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系统和包括共振系统的弦乐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925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1
共振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内腔的乐器琴身构成的共振系统,该内腔与从面板连续延伸的音孔相通。该音孔可具有从面板开始的连续曲线过渡以及与乐器琴身的已变共振频率相对应的长度。包括在此公开的共振系统的弦乐器(例如,吉他,例如半原声电吉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振系统和包括共振系统的弦乐器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210826.3的分案申请,该母案的申请日为2019年3月1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共振系统和包括共振系统的弦乐器”。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一种用于弦乐器的共振系统。
技术介绍
基于乐器琴身的尺寸和形状,弦乐器具有特定的调性(tonality)和共振频率范围。具有对称形状,相对大的内部体积,和/或相对轻的物理支撑的乐器琴身可具有稳定的(robust)频率范围以及清晰的音色(tone)。例如,小提琴,大提琴,以及原声吉他(acousticguitar)各自使用相对大的内部体积,该内部体积被用于提供不同频率范围的平稳且清晰的再现。虽然这种弦乐器可提供音质,但除非在具有最佳声学特性的地点(例如音乐厅)演奏,否则这种弦乐器可能难以提供声学振幅以及音量。声学换能器的使用可使弦乐器产生的声音被放大,被操控,以及被记录,但是由于声学换能器以及换能器在乐器上的位置的限制而经常伴随声退化(degradation)。与本质上是原声的弦乐器相反,乐器可被配置为相对于振动琴弦来优化声学换能器的布置以及性能。这种电弦乐器可精确地再现相对较大的频率范围,并且当被插入信号处理器时可容易地添加信号处理(例如音色以及音量)。然而,电弦乐器可能具有有限的声学特性,这至少部分地归因于声学换能器的优先布置以及呈现具有有限体积的不规则形状内腔的延伸的物理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与多种实施方案一致,共振系统具有乐器琴身,该乐器琴身具有至少一个内腔,该内腔与从面板(topcover)连续延伸的音孔相通。该音孔具有从面板开始的连续曲线过渡以及与乐器琴身的已变共振频率相对应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共振系统具有琴身,该琴身具有单个内腔,该内腔与从面板连续延伸的音孔相通。该音孔具有从面板开始的连续曲线过渡以及与琴身的已变共振频率相对应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提供具有单个内腔的乐器琴身来使用弦乐器共振系统,该单个内腔与至少一个从面板连续延伸的音孔相通,其中该音孔具有从面板开始的连续曲线过渡以及与乐器琴身的第一已变共振频率相对应的长度。改变音孔以产生乐器琴身的第二已变共振频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可根据多种实施方案使用的示例弦乐器组件的框图表示。图2A和2B分别表示了可由图1的弦乐器组件使用的示例弦乐器的部分。图3A至3D分别描绘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配置的示例弦乐器共振系统的部分的线图表示(1inerepresentations)。图4是根据多种实施方案布置的示例弦乐器共振系统的一部分的横截面示图。图5表达了根据多种实施方案使用的示例弦乐器共振系统的一部分的横截面示图。图6示出了可根据多种实施方案使用的示例弦乐器共振系统的一些部分的线图表示。图7示出了可利用图1-6的多种实施方案来执行的示例共振优化例程(routine)。具体实施例本公开通常涉及一种用于弦乐器的共振系统,其可以优化不规则形状的乐器琴身的声学特性(acousticproperties)。多种实施方案涉及用于弦乐器的共振系统,其通过改变乐器琴身的至少一个共振频率来优化频率响应和调性。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能反转(reverse)来自乐器琴身内部的声波的声相的音孔,电弦乐器在没有被连接至信号处理器时可具有改善的声学深度,声学质量,声学调性,以及声学振幅。尽管具有相对较小体积的不规则形状的内部乐器腔,调节电弦乐器的音孔的能力允许优化多种多样的可听频率。图1显示了示例弦乐器组件100的框图,其中可实践本公开的多种实施方案。弦乐器组件100可具有任意数量的弦乐器102,该任意数量的弦乐器102被单独地和/或共同地被连接至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器104。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多个不同的弦乐器102(例如六弦吉他和四弦贝司)可各自被连接至不同的信号处理器104(例如脚踏板),同时各自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106(例如有线的和/或无线信号路径)被连接至公共信号处理器104(例如音卡,放大器,或前置放大器)。弦乐器102不限于特定尺寸,形状,类型,声音特征,或材料构造,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是至少由被固定到琴颈(neck)110的琴身108所限定的吉他。一根或多根琴弦112(例如金属,尼龙,或其他声学材料)可以横跨琴颈110和部分琴身108从琴头(headstock)114连续地延伸至琴桥(bridge)116。至少一根琴弦112的发音(articulation)产生可通过琴身108,信号处理器104,或两者来增强的预设音色以及频率范围。例如,原声吉他可以不具有电子换能装置(means)而依靠琴身108来混响(reverberate)由琴弦112产生的声音,而电吉他可在琴身108中具有最小的声学腔室(chamber)而依靠一个或多个有源或无源电子换能装置,例如缠绕线圈拾音器(woundcoilpickup),双线圈拾音器(humbuckingpickup),以及压电拾音器。虽然原声吉他可配备有电子换能装置,但空心琴身108的琴弦振动力学不同于电吉他经常采用的实心固体108。因此,可被表征为半原声吉他(semi-acousticguitar)的空心琴身电吉他试图为传统电吉他琴弦112动力学(dynamics)提供具有更接近于原声吉他声音特性的声学(不插电)调性。然而,由于琴身108的内腔对于产生丰富,深沉,以及平稳的声学调性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将电吉他改变为更类似于原声吉他要比将原声吉他改变为更类似于电吉他困难得多。图2A和2B分别提供了示例弦乐器120的多个部分的线图表示,在该示例弦乐器120中可采用多种实施方案。图2A显示了没有安装面板122的吉他琴身108和琴颈110的剖视透视图,面板上装有琴桥116。琴身108作为电吉他的一部分可以是任何形状,尺寸,以及材料构造,但被认为是空心琴身电/半原声吉他,该空心琴身电/半原声吉他具有相对薄的轮廓(例如沿Z轴为1.75英寸或更小),相对小的内腔124体积(例如200立方英寸或更小),以及用于安装电子器件(例如旋钮,电池,电路,以及拾音器)的内部特征126。应当注意的是,实心琴身电吉他与图2A的琴身108不同在于实心琴身电吉他不具有增强振动琴弦112的声学特性的声学上可感知的内腔124。相反,原声吉他与图2A的琴身108不同在于原声吉他具有更大的内腔124,该更大的内腔124的形状有助于增强振动琴弦112的声学特性。另外,原声吉他将在腔124内具有物理支撑以支持面板,而电吉他的琴身结构即使没有支撑也足够支持面板122和对琴弦112采用的激烈手法。图2B显示了已完全组装并准备奏乐的弦乐器120,其安装了面板122,并且琴弦跨越一个或多个拾音器128被调到预设的张力。为利用占据内腔124的空气体积,一个或多个具有一定形状的端口(ports)(例如c形孔130和/或f形孔132)可允许空气流入和流出琴身108,以增强并改变振动的琴弦112的声学特性。也就是说,来自琴弦112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内腔的乐器琴身,所述内腔与从面板连续延伸的音孔相通,所述音孔具有从所述面板开始的连续曲线过渡以及与所述乐器琴身的已变共振频率相对应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9 US 15/925,1681.一种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蒂莫西·P·肖约书亚·D·赫斯特布莱恩·C·斯沃德佛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芬德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