合产物进行热处理,得到的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中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成功均匀分散在多孔碳的孔隙中,避免了使用水热法制备多孔碳/金属氧化物时采用的炭化稻壳在水中分散性差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多孔碳中引入金属氧化物赝电容材料,得到的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更高的比电容。该复合材料还可用于制备锂硫电池,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可发挥多孔碳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双重固硫作用,显著提高锂硫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稻壳的照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稻壳在经高温炭化后的稻壳照片;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得的多孔碳的照片(a)和扫描电镜图(b);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得的多孔碳/Co3O4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其中,采用的扫描电镜设备型号为日本电子公司的JSM7500F。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
的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所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提取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提取方法。实施例1称取100g稻壳,如图1所示,经过水洗、乙醇洗除去杂质,于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后再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中于900℃下炭化3h,取出经炭化的稻壳(其照片如图2所示),研磨过筛,在1MNaOH溶液中充分浸泡和搅拌,以除去稻壳中的SiO2,再经过滤和烘干,得到多孔碳粉末,其形貌如图3中的(b)所示,图3中,(a)为多孔碳粉末的照片,(b)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的微观形貌,从图3中的(b)可以看出多孔碳的大孔结构,经过碱洗的碳化稻壳在去除了SiO2后,进而产生了大孔道结构。取10g上述多孔碳粉末,加入至浓度为5mgmL-1的醋酸钴溶液中,充分搅拌、于70℃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固体粉末,在600℃下将该固体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并在氮气气氛中热处理2h,冷却后取出,经研磨过筛,即得多孔碳/Co3O4复合材料。将所得多孔碳/Co3O4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其微观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a)为多孔碳/Co3O4复合材料在低倍率(a)下的扫描电镜图;(b为多孔碳/Co3O4复合材料在高倍率(b)下的扫描电镜图,从图4中的(a)可以看到多孔碳的大孔道中分散着大量的纳米颗粒,经过倍数放大后图4中的(b)可以观察到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在孔道结构的沟槽中,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多孔碳/Co3O4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实施例2称取100g稻壳,经过水洗、乙醇洗除去杂质,于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后再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中于1000℃炭化2.5h,取出经炭化的稻壳,研磨过筛,在1MNaOH溶液中充分浸泡和搅拌,以除去稻壳中的SiO2,再经过滤和烘干,得到多孔碳粉末。取10g上述多孔碳粉末,加入至浓度为2mgmL-1的醋酸镍溶液中,充分搅拌、于70℃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固体粉末,在550℃下将该固体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并在氮气气氛中热处理3h,冷却后取出,经研磨过筛,即得多孔碳/NiO复合材料。实施例3称取100g稻壳,经过水洗、乙醇洗除去杂质,于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后再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中于1000℃炭化4h,取出经炭化的稻壳,研磨过筛,在1MNaOH溶液中充分浸泡和搅拌,以除去稻壳中的SiO2,再经过滤和烘干,得到多孔碳粉末。取10g上述多孔碳粉末,加入至浓度为6mgmL-1的醋酸锰溶液中,充分搅拌、于70℃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固体粉末,在500℃下将该固体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并在氮气气氛中热处理2.5h,冷却后取出,经研磨过筛,即得多孔碳/MnO2复合材料。实施例4称取100g稻壳,经过水洗、乙醇洗除去杂质,于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后再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中于900℃炭化3h,取出经炭化的稻壳,研磨过筛,在1MNaOH溶液中充分浸泡和搅拌,以除去稻壳中的Si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制备多孔碳:取稻壳进行除杂、烘干,置于惰性气氛中炭化,再经研磨过筛、碱洗、过滤,将所得固体物质进行烘干,得到多孔碳;/n(2)制备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取金属盐溶液,加入步骤(1)的多孔碳,搅拌、烘干,置于惰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经研磨过筛,得到所述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多孔碳:取稻壳进行除杂、烘干,置于惰性气氛中炭化,再经研磨过筛、碱洗、过滤,将所得固体物质进行烘干,得到多孔碳;
(2)制备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取金属盐溶液,加入步骤(1)的多孔碳,搅拌、烘干,置于惰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经研磨过筛,得到所述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的工艺为:对稻壳进行水洗和醇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的过程中采用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所述碱的浓度为0.5~8.0mgm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化的温度为700~1000℃,所述炭化的时长为2~4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晓东刘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