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01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8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一显示区域及相邻于该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区域。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多个感测单元、显示驱动器及感测驱动器。多个显示单元及多个感测单元设置于显示区域。显示驱动器耦接于多个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通道层。感测驱动器耦接于多个感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二通道层。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及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侧边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触控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生物识别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需求的持续成长推动如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银行设备和游戏机等电子装置使用生物识别。指纹识别为一种普遍用于生物识别的方式。近年来,各种电子装置已采用指纹传感器以由装置拥有者通过指纹认证来解锁电子装置,保护电子装置免受未经授权的存取。传统上,指纹传感器与显示装置上的显示屏幕分开设置,所以在屏幕锁定显示装置上可以直接触摸指纹传感器而解锁显示装置。然而,显示装置制造商及用户都对于将指纹传感器结合至显示屏幕上有极大的兴趣,可增加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及提供具有窄框或无框设计的显示装置。因此需要一种结合在显示装置的生物识别传感器,减低显示装置的框尺寸同时提供生物识别来防止对显示装置的未授权访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一显示区域及相邻于该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区域。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多个感测单元、显示驱动器及感测驱动器。多个显示单元及多个感测单元设置于显示区域。显示驱动器耦接于多个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通道层。感测驱动器耦接于多个感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二通道层。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及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侧边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方块图。图2显示图1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显示图2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沿切线3-3’的剖面图。图4显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显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显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显示图6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沿切线7-7’的剖面图。图8显示图6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沿切线8-8’的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器的电路图。图10显示图1中重叠晶体管的另一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显示图10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沿切线11-11’的剖面图。图12显示图1中重叠晶体管的另一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3显示图12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沿切线13-13’的剖面图。图14显示图1中显示装置的选定装置的剖面图。图15至17显示图1中显示装置的电路布局实施例的三个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装置;10-显示区域;100-显示单元;102-显示驱动单元;102a、102b-显示驱动单元;104-感测单元;106-感测驱动单元;11-底边;12-侧边区域;12a至12c-侧边子区域;120-显示栅极驱动器;120a、120b-显示子栅极驱动器;122-感测栅极驱动器;122a、122b-感测子栅极驱动器;124-显示数据驱动器;126-感测数据驱动器;128-控制电路;14、70、1160、1400、Sa、Sb-基底;30-第二绝缘层;32-第一绝缘层;3-3’、7-7’、8-8’、11-11’、13-13’-切线;400、401、420、421、500、501、520、521-连接件;628-集成电路;71a,71b、110-屏蔽层;72,74,76-绝缘层;80-异方性导电胶;81-第一绝缘层;82-接触垫;83-第二绝缘层;84-异方性导电胶颗粒;85-连接件;9-栅极驱动器;110a、110b-屏蔽图样;1120a、1120b、1140a、1140b-通道区域;1122a至1122d、1142a至1142d-半导体层;1124、1144-连接件;1126a至1126d、1146a至1146d-源极/栅极件;1128a、1128b、1148a、1148b-栅极绝缘器;1162、1402-缓冲层;1164-第一绝缘层;1166-第一栅极绝缘层;1168-第一中间层介电质;1170-第二中间层介电质;1172-第二绝缘层;1174-第二栅极绝缘层;1176-第三中间层介电质;1178-第四中间层介电质;1180-第三绝缘层;1404-第一栅极绝缘体;1406-中间层介电质;1408-第一背部钝化层;1410-第二栅极绝缘体;1412-第二背部钝化层;1414-平面化层;1416-像素定位层;1418-阴极层;1419-无机层;1420-有机层;1421-无机层;1422-N+掺杂层;1424-P掺杂层;1426-第二栅极电极;1428-第二半导体层;1430-源极/漏极件;1432-光屏蔽层;1434-半导体层;1436-第二源极/漏极件;1438-栅极电极;1440-阳极层;1442-无机发光二极管层;Cc-电容;Ldd[1]至Ldd[3]-显示数据线;Ldr[1]及Ldr[2]-显示栅极线;Lsd[1]及Lsd[2]-感测数据线;Lsr[1]及Lsr[2]-感测栅极线;M1至M4、112a、112b、114a、114b、112a至112d、;114a至114d-晶体管;Pd(1,1)至Pd(2,3)-显示子像素;Ps(1,1)至Ps(2,2)-感测像素;Q(1)-节点;STV、CKV、GL1、GL2及VGL-信号;X、Y、Z-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可清楚显示上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可进一步了解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及效果。此外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来实施,所有等效变化或更改没有脱离权利要求所涵盖的本专利技术的概念。此外,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编号,例如“第一”、“第二”至“第六”等仅用于描述要求保护的元件,并非暗示或表示要求保护的元件具有先前编号,也并非暗示或表示权利要求的元件与另一要求保护的元件之间的序列或制造方法的步骤之间的序列。使用这些编号仅为了区分权利要求中具有相同名称的元件。当元件或层称为被“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被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或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一个元件称为被“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时,中间元件或层不存在。实施例所用“耦接于”的术语是等同于本专利技术中“电连接”。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1的方块图。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区域10及相邻于显示区域10的侧边区域12。显示装置1具有生物识别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将影像显示及影像感测的功能结合于显示区域10之上。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可以是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迷你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例如迷你发光二极管面板装置、微发光二极管面板装置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面板装置),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区域10或显示装置1的形状可为正方形、方形、圆形或任意形状,但不限于此。显示区域10可为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幕区域,及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一显示区域及相邻于该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区域,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括:/n多个显示单元及多个感测单元,设置于该显示区域;/n一显示驱动器,耦接于该多个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通道层;及/n一感测驱动器,耦接于该多个感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该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通道层;/n其中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及该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侧边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1 US 16/371,149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一显示区域及相邻于该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区域,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显示单元及多个感测单元,设置于该显示区域;
一显示驱动器,耦接于该多个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通道层;及
一感测驱动器,耦接于该多个感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及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该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通道层;
其中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及该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侧边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该显示装置的一俯视方向该显示驱动器及该感测驱动器互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屏蔽层,从该显示装置的一剖面方向设置于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至少一部分及该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至少一部分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该显示装置的该剖面方向该屏蔽层延伸遍布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至少一部分及该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至少一部分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该显示装置的该剖面方向该屏蔽层设置于该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至少一部分的每一者及其对应第二薄膜晶体管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层设置于该第一通道层及该第二通道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该显示装置的一俯视方向该第一通道层及该第二通道层不互相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薄膜晶体管,设置于该显示区域及包括一第三通道层,其中该第三通道层与该第一通道层及该第二通道层的至少一者以一相同程序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道层及该第三通道层的一材料包括低温多晶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扫描线的至少一条,耦接于该多个显示单元的该至少一部分及该显示驱动器,及该多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钻李冠锋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