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正磊专利>正文

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11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9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钩冲顶缺乏保护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包括成对设置在载重车架底部的顶柱组件、设置在吊钩装置上平面的活动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以及电磁铁;其中,所述的顶柱组件与活动组件的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有电磁铁;且顶柱组件的端部与电磁铁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采集压力传感器的输出数据从而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根据吊钩的对车架的压力判断是否是吊钩到位,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的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吊钩冲顶坠落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水平起重臂载重小车变幅的塔式起重机为防止起重吊钩上升到最高位置时与载重小车底部碰撞,在起升机构上设置起升高度限位器,一般的,最小距离为800mm。在实际的生产中,在塔机的运行时,如果起升高度限位器失效,操作者未发现该情况,未及时停止吊钩的上升,就会冲顶即造成吊钩装置顶部与车架下部碰撞。一旦发生冲顶,起重钢丝绳往往容易拉断,吊钩连同起吊的重物从高处坠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现有的,对于吊钩冲顶的保护研究很少,在生产中主要通过操作者的经验进行保护,对工地安全生产产生了较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钩冲顶缺乏保护装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根据吊钩的对车架的压力判断是否是吊钩到位,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包括成对设置在载重车架底部的顶柱组件、设置在吊钩装置上平面的活动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其技术方案在于,控制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以及电磁铁;其中,所述的顶柱组件与活动组件的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有电磁铁;且顶柱组件的端部与电磁铁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采集压力传感器的输出数据从而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其中,顶柱组件包括顶柱;该顶柱设置在载重车架底部;顶柱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铁且在该顶柱的端部与电磁铁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活动组件包括活动柱;该活动柱靠近顶柱的一端也设置有电磁铁。或者顶柱组件包括顶柱、液压缸以及长度大于顶柱的检测柱;其中,所述的顶柱以及检测柱均设置在液压缸中,且顶柱与液压缸形成液压室;检测柱与液压缸形成检测液压室;液压室与检测液压室底部连通设置;活动组件包括活动柱和活动检测柱;活动柱的端部也设置有电磁铁;活动检测柱的位置与检测柱对应。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集载重车架和吊钩装置之间的压力数据,根据该压力数据判断载重车架和吊钩装置之间是否接触并产生压力,设定一个压力阈值,在超过该阈值后,发出信号告知操作者并同时对塔式起重机停止上升吊钩装置;并且,为了防止吊钩装置掉落,可以在载重车架和吊钩装置之间设置电磁铁,防止钢丝绳断裂后吊钩装置掉落。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根据吊钩的对车架的压力判断是否是吊钩到位,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E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图。图5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钩冲顶缺乏保护装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包括成对设置在载重车架1底部的顶柱组件2、设置在吊钩装置3上平面的活动组件4以及控制组件5,其中,控制组件5包括压力传感器501、控制单元502以及电磁铁503;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502与压力传感器501电性连接,用于采集吊钩装置3与活动组件4之间的压力从而控制电磁铁503的通断。具体实施例I:如图1~2,两对顶柱组件2和活动组件4对称设置在载重车架1和吊钩装置3之间;其中,顶柱组件2包括顶柱201;该顶柱201设置在载重车架1底部;顶柱201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铁503且在该顶柱201的端部与电磁铁503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01;活动组件4包括活动柱401;该活动柱401靠近顶柱201的一端也设置有电磁铁503。在工作时,为了防止载重车架1或吊钩装置3已经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生变形,所以控制单元502采集两个压力传感器501的数据,只要其中一个压力数据超过阈值,就立刻使电磁铁503通电,保证安全和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在使用时,发现了采用中,由于吊钩装置3速度较快,活动柱401靠近顶柱201的速度也很快,造成电磁铁50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形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具体实施例II:本实施例中引入液压机构,使活动柱401与顶柱201不再硬性碰撞,增加使用寿命。如图3~4,具体的,顶柱组件2包括顶柱201、液压缸202以及长度大于顶柱201的检测柱203;其中,所述的顶柱201以及检测柱203类似活塞杆均设置在液压缸202中,且顶柱201与液压缸202形成液压室A;检测柱203与液压缸202形成检测液压室B;液压室A与检测液压室B底部连通设置;活动组件4包括活动柱401和活动检测柱402;活动柱401的端部也设置有电磁铁503;活动检测柱402的位置与检测柱203对应。由于检测柱203的长度较长,所以,检测柱203首先接触活动检测柱402,然后压缩检测液压室B的液体;压缩液体进入液压室A中,使顶柱201也向外运动,直至与活动柱401接触并逐渐挤压;当达到阈值时,电磁铁503通电,防止吊钩装置3掉落。本实施例通过液压缸202中的液体的运动,使具体实施例I中的硬性碰撞改为柔性碰撞,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如果再次使用时,由于液压作用,检测柱203与顶柱201会逐渐复位,无需人工介入,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具体实施例I与具体实施例II中,为了保证活动柱401与顶柱201之间可以完全接触,而不发生偏移,可以在活动柱401上的电磁铁503外围设置有锥形导向裙5031。需要明确的是:控制组件5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报警模块504;该报警模块504接收控制单元502的指令,在吊钩装置3与活动组件4之间的压力超过阈值后,即时提醒驾驶员进行相应的操作。需要明确的是:如图5,所述的控制单元502可以是单片机,该单片机和电磁铁503使用塔式起重机上的电源;同时,单片机的型号可以是89C51单片机;该单片机的P1.0和/或P1.1端口接收压力传感器501的信号,其中,具体实施例I中共计两个压力传感器501,所以P1.0和P1.1都接收压力信号。P1.2端口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铁503的电源通断。可以通过继电器实现,该继电器的线圈接收P1.2端口输出的控制信号;该继电器的开关设置在电磁铁503与电源之间。P1.3端口输出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连接报警模块504;该报警模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包括成对设置在载重车架(1)底部的顶柱组件(2)、设置在吊钩装置(3)上平面的活动组件(4)以及控制组件(5),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5)包括压力传感器(501)、控制单元(502)以及电磁铁(503);其中,所述的顶柱组件(2)与活动组件(4)的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有电磁铁(503);且顶柱组件(2)的端部与电磁铁(503)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01);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502)与压力传感器(501)电性连接,用于采集压力传感器(501)的输出数据从而控制电磁铁(503)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包括成对设置在载重车架(1)底部的顶柱组件(2)、设置在吊钩装置(3)上平面的活动组件(4)以及控制组件(5),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5)包括压力传感器(501)、控制单元(502)以及电磁铁(503);其中,所述的顶柱组件(2)与活动组件(4)的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有电磁铁(503);且顶柱组件(2)的端部与电磁铁(503)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01);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502)与压力传感器(501)电性连接,用于采集压力传感器(501)的输出数据从而控制电磁铁(503)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柱组件(2)包括顶柱(201);该顶柱(201)设置在载重车架(1)底部;顶柱(201)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铁(503)且在该顶柱(201)的端部与电磁铁(503)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01);活动组件(4)包括活动柱(401);该活动柱(401)靠近顶柱(201)的一端也设置有电磁铁(5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塔式起重机防冲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对顶柱组件(2)和活动组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威叶青松陆正磊张鹏辉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陆正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